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侯春秋》的作者说 :要“写出一部真实可靠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新的诸葛亮传记。”(见该书“引言”)笔者认为 ,作者的这一目的已经出色地实现了。该书 65万字 ,共分 12章 ,用史学研究和历史叙述的方法 ,把诸葛亮及其周围的众生像和三国时期的历史环境描绘得十分生动 ,妙趣横生。该书的两位作者 ,一位年长硕学 ,一位年富力强 ,都是魏晋南北朝史的专家。朱大谓先生曾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主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 ,是当代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梁满仓先生也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在检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分裂数百年的原因时,常常将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坞壁社会组织归结为大一统王朝末期分裂的因素,即潜滋暗长的地方豪强势力在王朝政治日益腐败与中央权威日益沦丧后,以坞壁屯聚的形式崛起,造成了社会的持久分裂。读完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夏毅辉先生的新著《汉末魏晋南北朝坞壁考论》一书(该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一个清晰而真实的历史图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汉末魏晋南北朝坞壁林立的现象恰恰是王朝分裂的结果。当然,作为研究这一时期“坞壁”现象的学术专著,《汉末魏晋南北朝坞壁考论…  相似文献   

3.
高敏先生主编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一书的出版,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中新的里程碑。作者进行了大量艰难的史料搜集、考辨的工作,在详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魏晋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过程及经济体制,揭示了发展规律。作者善于运用辩证的、发展的、系统的方法深入研究经济现象,不囿前说,新见迭出。该书还突破了传统经济史“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编撰模式,以经济发展的特色为研究重点和编撰骨架,构建了经济史研究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胡国瑞教授提出的问题值得重视。魏晋南北朝文学前承两汉、后启隋唐,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在十分关键的地位。可是,我们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却很不够,甚至尚有许多空白地带。为推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希望国内外学者就如何深入开展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有关问题,畅所欲言,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5.
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中存在着诸多的以相同或相近事件为原型的“同题故事”.并且这些故事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笔下呈现出迥异的面貌。文章从故事情节、文学趣味、细节描写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小说集中先后出现的这类故事进行比较研究,从微观角度进一步分析出其中存在的细微差别,透视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艺术效果提升方面的逐步发展和可喜进步,进而探究造成这一文学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6.
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提高到了“德行”与“事功”之“弟”的地位。首先,是从经学的附庸走向自身独立;其次,是其传有限之生命于无穷的价值为人们所认识。不过,魏晋南北朝虽是文学自觉的时代,然自觉了的文学事实上还是难以与德行和事功取得完全同等地位的,而当文学彻底地回归自我时,却往往因其过分“贫血”而难以自立。文学的极致尽管如此,然其自有独特的价值在,而此绝非德行、事功及经、史、子之功能所能代替。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著周一良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陈寅恪先生的影响下,治学范围涉及史学、语文学、佛学、“敦煌学”等许多方面,而以治魏晋南北朝史最闻名。周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大体上是在不同的两段时间里完成的,一是30年代至1949年,一是...  相似文献   

8.
相对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混乱的时代,政朝更迭,硝烟四起.但是,少数民族入侵促使了民族间融合,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就近十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研究进行综合整理,内容涉及佛教文学研究、佛教音乐研究、佛教美术研究,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曹丕《典论·论文》论述的文学理论问题,学者们已有深入的研究,论者们或专注于“文气说”,或侧重于“文体论”,或认为它由文体论、作家论、文章功用论和批评论构成。本文则认为曹丕从剖析“文人相轻”之因入手,独具慧眼地研析了创作主体之才、气以及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首篇作家专论,开启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自觉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夏 ,由于面临世纪之交 ,众多学科都在忙于对 2 0世纪的学术研究进行总结。北京出版社选定《2 0世纪文学研究概论》的题目 ,全部丛书为 12册 ,魏晋南北朝占一册。笔者负责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分卷 ,并承担撰写陶渊明研究部分。我用近四年多的时光 ,将近百年来出版的陶学专著、中国文学史、有关陶学的专著和重要论文 ,较为认真地读了一遍。对有关陶渊明研究的著作和论文 ,则反复研读。结果发现百年陶渊明研究呈现出“工夫在陶外”的特点。这里的“工夫在陶外” ,是借用陆游诗句“工夫在诗外”改造而成。此外所说的“工夫在陶外” ,…  相似文献   

