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昌盛、人口最多的汉族进行族源探讨和研究,乃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和任何民族一样。汉族对本民族的起源也有着许多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不少叙述汉族源流的传说,经过世代的传诵,至公元前五世纪的战国时期,便开始用文字记录下来。现在我们见到的关于汉族族源的传说,虽然是支离破碎和渺茫难解的,在内容上存在不少自相矛盾和怪谲错谬之处,而且明显地有着梦幻性的虚构,然而它所反映的并非是全然荒诞的谎言,在这些传说中蕴藏着远古时期汉族先民对世界的认识。通过这些传说,我们不仅可以窥测到汉族先民在其发展之初经过“传说时期”的历史实体,而且还能领悟汉族先民创造的早期文化表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古人在创造神话的时代,生活在诗的气氛里。  相似文献   

2.
两宋之际客家先民与畲族先民关系的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之际,是畲族和汉族客家民系酝酿形成的关键时期。此前,畲族先民(主要包括南迁武陵蛮与闽越土著两部分)与客家先民(主要指南迁的汉人)的相互关系有斗争,有合作,以斗争为主;两宋之际,在反抗封建苛政特别是榷盐弊政的共同斗争中,蛮汉人民的联合斗争成了彼此关系的主流,在合作中加深了交流,加强了融合,因而形成了客家先民与畲族先民关系的新格局。在这一新的格局中,畲族加速了汉化的进程,同时也孕育催生了汉族的一个新的民系--客家民系。  相似文献   

3.
汉初 ,大批汉族官员进入东北 ,儒学也随之传入。到魏晋之后 ,儒学得到东北各民族上层人物的认可并积极学习 ,为鲜卑、契丹、靺鞨、女真等族的封建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到元、明、清时期 ,东北儒学达到其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4.
近代东北是一个移民社会, 20世纪初至 30年代正是移民 (绝大多数为关内汉族移民 )逐渐走向高潮的阶段。同时,这一阶段也是东北经济迅猛发展时期,剖析二者关系对于我们今天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商周时期汉族先民历代相传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即传统伦理,深刻地影响了汉族的古代民族素质,成为汉族古代封建社会中文化传承和思想形态的主要内容。本文认为,其成因有以下诸方面:①农耕经济和对自然条件的依附产生了“敬天保民孝祖”思想。②老子以道为基础主张的“清静”、“无为”,形成“贵己”、“重生”思想。③孔子以“仁”为核心从各方面论涉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系列道德标准。④墨子“兼相爱,交相利”、举贤尚贤的伦理思想。⑤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各家提出的诸种伦理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6.
云南原始文化族系试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云南不同类型新石器文化的系统研究,提出滇西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系氐羌先民创造的原始文化;洱海地区和金沙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是氐羌文化和百越文化结合的产物,其中氐羌文化因素占主导地位;滇池地区、滇东北、滇东南及西双版纳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主人主要是百越族系的先民。同时,在新石器时代,滇池、滇东北地区也有氐羌先民居住;澜沧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主人是百濮先民。  相似文献   

7.
清代东北被视为满族的龙兴之地。清初派置大量八旗劲旅,设置众多的旗地。清初东北旗地是一种具有满族本身特点的早期封建土地制度,它构成清初东北土地占有关系的格局。这种土地制度伴随康乾时期大量汉族流民涌入东北,满汉经济的不断交融而逐断发生变化。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对自然的崇拜,是藏族先民原始宗教观念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在远古时期,藏族先民也同其他民族的先民一样,对于与其本身生活、生产劳动等有着密切关系的自然物,都认为它们有生命,意志和灵性,认为它们  相似文献   

