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财政振兴,不仅要通过提高“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数量上达到财力充裕,更重要的是要从健全财政职能上,进一步确立财政分配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是强化宏观调控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必然趋势。当前,财政分配职能弱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分配秩序混乱;二是财政分配自身失范;三是财政体制尚不完善。一、加快理顺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划清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范围,熨平畸轻畸重的旧体制利益格局,缩小地区间非均衡发展的差距,加快完善分税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4年经济普查后修订的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依次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分析了1992—2005年期间我国国民收入在企业、政府和居民三部门之间分配格局的变化,重点讨论了自1996年以来居民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在分析初次分配格局时,本文将每个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占比表示为各要素分配份额按各要素收入中该部门所占比重加权得到的加权平均值。利用这一表示方式,我们校正了资金流量表中的要素分配份额,重新计算了1993—2005年间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并推算了2006和2007年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测算结果表明,居民部门在全国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在1996年达到最高,此后逐年降低,截止N2005年,总共下降了12.72个百分点。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阶段,居民部门分别下降了10.71和2.01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分别上升了7.49和3.21个百分点;在再分配阶段,居民和企业部门收入占比都下降,由此导致政府部门进一步上升3.17个百分点。我们还发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和财产收入占比下降,是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占比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在2005—2007年间,主要受生产水净额占比上升的影响,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中占比进一步下降了3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着十大倾斜。一是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向个人倾斜,更确切地说是向少数个人倾斜。国民收入向个人倾斜虽然有利于刺激个人的生产和经营的热情,释放他们的个人潜能,但却造成对财政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财力分散,不利于国家集中财力进行重点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等基础事业。二是在部门与部门、行业与行业之间,向少数非生产部门倾斜,如财政税务、金融保险、工商管理等。国民收入向少数非生产部门倾斜,容易造成行业不正之风的滋生和蔓延,引起行业之间互相  相似文献   

4.
《社会》1992,(9)
1991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在金融机构中的储蓄存款余额达9110亿元。而到1992年3月底已达到1万亿元。至此,我国城乡居民金融资产总计已达1.5亿元,几乎相当于国有资产估算的总和。中国人钱财悄然间增加这么多,这一巨大的历史性突破,对今后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历史和国际经验看,一般讲,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国家其储蓄率高于增长速度慢的国家。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高速度增长,最主要的是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高速增长。1、国民收入向企业和个人倾斜。1984年至1988年,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由26.7%下降到22%,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由30%多上升到60%多。至1991年,个人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已达75%左右。2、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后,消费方式基本依然如故。城镇居民的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目前相当部分仍由国家或企事业包下来。国家每年仅负担的交通、房租补贴即达  相似文献   

5.
一、黑龙江省财政现状黑龙江省自经济改革以来,宏观经济运行中财政运行的突出特点是: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下降;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且效益低下;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扩大等。1黑龙江省财政收支规模现状1978年黑龙江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则是国家财政收入较之上升的国民收入呈下降趋势。这不仅减少了国家积累性建设资金,削弱了国家执行宏观调控和实行收入再分配的经济职能,而且也使得国家很难利用税收杠杆促进公平竞争和调节社会分配不公。财政收入在国民收  相似文献   

7.
陈颂东 《创新》2014,(3):48-54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现象,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居民、企业收入向政府流动,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较低,这是我国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造成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生产税是政府收入的主体,国民收入再分配阶段收入税调节乏力。因此,要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就必须尽快完成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变、调整消费税税目和税率、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并消除经济型重复征税,开征房产税和社会保障税,建立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体系。  相似文献   

8.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2012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目前,中国的国民总消费和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处于恶化态势。如何扩张居民消费需求,扭转消费率不断下降的趋势,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意义。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仅可以扩张居民消费,而且要比仅在居民部门内部缩小收入差距带来的消费扩张大得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点,应是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具体包括提高居民从企业获得的劳动报酬净额、提高居民财产收入和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开支。为此,需要施行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议价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定期分红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制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国民收入的两次分配过程中,企业财务分配是基础,国家财政再分配是在企业财务初次分配基础之上进行的。在传统体制下,由于缺乏企业经营活动统一的财务资料,以及由于不透明的预算程序、超预算的资金筹措、隐晦的补贴和抑制竞争的保护措施,企业对政府财政赤字的影响往往被掩盖起来。实际上,企业直接造成了国家预算负担,降低了国家财政的透明度和责任感。目前遍及全国的企业低效益运行、“三角债务链”、巨额亏损补贴、过度银行信贷呆滞、产品积压等诸多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偏差,都是造成国家财政赤字的深层次原因。可以说,如果国家财政的大部…  相似文献   

10.
国家预算是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具体分配计划。它是国家财政指导和干预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具体手段。预算政策是国家对预算收支安排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调节分配关系总体意向的体现形式。国家预算具有总量调控和主导调控作用,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印度从独立后就采用复式预算方法,经常帐户与资本帐户分立,资本  相似文献   

