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国文化民族主义是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中的特例,它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无论从其坚持的理念本身还是从其在社会结构中的角色来分析,德国文化民族主义者实际上都与当时其他社会群体处于割裂状态,因而使他们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相应社会力量.国家的内忧外患促成了文化民族主义者思想的早熟,也造成了他们的文化取向和政治取向的相异,他们的思想是历史的而非逻辑的.虽然从历史的角度看,当时的德国文化民族主义者没有承担起统一国家和实现民主政治的重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为后来的德国统一和社会进步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书法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阿拉伯文字的逐步规范与统一而形成的一门书法艺术.7世纪中叶,随着伊斯兰教的复兴,阿拉伯书法备受推崇,迅速传扬.在经过千余年的广泛传播与发展之后,已经播种四海,闻名世界,成为人类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的国家之一,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的传播、演变与融会发展,也有千余年的历史了,而且形成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株奇异的新葩.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和阿拉伯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都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思想遗产,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它们不仅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今后也必将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两种文化体系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发展过程和特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伊斯兰以前时期和伊斯兰以后时期两个大的阶段。伊斯兰以前时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人的故乡,也是阿拉伯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根据神话传说和经典记载,阿拉伯人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数千纪的远古时代,有文物考证和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  相似文献   

4.
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但是民族主义主张的单一民族建国理论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有根本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早期民族主义者对源自西方的民族主义进行了改造。从最初的"排满"到提出各民族互不侵犯、平等生存;从提倡以汉族为主导的民族同化到设想国内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融合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建国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经由五族共和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早期成立的民族国家,还是二战以来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只要国内存在多民族、多族群,都不得不面对国家整合的难题。英国、印度、马来西亚的案例表明,近代以来的国家整合形成了三种模式:公民民族主义整合模式、文化民族主义整合模式与族群民族主义整合模式。这三种国家整合模式在效果上有以下差异:就国家认同度来看,族群民族主义整合模式与文化民族主义整合模式的效果优于公民民族主义整合模式;就社会包容度来看,公民民族主义整合模式的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人的"天下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单纯 《世界民族》2001,(2):11-20
由于每个民族形成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经验不同,各民族的民族主义表现形式也不同.与西方历史上的公民民族主义、种族民族主义、多元民族主义相比,中国人在"夷夏之辨"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殊的"天下民族主义".它把文化道德看成民族认同的最高标准,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起着稳定各朝各代的主体族群、维系文化边缘族群与主体族群的亲和力作用,它的"天下"情怀与对世界具有普遍性价值的认同是中华民族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7.
法国、日本和美国的殖民统治是激发越南民族主义形成的外部力量,以儒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文字的统一成为其民族主义形成的“内聚力”及推手,在此过程中越南民族精英则发挥了引领作用。在民族主义促使下,胡志明提出“越南民族是一个整体”,为了迎合这一口号,越南史学界提出民族起源的“本土”说以凸显历史的独特性和自发性,将历史上中越关系构建为“侵略”与“反侵略”以强化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意识,在民族历史书写中彰显越南古代文明成就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在国家主导下,雄王信仰不断高涨,试图将全国各民族纳入到通过雄王符号构建起来的认同体系之中。越南将民族历史的客观性置于民族国家构建需求之下的主观性叙述,也体现出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从罗马灭亡到欧洲人地理发现之航行1000余年间,世界历史上没有比伊斯兰教的兴起更为重大的事件了,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应用它的统一力量把分裂的阿拉伯民族团结了起来。后来阿拉伯军队在穆斯林精神鼓舞下,征服了阿拉伯半岛,麦加成为南北贸易的通道,同时又是阿拉伯世界政治、宗教中心。随着统治地域的扩大与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为各伊斯兰国家和地区形成自己的传统医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是现代化进程中特定时空下的产物,它在民族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创建过程中起过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民族主义便不会有近代民族的形成和国家的创建,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民族主义在显示其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进步性的同时,也正在日益走向非理性,给人类和现代化事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本文通过探讨历史上民族主义的缘起与演变来看近代美国民族主义的历史轨迹,为我们更好地解读美利坚民族的崛起和美国民族主义的持久活力提供有力的注脚,同时也对当代美国的民族主义霸权做出理性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赵克仁 《世界民族》2007,66(1):20-29
巴勒斯坦民族经历了从“潜在民族”→“自在民族”→“自觉民族”的过程。在思想领域,巴勒斯坦人经历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转变。在完成了这一转变后,美国、以色列和国际社会才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重心从阿拉伯国家转移到巴勒斯坦人身上,才使中东和平进程步入了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20.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