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德尧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6)
“爱的哲学”是冰心创作的母题,一个有成就的作者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哲学信仰,冰心曾自称是一个“爱的哲学”的信徒,并视“爱的哲学”为“永久的哲学”。历沧桑岁月,饱经忧患,冰心始终没遗弃这“永久的哲学”,她的艺术生命始终与“爱”相牵 相似文献
2.
张荣翼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1):103-107
从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新的变化入手,探讨文艺研究面对的新问题,即由历史的终结推导而来的“艺术史的终结”,指出这里有着我们看待文艺问题的新的可能视角,并且由此视角可以为文艺研究的进展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谌毅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2):88-92
杜尚玩笑式的现成品<泉>是理解20世纪艺术史的关键,由它引发出了一系列关乎艺术本原的问题.但艺术史的发展最终却将杜尚藉由<泉>提出的消解意图消解.<泉>的遭遇昭示出整个现代艺术面临的悖谬境地和虚无未来. 相似文献
4.
李清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2):97-102
文章根据宣化辽墓出行图壁画图像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一些新变化,探索了这一传统题材在辽代晚期发生的意义变迁,从而揭示出古人从祈望死后升仙,到祈望投生来世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5.
通过初步阐述漆画的起源、发展、演变和独立 ,分析漆画艺术的特点和语言风格 ,探讨漆画艺术的发展与走向。 相似文献
6.
7.
从二三十年前,漆画正式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它在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崭新面貌。以当代中国漆画艺术的发展现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指出中国漆画艺术的民族特色和当代的发展趋势,历届全国美展有关漆画作品的创作情况和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利用多种新的媒介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作品如何反映当代价值,如何丰富漆画的艺术表现语言和作品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倪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27-33
中国书画作品作为商品流入市场,并成为一种商品经济活动,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缓慢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书画艺术市场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典盛期。中国书画艺术市场与其他商业经营市场相比,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历史本土化指的是那些以非现实、非当前的历史题材来进行创作,并以此突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东方"、"中国"身份的创作思潮和艺术现象.以程丛林为代表的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历史感受,创作出了富有浓郁本土化色彩的艺术作品,开创了中国新时期油画的历史本土化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0.
从民族文化交流的角度入手,探讨了盛行于南北朝及隋唐之际的“曹家样”求求曹仲达画风的渊源及流传,揭示了粟特画派在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从西方几种艺术史研究方法看中国绘画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5):39-146
中西绘画不同的哲学基础,使得对于它们的观照也有不同的视角。我们的艺术史学科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而西方艺术史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几十年来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演变发展,对中国绘画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试通过对上世纪初期到中叶,并影响至今的几种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阐述,分析个别方法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最后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梳理,期待从新的意义层面来透视出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谈谈对中国传统绘画研究的独特性的一点理解。 相似文献
12.
陈池瑜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3):41-44
滕固是我国现代重要的美术史家和艺术理论家 ,他在美术史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特别重视美术史的研究方法问题 ,将西方影响较大的“风格演变”或“风格发展”概念介绍到中国美术史学界 相似文献
13.
朱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20(5):116-118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北方尼德兰艺术革命之前 ,湿壁画和坦培拉绘画这两种技法是主要的绘画形式。油画在油性多层罩染的蛋彩画基础上结合调色油和颜料的改进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黄桂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4):136-142
中国艺术史是情感与程式矛盾运动的历史。中国艺术所表现的情感是带有政治伦理色彩的、以"中和"为审美特征的情感。中国艺术还具有"程式"特征,就是艺术表现中的种类、类型、材质、风格、形式或笔法等所体现出的深植于集体无意识深层,成为无法摆脱的具有稳定传承的定式。程式是用来装情感的,程式又是消极的,它有惰性,但情感有时受它的驱使,有时是反抗它的驱使的。当情感以一个时代为整体普遍发生变迁的时候,程式却固守不变,此时艺术走入末流;当最适合表现新情感的程式终于找到,艺术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这中间的流动构成中国艺术的历史。"中和"之情与惰性"程式"的本质特征、"师资传授"和"传移模写"的尚古创造传统,导致中国艺术的历史具有轻微、静态、缓慢的变化性,独立于世界艺术史之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