11.
国家预算是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具体分配计划。它是国家财政指导和干预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具体手段。预算政策是国家对预算收支安排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调节分配关系总体意向的体现形式。国家预算具有总量调控和主导调控作用,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印度从独立后就采用复式预算方法,经常帐户与资本帐户分立,资本  相似文献   

12.
一市场调节机制的缺陷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调节机制是价值规侓自发作用的反映,其调节范围具有不完全性,无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实施全口径的调控。首先,市场调节机制无法影响国民收入的分配。由于市场调节机制的启动是通过价格机制的运行实现的,而在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内,价格机制的影响几乎趋向于零。因此,市场调节机制无法影响国民收入的分配。其次,市场调节机制无力控制重大产业结构的及时调整。由于市场调节机制是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反映,其调节作用从信号变动到行为调整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一般都不得不忍受长时期的痛苦和难以想象的牺牲。因此,每当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时,由具手段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13.
刘鹏 《学术交流》2007,(2):81-84
收入分配不公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战略选择、市场经济追求效率的内在动因、分配制度不规范以及再分配手段调节乏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我们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指导思想上应立足于社会公平,更多地关注普通劳动者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在路径选择上应重视法制建设,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完善社会政策,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4.
拖欠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问题的发生究其根源既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季节性财政收入影响,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突出表现在一些农业县份。由于这些县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四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很大,农业税一般在下半年主要是第四季度集中入库,在入库之前使得国库资金十分紧张,虽然消费税(10%)、增值税(75%)上划中央收入已经按照核定的资金留用比例留给地方,但由于这部分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很小,人库资金数额不大,甚至按月平均进度计算,入库数额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解放前后上海财政税收政策与实践的演变和二次大战后香港财政税收状况的对比分析研究,论述两地由于经济环境的差异而实行不同的财政税收政策。作者根据我国国情及上海的具体情况,提出参考与借鉴香港的某些财政税收措施,例如设想上海与中央合理分配财政收入,扩大上海地方财政管理权限,制订适应改革开放要求的上海地方财政支出管理制度,降低直接税率以及开拓间接税等等,来改革与完善上海的地方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古典主义的守成之路——古典主义之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典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由于政治和文化判断的偏失,一直被忽视或否定.甚至在更多的时候,古典主义是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面、异己者存在的.这股从来不曾激扬过,但又无时不存在的古典主义的文学潮流,尽管出现的时间不同,但背景却很相似,往往是在文学热情过于泛滥时强调理性,在对待传统文化过于粗暴时强调文化守成,在现代性的激进追求中强调反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经济关系必然表现为一定的利益关系.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是利益关系的本质形态,它决定并影响着利益关系的一切具体形式.在一定社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多元、稳定的利益体系通过利益的合理分配构成一个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旧的利益体系及其格局会不断被解构,原有的均衡会逐渐被打破,从而形成利益体系的新格局.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必然会经历一个从旧的利益均衡经过新的利益不均衡直到重建利益均衡的过程,与此同时,围绕利益和权力的分配,政治系统也必然要经历一个超越旧的稳定状态直到重建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从动态的意义上可以认为,利益冲突的生成与消解构成了社会政治稳定的本质规定性.政治稳定的本质规定性体现的是旧的利益秩序的解体和新的利益秩序的重建过程;强调的是理性地认知社会发展过程中利益分化的客观现实,并以理性认知为基础寻求利益冲突的消解路径.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有效破解了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内需不足、国民收入较低、地区间以及企业间发展不均衡等经济问题,实现了"国强民富"。该计划对解决中国收入分配调整问题、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在详解"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出台时的国内外历史背景,从决策指导思想、决策目标、决策组织等诸方面逐层剖析决策过程中的各项决策要素,并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核心内容和实施路径的基础上,对中国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提出了在指导思想上贯彻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平衡发展的理念、在决策组织上集思广益并设置各种专家委员会、在实施路径上借鉴日本行之有效的策略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调整的本质在于劳资关系的制衡,劳资制衡的制度基础是双方拥有形式上的平等权利,但是形式上的平等权利不能必然形成公平的劳资制衡关系,在资本强权时代,经济利益天然向资本一方倾斜,这既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现实的逻辑。过多的经济利益倾斜到资本方的结果不仅仅是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而是更大范围的内外经济结构的全面失衡,劳方收入偏低与财富外流并行不悖。实现劳资制衡的目的不是走向全面的劳资对抗,而是通过在企业层面提升劳方的谈判能力构建新型的劳资关系,避免利益分配的一边倒倾向,资本强权不可以无节制,这就需要回归工会组织的谈判功能;在社会层面形成权力供求关系,权力的消费者就是权力的生产者,这样可以减少和避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由于行政权力的过度介入扩大非生产群体与生产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并把这种差距叠加到劳资收入差距中,放大收入分配的失衡。政治投票不但决定政治资源的配置也影响经济资源的配置,进行政治投票至少可以缩小非生产群体与生产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20.
一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收入分配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乃至制度的存亡。分配决定论是不对的,但是分配的极端重要性却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制定正确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各个集团、各个阶层的收入水平,既做到基本上公平合理,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应放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工作日程上。在收入分配政策上,我们长期强调的是缩小收入差别,执行的是以收入均等取代公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