11.
曹丕《典论·论文》创作动机探析徐正英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视为“文学的自觉时代”,而曹丕的《典论·论文》则被视为这一“自觉”的最早标志。学术界称,该文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区分了文体,指出了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首言“文以气为主”。(参见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  相似文献   

12.
玄学作为魏晋南北朝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思潮,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诸多方面,使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态势。通过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审美取向、创作思想和创作倾向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思潮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赋论述略何新文魏晋南北朝赋的创作与两汉大赋盛行的情形不同,抒情讽刺小赋的繁荣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色。关于赋的理论批评,更在两汉赋论的基础上,在当时各种文学思想的矛盾斗争中,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成就。赋论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  相似文献   

14.
继1990、1993年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举办的第一、二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和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举办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国际研讨会之后,关于陶渊明的争鸣,再次成为1995年11月南京大学中文系举办的大陆首届魏晋南北朝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热点。这次研讨会于14-17日在南京大学知行楼报告厅举行,与会代表45人,内有美国、加拿大、瑞典、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学者26人,大陆学者19人(含南大教授7人)。收到论文40多篇,其中专论陶渊明者5篇,兼论陶渊明者3篇,又一次生动显示陶学热潮的方兴未艾和不断超越。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5.
1、引言对量词的产生及其发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汉语发展史的内容,同时对于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也很有帮助。有关量词历史的研究,语言学界的前辈们已作了不少工作。首先是刘世儒先生花了七年时间完成的《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该书对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量词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王力先生和史存直先生分别在他们的著作《汉语语法史》和《汉语语法史纲要》中对量词的发展也有专章论述。论文方面有:黄盛璋的《两汉时代的量词》;王兆麟的《古汉语数量词定语后置问题》;【法】游顺钊的《从认知角度探讨上古汉语名量词的起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终于进入到了“文学自觉的时代”。章培恒先生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加强是最引人瞩目的。这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价值的新的认识和对违背传统道德观念的个人欲望的肯定。因而呈现了若干新的特色”。我赞成这一观点。首先,魏晋南北朝(以下简称六朝)的文学作品中,比较明显地体现了作家对人的个性的尊重,赋予表现的对象以较强的自我意识。六朝三百六十年间的文人、作家,都敢于并且善于标榜和张扬自己独特的——狂放或怪诞、清高或倨傲等形形色色的个性,这就有嵇康的“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陶渊明“违己讵非迷”的倔强之词;这就有《世说新语》中《豪爽》、《任诞》、《简傲》、《排调》、《忿捐》等篇,记载的各种趣人趣事或怪人怪事。隋朝的李谔与王通,曾把六朝相继复亡的责任,追究到这种个性的自由与文  相似文献   

17.
吴怀祺教授主编、庞天佑教授撰著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已于2003年11月由黄山书社出版.这是我国学者在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史领域中取得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魏晋南北朝卷>是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中的第3卷.作者庞天佑教授长期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学思想研究,该书是作者近年来在这方面研究成果的结晶.笔者认为,该书堪称我国学术界第一部系统探讨魏晋南北朝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学术专著,书中既广泛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又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前人.现将该书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持续三百六十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转折的时期。其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十分激烈、尖锐,而统治阶级内部又不断地争权夺势,自相残杀,致使封建王朝如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替。这种始于东汉末年的社会动乱局面(唯西晋时期曾有短暂的统一),直到隋文帝灭陈才告终结。可是,在先秦,两汉文学的深厚基础之上,魏晋南北朝文学取得了全面的发展,不仅涌现出一批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家、作品,而且也产生了象刘勰、钟嵘那样卓越的理论家、批评家;不仅诗歌创作日趋成熟,而且有赋、骈文、小说等多种体裁的长足进步。无怪乎文学史家将魏晋南北朝概括为文学自觉的时代了。探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轨迹,不能不注意如下三方面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9.
刘苗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0):65-67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读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在民间诸葛亮神秘怪诞的形象。作为俗文学,作家的审美趣味必须迎合读者(民众)和历史的需要,反映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倾向。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诸葛亮神秘怪诞形象的萌芽,正是接受美学中所提到的“视野融合”这一重要原则的体现。魏晋南北朝的诸葛亮故事接受的神奇化特征,表现出这个时代追求奇异美的审美趣味与趋向。  相似文献   

20.
由台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所主办的第二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于4月17—18日在台南市举行。来自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提交论文26篇。与会者围绕“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这个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论文和发言不乏论理精微、见解深刻之谈,其内容大体可分两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