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其影响力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从十九世纪开始,它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在近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游记》长盛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影响到全世界。《西游记》中除了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之外,还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包含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科学的渴望和追求。《西游记》中许多科学幻想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吴承恩是那个时代的科学和艺术巨人。  相似文献   

2.
儒家、道教和佛教三家思想互相借鉴与融合,对中国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清时期,儒释道三足鼎立,其融合发展逐渐成熟深刻,文学艺术作品中多见其影响。儒释道的融会贯通在明清小说代表之一的《西游记》中有着典型深刻的反映。《西游记》不仅仅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它还将儒释道三家文化融合,开篇就以石头文化来讲述儒释道三家的联系。同时,作为明清小说的代表,它用具体的人物代表三家,反映了儒释道融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这部神话题材的小说,通过一系列充满离奇幻想色彩的故事,在给人一种快意娱乐和幽默感悟的同时,传达着明朝教育家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藏着深刻的警世教育功用,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唐僧精神垂范世人;行者经历劝喻世人;取经磨难教化世人。修身必先修心,修心重在除魔。人们要常静处体悟,省察克治,要注重事上磨练,要贵于改过。  相似文献   

4.
孙佃香 《社区》2012,(29):16-16
《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深刻政治思想和现实内涵的优秀巨著。整个取经故事可以认为是统治者传播思想和考察干部的全过程;孙悟空的斗争经历和最终归属,是作者世界观和价值取向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它是一部神化小说 ,这部神话小说闪烁着我国古代人的管理思想 ,对我们搞好现代人本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儒家的价值取向为评判人和事的标准,通过描写被儒化了的西天取经的故事和人物,显示以儒家为主体的人格精神,以此来表达一种"中庸"的人生理念,倡导一种理想的社会伦理道德,《西游记》是儒家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蔑视皇权、冲破社会等级、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孙悟空形象,蕴含着深刻的反腐败意蕴。今天,当我们重凄《西游记》的时候,在为其高超的艺术性、深邃的思想性口义服的同时,更为其鲜明的抗争性和反腐败特色而折服。  相似文献   

8.
五行观念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对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西游记》中,从孙悟空的生长环境到其人生遭遇,无不存在五行观念的强大影响。不但如此,唐僧师徒取经队伍的组合次序及各自的性格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五行模式而来。甚至在妖魔的世界中,五行观念的影响也是处处存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游记》中动词重叠现象的考察和统计,发现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即动词重叠带宾语的情况及宾语的位置、"一"的有无、儿化问题及后带"来、去、看、去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西游记》中是非问句的结构规律、形式特征和在句意表达上的特点 ,描绘其由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从早年到晚年多次阅读《西游记》及有关文章时 ,发表了各种评论、感想 ,并在自己的文章、诗歌中多次涉及。本文分别从《西游记》主题思想、孙悟空及其他艺术形象两方面 ,引述了毛泽东的见解 ,并作适当评论。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是从高丽(918-1392)末期开始传入我国的。在明代通俗长篇小说《西游记》以前,宋元时期已有关于《西游记平话》的介绍。译官们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里已经有关于《西游记平话》的部分内容——《车迟国斗圣》。现在在韩国对《西游记》的研究虽不能算活跃,但也始终没有间断过。经调查,现有博士学位论文4篇,硕士学位论文8篇,小论文数十篇。在韩国,不但有关于《西游记》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且,人们对于《西游记》的翻译出版也怀有极大的兴趣。现在不但有几种全译本,而且精读本及童话书籍也有几十种之多。  相似文献   

13.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 ,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 ,《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 ,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的著作<〈西游记〉的秘密(外二种)>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把传统文学的"七复"模式用为章回说部叙事节律的重要依据,扩大了"七复"模式应用于文学篇章结构的范围.同时,其以"七复"写神变的具体手法为独特的创造,至于观音菩萨为取经人"释厄"与"八百里"山与水"的循环暗藏"七复"之玄机,更是全书叙事之大密谛.<西游记>对"七复"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化腐朽为神奇,而且别出心裁,为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叙事提供了新的经验,创造了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西游补》的作者,不知自何日始,由静啸斋主人变成了董说。本文以大量翔实的材料证明:《西游补》的作者不是董说,而是静啸斋主人———董斯张,即董说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就私人线装藏书中的《西游原旨》、《西游真诠》、《绣像西游真诠》等3种《西游记》的版本特征和与其他版本的对比作出简单的梳理和分析。通过对重刊《西游原旨》序分析,认为将《西游记》小说与长春真人邱处机的《西游记》视为一书,乃《西游记》成书以来捕风捉影之谈;列出已知的《西游真诠》的18种版本,其所藏在18种之外;对所藏泰山堂刊本《绣像西游真诠》的卷数和行款、绣像、书前序文进行分析,进而为《西游记》的版本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消解精神是《西游记》自由精神的重要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上解构既定观念,形式上采用玩世性的游戏笔墨。所谓既定观念,主要包括构成《西游记》思想基础的儒道佛等观念;所谓玩世性的游戏笔墨,因其玩世的不严肃性,而具有了消解意义,主要包括具有戏谑、幽默、闹剧和童话特征的形式。这种消解精神,主要源自《西游记》写“心”的特征和人物如孙悟空市民式的浪漫与自信。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中的芸芸众生及其佛教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生,是佛教对未成正果的凡夫的称呼。佛经里有许多关于“有情众生”的论述,其中所表现出的态度是期待和悲悯的。佛教有关众生的观念,对中国的神魔小说,尤其是宗教题材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运用比较法和分析法,从剖析《西游记》中的众生形象入手,研究佛教文化视野中的小说特征,揭示出特定历史条件下小说中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