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在高校中实施"以德治校",从而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 ,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顺应了中华民族跨世纪发展的需要 ,是对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在坚持中发展 ,在继承中创新 ,是一切科学理论永葆旺盛活力的关键之所在。深刻理解“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在实践中自觉贯彻实施 ,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它既是对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扬弃,又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开展师德建设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实施“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的战略布署。“以德治国”要求“以德育人”,因此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师德建设,培养造就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方略有利于社会加强道德教育,加强道德对国家、社会的管理.文章从道德教育出发,分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和社会功能,提出师德建设对"以德治国"方略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以德治国”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德治”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但“以德治国”与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我们要以“以德治国”的思想为指导 ,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9.
"以德治国"必须正确认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确立法德并重的思想;"以德治国"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以德治国"的高度来认识和定位;"以德治国"要借鉴吸收人类"德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德治国"要重视"官德"修养;"以德治国"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辨证统一 ,本文就以德治国这一科学论断和重要的治国方略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以往精神文明建设动力讨论中的片面性 ,本文提出应当重视精神需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在分析精神需要特征的基础上 ,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向度上 ,对精神需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进行了具体讨论 ,进而认为当前应当从关注现实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开掘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动力源泉。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待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现实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2.
法治及其与德治关系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类关于法的经验和原理,揭示了法治的含义与构成,法治在西方和非西方地区的历史和实践及其与德治的关系表明,法治之法应有道德性,但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主流控制模式,是未来中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是现代各国的大势所趋。古往今来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国者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 ,都是维护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社会规范。法治和德治两大治国方略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关系。道德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评判标准。法律应当以完善道德为目的 ,以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为基础。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征途上 ,应当同时注重道德建设 ,以“法主德辅”为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作者认为,中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许多历史著述、民间文学以及社会实践中,凝聚了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的特点,强调加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研究,对于丰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内涵,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德治并举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法治与德治并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胜利,就一定能够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城市贫困问题已不可忽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城市消除贫困工作。本文提出在城市反贫困工作中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必须坚持精神扶贫,强调精神扶贫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培育“四有”人才之目标,德育智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制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人性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各种科学都与人性有关.从人性的视角来思考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能够从较深的层次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人性的精神属性表明精神文明建设应当成为人的内在要求,应当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应当突出人的精神的能动性;人性的普遍性要求我们遵循精神文明建设开放式发展的规律,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普遍的人性培育;人性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对不同思想觉悟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人性的复杂性要求我们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性、反复性、长期性等特征,贯彻全面性和具体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论民主与法治社会中的德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谈论德治 ,应当注意它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以及限度等方面的意涵。在民主社会 ,“德治”首先意味着对于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官员的道德教育 ,其次意味着政府经公民授权对社会的道德教育。“德治”应当依法进行 ,不能突破法治的原则和规范 ,并应当注意自身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