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涡虫完全解体为死亡标准,在室温(26±1℃)下研究了Al3+,Cr3+及Cd2+分别对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急性毒性,并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实验条件下三角涡虫的摄食和运动行为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实验处理96 h后,在cAl3+≥0.75 mmo/L,cCr3+≥0.2 mmol/L,cCd2+≥0.006 mmol/L时,涡虫全部死亡,且致死时间与药品浓度呈正相关;在cAl3+=0.15~0.65 mmol/L,cCr3+=0.05~0.15 mmol/L,cCd2+=0.002~0.005 mmol/L处理下均未有涡虫致死现象,但对涡虫的摄食和运动行为均有一定影响;随Al3+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涡虫的活动范围和摄食率都降低;较低浓度的Cr3+对涡虫的运动和摄食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而较高浓度的Cr3+则有抑制作用;较低浓度的Cd2+对涡虫的运动和摄食率的影响不大,而较高浓度Cd2+实验组涡虫的爬行速度和摄食率均下降.  相似文献   

2.
蓝猪耳叶片高频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 Linden)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多种因素对蓝猪耳不定芽诱导及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并进行了条件优化,建立了蓝猪耳叶片高频率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芽诱导与基本培养基成分关系不大,而与植物生长物质的浓度和种类有关,其中以MS+6-BA 2 mg/L+NAA 0.2 mg/L状态最佳;不定根形成受到植物生长物质和培养基中离子浓度的共同影响,最佳生根条件为1/2 MS+IBA 0.2 mg/L.  相似文献   

3.
对枥木三樱椒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BA(6 苄基腺嘌呤 )和NAA(奈乙酸 )的几种配比对三樱椒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均具良好的作用。在NAA浓度一定 (2mg/L)的条件下 ,随BA浓度升高 ,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下降 ;激素组合NAA 2mg/L +BA 0 1mg/L对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理想 ;NAA/BA的比值越大越有利于根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几种化学因子对水稻抗白叶枯病诱导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水杨酸 (SA) ,对氨基苯酚 (p -AP)、硝酸镍、百草枯 (PQ)、氧化铜和铜试剂对水稻幼苗抗白叶枯病的诱导抗病作用、它们的最佳诱导浓度和最佳诱导时期 .它们的最佳诱导浓度分别为 0 .0 5mmol/L、0 .5mmol/L、2 .2mmol/L、0 .1 5mg/L、0 .3mmol/L和 0 .5mmol/L .除SA和PQ的最佳诱导期分别为处理后第 2天和第 4天外 ,其余因子均在处理后第 3天 .在最佳浓度下 ,SA、p -AP、硝酸镍、PQ、氯化铜和铜试剂的相对诱导效果 (局部抗性 )分别为 1 9.7%、3 9.5%、69.6%、4 6.1 %、1 2 .3 %和 1 8.9% .硝酸镍、PQ和P -AP均有明显的系统诱导抗病作用 .三种因子均在处理后第 4天表现出最大的系统诱导抗病效果 ,相对诱导效果分别为 4 2 .9%、3 5.5%和 2 7.6% .并且 ,在处理后第 8天这种诱导作用也较明显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葡萄糖浓度对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UCP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在诱导3T3-L1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基础上,经不同葡萄糖浓度5.5,25,45mmol/L培养后,3T3-L1脂肪细胞干第3,5,7天抽提总RNA,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UCP2mRNA的表达.结果 随着脂肪细胞逐渐分化成熟,在第7天,45mmol/L葡萄糖终浓度培养条件下,3T3-L1脂肪细胞UCP2mRNA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5.5mmol/L葡萄糖终浓度培养条件下,3T3-L1脂肪细胞可增加UCP2mRNA的表达(P<0.01).结论 体外培养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对脂肪细胞中UCP2mRNA的表达与调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康乃馨的茎段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植物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对腋芽(茎段)进行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Ms+6-BA2.0mg/L培养基有利于促进芽萌发和生长,最有效的芽增值培养基为Ms+6-BA2.0mg/L+IBA0.5mg/L,增值系数为13.1;最有效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0.5mg/L,生根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7.
采用MutS表型的重组毕赤酵母生产血管生长抑制素,表达阶段流加甘油-甲醇混合碳源以提高菌体密度和血管生长抑制素的表达水平,菌体密度可达174g/L,约是表达阶段采用甲醇为单一碳源的发酵过程的3倍。菌体密度的提高导致表达阶段发酵液中铵离子浓度下降很快,当发酵液中的铵离子浓度低至40mmol/L时,影响了血管生长抑制素的表达。改变pH调节方式并在发酵后期添加25mmol/L(NH4)2SO4使发酵液中铵离子浓度维持在150mmol/L以上,血管生长抑制素的表达产量达到108mg/L。  相似文献   

8.
