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为《绿色生活》。当数以万计的考生将梭罗的“瓦尔登湖”之梦和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之梦硬让阅卷老师“重温”,令其昏昏欲睡时,一篇内容清新的高分文章脱颖而出,获得了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请欣赏——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作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白领都渴望走出喧嚣的大都市,到乡间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田园生活,借以放松疲惫的身心。在美国,白领们都热衷于当“业余农民”。就连布什总统都有自己的私人农场,并以自产蔬菜水果招待各国政要为荣。海归女孩吴楠从中受到启示,她在上海创办了全国首家“小农庄主俱乐部”,不仅让申城白领过上了“瓜田李下”的时尚地主生活,她自己也收割了大把财富。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各地果园、菜园、苗圃不断增加,其防护问题令人大伤脑筋,辛苦种成的瓜果,蔬菜被畜禽践蹋或被不劳而获者偷走;精心培育的苗木和作物被野兔或鼠类咬断令人气恼,如果在田园四周栽上“植物猫”就可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所提出的新论述,不仅符合时代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写作的自身规律。因为“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作文中儿童自由表达,既发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成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因此,“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显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在课堂上让他们尽情地衷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毫不留情地丢弃八股语言的面具,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用富有真情的个性化语言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以心灵的放飞,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东晋玄学主张万物各有性分,只须实现自己的性分,获得自身存在的统一,就是逍遥的、自足的存在。传统的“隐逸”由此逆转为“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与此“隐逸”新概念相关联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据其性分,在其所主动选择的田园耕读生活中获得了自身存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颜仕英 《社区》2008,(33):50-51
物价上涨,日常开销逐渐增大,如何省钱而又不让自已的生活质量下降?一些网友想到了出门消费前先上网淘打折券。他们打着“让生活的精彩不打折”的口号,称自己为“淘券族”。  相似文献   

7.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五的第四课,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可见此文成就颇高。《归去来兮辞》的创作不仅是陶渊明结束多年徘徊的决定,也是他回归田园的宣言。《归去来兮辞》由“序”和“辞”两部分组成,序文交代了本文写作时间背景以及自己辞去彭泽令的原因,正文将生动可感的生活情境与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联系在一起,抒发了作者决定离开官场、回归田园后,所流露出的自然真实的情感。也正是这份自然真实、发自肺腑的情感让人深受感染。本文根据作者的情感脉络,从真情的内涵、真情的展现和真情的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生活积累是开启写作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继东 《社区》2013,(36):54-54
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把“理财”挂在嘴边,其实所谓的理财,并不仅仅是买股票、基金、投资房产,最贴近自己的“理财”就是打理好生活一一只花该花的钱,养成良好的用钱习惯,并把它发展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09真题在线]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保留自己的一份兴趣和爱好,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寻常的家庭生活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囤,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请以“_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爱”、“阅读”、“拥有快乐”……(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相似文献   

11.
许多职场中人被迫天天和“浑人们”打交道。如何让他们不再伤害到自己,尽可能地消除“浑人”给自己带来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绚丽 《百姓生活》2014,(1):34-35
66岁的白明利,曾做过记者、编辑、印刷厂厂长、工会主席。退休后,他总觉得自己工作没干够、朋友没处够、生活没过够。为了让生活更加快乐、充实,他60岁那年考取了导游员资格证,做起了专职导游。入行5年,白明利获得“零投诉导游”、“优秀导游员”等荣誉,成为大连导游界的一名“明星导游”。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说陶渊明的作品是“和平”的。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环境里,他“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加之自身性格方面之原因,及当时玄风之影响,他最终选择了一条归隐田园的路。与山川相拥,与农民同劳动,与自然相亲近,最终才有了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田园诗歌。  相似文献   

14.
李志东 《社区》2010,(25):52-52
北京市延庆县香水园街道新兴东社区多措并举促进邻里和谐,将每个单元的12个“小家”拧成一个和谐的“大家”。一是提供互动阵地,促进居民沟通。居委会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宣传栏,让居民自己办“黑板报”,居民们把家中的喜事,比如孩子上大学、社区好人好事、低碳生活小发明、居民好的建议和意见,都写到了宣传栏上。居民们讲:“有了这个互动的宣传栏,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中英文学史上田园诗的双璧 ,他们性格中都有“静”和“动”的成分 ,但他们对他们所生活的自然和田园的体认有着巨大的差异。从他们对自然和田园生活描绘的广度上来说 ,华兹华斯为我们展现的社会画卷多姿多彩 ,从这点上来说华兹华斯胜于陶渊明 ;从他们对自然和田园生活表现的深度上来说 ,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完成了人格与精神的升华 ,达到了物我交融的程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陶渊明胜于华兹华斯。本文的结论是 :陶渊明的自然是自己的自然 ,华兹华斯的自然是自然的自然  相似文献   

16.
在陶诗“鸟”意象中,高鸟、羁鸟、归鸟最能反映出陶渊明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高鸟”象征他追求与进取的少年时代,“羁鸟”象征他形迹拘役的13年出仕生活,“归鸟”则代表他淡泊闲逸的田园生活.这三类“鸟”意象体现出了诗人不同时期所特有的生命价值取向:少年时期的他充满理想与抱负,立志要大展宏图;步入仕途的他看到官场的黑暗,在期待与彷徨中追寻退隐的自由;晚年的他追求真朴,崇尚自然,终于找到自己灵魂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看法认为,陈贻焮等的王维“亦官亦隐”说,不符合唐王朝的制度与政策,其实,陈贻焮等的“亦官亦隐”说,是从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角度立论的,同唐王朝的制度与政策无关;从唐人自己的说法入手,可论证“亦官亦隐”并非子虚乌有,它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王景龙  王子豪 《社区》2012,(15):22-22
“自己挣钱自己花”,让日子“越过越冷”。张、曲二位老人再婚后,实行“AA制”,因为在钱的问题上纠纷不断,共同生活了不到两年,就分手了。  相似文献   

19.
张继东 《社区》2012,(21):36-37
不少白领表示:“一过30岁似乎老得特别快,看到自己的小肚腩和皱纹,就会万念俱灰。”年龄渐大、容颜渐衰、事业未成,让很多人悲观、消极,甚至自卑、恐慌。事实上,再美的容貌也只能留下短暂的光彩,所谓“三十而立”,30岁更像一道“心理门槛”,勇往直前,可能给生活“改头换面”,用事业、家庭带来新的人生满足感,如果裹足不前,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在良好的母语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很多学生的作文却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程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生活的贫乏是作文教学收效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认为,应把学生的生活与作文紧紧连缀在一起,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写作,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体验与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而“生活作文”的策略即在于它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