9.
“松辽文化”是众多反映东北区域文化名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松辽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从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 ,直至近当代 ,囊括了不同时期汉族及众多北方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多样性、多层次性 ,兼容并蓄、多神崇拜 ,以及刚健、磊落、激昂慷慨而悲壮的格调 ,洋溢着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乐观大度、淳朴豪爽的精神风貌 ,等等 ,铸就了松辽文化的地域特征 ;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对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及中华文化传统的形成、松辽文化对东北亚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 ,等等 ,决定了松辽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锡伯”为本民族的自称,汉族则有“犀毗”、“师比”、“鲜卑”、“矢比”、“席百”、“席比”、“锡伯”等不同的译名.关于锡伯族的族源,大部分锡伯族人民认为自己是鲜卑(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人的后裔.鲜卑人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至十六国时,慕容等部南迁到黄河流域并建立了政权,后融于汉族;少数鲜卑人仍居住在嫩江、绰尔河、松花江一带,此为今锡伯族之先民.也有些人认为锡伯族源于匈奴,或室韦或女真.还有另一种说法,“锡伯”为地名,清代舆图将海拉尔迤南的室韦山一带泛称为“锡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因此而得名.清代前,锡伯族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矛盾和边疆问题,往往都从“用夏变夷”思想中汲取各自所需要的内容。贯彻“用夏变夷”思想,则是各政权在处理东北边疆问题时的最佳选择。汉族和少数民族政权贯彻“用夏变夷”思想的原因和目的并不相同。贯彻“用夏变夷”思想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加快了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步伐,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12.
王永宽 《中州学刊》2006,(1):144-149
河图洛书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文化观念中的物象崇拜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其一是河图洛书的来源,传说认为河图洛书是从黄河、洛河的河水中来的,这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的河流崇拜意识;其二是河图洛书的传送媒介,传说认为河图洛书是由龙、马、龟衔来或驮来的,这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的灵异动物崇拜意识;其三是河图洛书的主要表现形式,传说认为河图洛书的基本符码是数的概念,这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的数字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13.
从新石器时代到晚商时期,先民获取肉食的方式逐渐从依赖性转变为开发型。晚商时期,中原地区完备的"六畜"经济,殷墟先民族属的多样化、等级差异的显著性,众多因素导致先民食物结构的多样化和差异性。孝民屯遗址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显示,此遗址先民主要以牛、羊动物蛋白为食。通过与同属于殷墟文化保护区内的黑河路遗址先民同位素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先民的食物结构差异显著,可能与身份地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恩切布库》是一个满族部落的创世传说,在恩切布库这位满族创世女神的教化和帮助下,满族先民战胜了野兽、恶魔,改变了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满族的先民由蒙昧逐渐步人文明,写出了满族先民同自然抗争的艰辛历程,也基本上浓缩了广袤的东北地区各族先民共同的发展历程。《恩切布库》等满族说部传递着满族先民社会形态发展的信息,在讲述和传承祖先与英雄的神绩、伟业时,满族先民由母权社会步入父权社会,由野蛮、愚昧走向文明的踪迹依稀可寻,满族先民早期的生产、生活、信仰,以及生存状况等真实的场景依稀可见,对于东北民族早期社会的研究而言是丰富的、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哈尼族起源于古代青藏高原的羌族的“南迁说”提出不同意见,并从多角度论证了“土著说”观点。作者认为,哈尼族是以云南红河流域哈尼先民为主体,吸收、包容了本地区彝族、白族、瑶族的部份先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以及四川、南京一带迁来的汉族,逐渐融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正>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所公布的数字,青海省现有4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已达到1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1%。全省38个县中有34个民族自治县或自治州所辖县,民族区域自治的面积仅次于西藏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 从青海省的地理位置看,它位于我国大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在72.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世界著名的昆仑山脉等数以千万计的雪峰高山;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还有浩瀚美丽的青海湖和广阔的草原。青海省有比较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和土族等6个世居民族的先民们世世代代繁  相似文献   

17.
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经所构成的三江区域自古以来是满族、赫哲族等先民繁衍生息之地,自清代开始,不断有汉族等民族移居该区域,不仅改变了这一区域的人口结构,并对其开发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685年清康熙帝在雅克萨组织的反击沙俄殖民侵略的战斗,是一场捍卫我国领土主权的正义斗争。参加这次战斗的不仅有世居黑龙江地区的满、蒙、达斡尔、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还有内地的汉族人民。就参加的军队来说,不仅有东北地方军队,就是远处山东、山西、河南、甘肃、福建的汉族水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早在殷商日寸期民族就很多,春秋时,中原还有少数民族,直到战国,汉族先民才基本上完全占据中原。当时把中原以东各族称为东夷,居住西方的称西戎,北方的叫北秋,南方各族一概称南蛮。青海当时是西羌,属于西戎。分布在中原地区的汉族先民,早在殷商时代就创造了甲骨文,铸铜冶铁,先于国内各民族使用金属工具和兵器,且出现商贾,以玉器和海贝为货币进行交换;他们发展农业,把中原大地开垦成肥美  相似文献   

20.
孙瑜 《北方论丛》2021,(3):185-194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东北的中资造船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以旅顺船坞局和东北造船所为代表。同期,日本在日俄战争后,从沙俄手中接收了旅顺船坞局和大连造船厂。该时期东北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日资造船厂。伪满建立后,日本迅速控制和吞并了整个东北的造船工业。该时期东北的造船厂主要有营口造船株式会社、丹东造船厂、大连船渠铁工株式会社、西森造船所等,上述船厂都为日资,它们为日本的侵略和扩张提供了大量物资。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造船工业的掠夺主要是通过对东北船舶物资的侵占和日伪政府对造船工业工人的压榨与盘剥来实现的,它是中国东北造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