铜、镉、汞对水稻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必需元素Cu2+和非必需元素Cd2+、Hg2+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水稻抵抗重金属毒害的机理.方法:用质量浓度为0.25 mmol/L、0.5 mmol/L、1.0 mmol/L重金属离子溶液滴灌水稻幼苗,测定处理后幼苗根和叶的长度,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的表达变化.结果:重金属离子抑制水稻幼苗生长,降低幼苗根和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了根、叶POD活性和根系SOD活性;Cu2+增强幼苗叶SOD活性,而Cd2+和Hg2+抑制幼苗叶SOD活性.不同浓度Cd2+降低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不同浓度Hg2+降低幼苗根和叶CAT活性;Cd2+增强根CAT活性,但抑制叶CAT活性;随着Cu2+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弱根和叶CAT活性.POD与SOD同工酶电泳结果与其活性检测相一致.结论:Cu2+、Cd2+、Hg2+处理对水稻幼苗POD、SOD和CAT活性的影响与重金属种类和浓度有关并存在器官特异性.水稻幼苗表现出抗氧化活性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说明抗氧化系统不仅具有解毒功能,同时还是Cd2+、Cu2+和Hg2+对植物产生毒性的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9.
三角紫叶酢浆草叶片外植体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角紫叶酢浆草(O xa lis triangu laris A.S t.H il)的叶片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可以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小苗。经筛选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 S+6-BA 1.0m g/L+NAA 0.2m g/L+蔗糖30g/L+琼脂0.8%;丛生芽生长最佳培养基M S+6-BA 2.0m g/LNAA+0.3m g/L+蔗糖30g/L+琼脂0.8%;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 S+NAA 0.2m g/L+蔗糖30g/L+琼脂0.8%。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布鲁氏菌Omp16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根据GenBank发表的Omp16(登录号为JF918760. 1)基因序列,在不改变Omp16蛋白氨基酸序列的情况下,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基因序列,全基因合成Omp16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Omp16,转化至BL21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利用His-tag镍柱纯化Omp16重组蛋白,并对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当重组菌株pET28a (+)-Omp16/BL21(DE3)诱导条件为37℃、IPTG浓度为0. 5 mmol/L诱导6 h时,Omp16蛋白表达量最高; SDS-PAGE电泳显示经镍柱纯化后Omp16蛋白达到了电泳纯,经Western blot分析,目的蛋白具有抗原特异性,在21ku处出现阳性条带,与预期蛋白分子大小相符,因此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出布鲁氏菌Omp16重组蛋白,为后续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布鲁氏菌病的检测试剂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PCR反应体系中Mg2 +浓度为 2 5mmol/L、dNTPs浓度为 2 0 0 μmol/L、引物浓度为0 2 μmol/L、TaqDNA聚合酶为 1 5U、DNA模板为 2 5ng(反应总体积 2 5μl)时 ,可得到比较稳定的RAPD谱带 分别从白鲢 (Hypophthalmichtysmolitrix)血液、肌肉、肝脏、生殖腺等组织提取模板DNA ,其RAPD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以虎眼万年青的叶片为外植体,对不同激素浓度的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情况以及再生芽的无糖培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于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 BA 1.0 mg/L +NAA 0.1 mg/L,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MS+BA 0.5 mg/L+ NAA 0.1 mg/L;用无糖培养体系进行生根培养时,基质中 NAA浓度为0.1 mg/L时,再生芽的生根率达94%,种苗质量优于常规组培.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黄芩的茎段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植物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物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修改的Ms培养基(除去甘氨酸,维生素B_1含量加至0.5mg/L,pH5.7)附加2mg/L2,4-D;可由黄芩的茎段诱导大量胚性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选用0.5mg/L2,4-D为宜;不定芽的诱导采用Ms培养基(20g蔗糖,8g琼脂,0.1水解干酪素)+6-BA(0.5mg/L)+IBA(0.2mg/L);幼苗进一步转接至1/2MsIBA(0.5mg/L)生根培养基中,可完成黄芩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植株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以茎段、芽和叶片为材料,探讨了红千层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红千层的茎段、芽和叶片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通过继代培养可发育成绿色和粉红色2种类型的愈伤组织,其中绿色、致密的愈伤组织可以分化出不定芽;培养基1/2M S+6-BA 1.0 m g/L+NAA 0.1 m g/L适宜愈伤组织不定芽的诱导,在培养基1/2M S+IBA 0.25 m g/L上试管苗的生根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镉(Cd)对大鼠骨组织及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金属硫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皮下注射的方法对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进行连续Cd染毒(0~1.5 mg/kg bw)12周,5d/w,收集血样、尿样及骨组织,分别测定体内镉负荷;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骨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基因表达;同时,应用混合酶消化法分离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以不同浓度的Cd(0~2.0 μmol/L)作用24 h以及1.0 μmol/L Cd作用不同时间(24~72 h)后,应用RT-PCR,观察成骨细胞MT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鼠镉染毒后体内镉负荷显著增加,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镉染毒能够诱导大鼠骨组织MT基因表达,各剂量染毒大鼠骨组织MT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实验结果同样表明,镉作用能诱导成骨细胞MT表达,并随着染镉剂量的增加,MT基因表达也明显增高,特别是在0.5 μmol/L和2.0 μmol/L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0 μmol/L CdCl2作用不同时间后均能诱导成骨细胞MT表达,但表达量并不随锅作用时间而出现明显改变.结论 镉能诱导骨组织及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T表达,MT可能镉在致骨损伤中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三氯氧磷、1,3-丙二醇、乙二醇单丁醚为原料制备磷酸盐型双子(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结构进行HNMR证实,同时对其溶液表/界面活性和土壤重金属离子去除进行初步研究。表界面活性研究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CMC为0. 002 5 mmol/L,γCMC为24. 3 m N/m,当浓度为1 mmol/L时,最低界面张力为0. 85 m N/m。土壤重金属去除研究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对Pb2+和Cr3+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与清水相比分别提高了31倍和7倍。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作为原水,考察了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不同溶解氧(DO)对于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试验条件控制在TN容积负荷为0.35 kgN/(m3*d)、HRT为6 h、SRT为30 d、pH为7~8、温度为25~28 ℃、C/N为9时:在反应器DO的质量浓度为0.6 mg/L条件下,可获得62.5%的NH+4 -N去除率、91.1%的反硝化率和58.3%的SND率;在反应器DO的质量浓度为1.0 mg/L条件下,可获得90.8%的NH+4-N去除率、90.4%的反硝化率和82.5%的SND率;在反应器DO的质量浓度为1.4 mg/L时,可获得93.3%的NH+4-N去除率、77.0%的反硝化率和72.1%的SND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吡格列酮(PIO)对正常糖浓度培养下MC3T3-E1小鼠早期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蛋白分泌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PIO干预组(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分别干预24、48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IA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相关功能蛋白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成骨因子runt相关基因2(Runx2)及骨形成蛋白-2(BMP-2)mRNA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MC3T3-E1细胞增殖能力在5μmol/L PIO干预组增加显著(P<0.05)、在PIO大于5 μmol/L~10 μmol/L干预组则降低(P<0.05).干预时间由24 h延长至48 h,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呈不同程度增加,但在20、40 μmol/L PIO干预的两组增加无统计学差别.(2)对照组及各PIO浓度干预干预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7%、0.43%、13.0%、48.30%、81.00%;(3)随着PIO浓度从0~40μmol/、L范围内的增加,MC3T3-E1细胞的PPARγmRNA表达水平呈增加趋势(P<0.05);Runx2 mRNA表达量在5 μmol/L PIO浓度组时较对照组增加,在剂量较高时(PIO≥10 μmol/L)随浓度升高表达下降.(4)细胞功能蛋白ALP、OCN的分泌及BMP-2的表达在5 μmol/L PIO浓度组时最高,PIO≥10 μmol/L时,上述蛋白量逐渐下降(P<0.05);随干预时间从24~48 h延长,各PIO浓度干预组ALP以及BMP-2量增加(P<0.05),而OCN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PIO对正常糖浓度培养的MC3T3-E1细胞具有双向作用:低浓度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则促进凋亡.PPARγ适当激活可促使成骨细胞通过Runx2增加功能蛋白的合成;过度激活,则表现出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副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cei,L.para)预刺激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调节机制?方法:用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样细胞;以L.para预刺激为实验组,小剂量LPS(10 ng/ml)预刺激和TLR2激动剂Pam3CSK4预刺激为对照组,预刺激24 h后,再用LPS大剂量(1 ?滋g/ml)刺激经分化的THP-1细胞;检测预刺激对TLR信号通路负调控因子A20?SOCS1?SOCS3?IRAK3的表达水平,对TLR4和CD14的膜表达水平和mRNA水平,以及对大剂量LPS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各目的蛋白mRNA水平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TLR4和CD14的膜表达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结果:L.para等预刺激能够降低LPS诱导的IL-1β?TNF-α表达水平;并能够上调细胞TLR信号途径负调控因子A20?SOCS1?SOCS3?IRAK3的mRNA水平,但不影响细胞膜的TLR4和CD14阳性百分率;IRAK1/4抑制剂能够减弱预刺激诱导的负调控因子表达水平,并减弱预刺激对LPS诱导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结论:副干酪乳酸杆菌预刺激能够通过上调TLR信号通路负调控因子A20?SOCS1?SOCS3?IRAK3等的表达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对LPS刺激的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