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2-114
后现代主义基于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批判,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后现代主义思想下构建的课程观,因迥异于现代课程观,而要求教师应适时地转变角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3.
荆洁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8-111
课程生态观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课程问题,为我们思考和解决课程问题提供了新视野。它充分考虑了人与课程的关系。课程观的转变要求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角色,教师不只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教材的控制者、成绩的评判者,学生也不只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和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教学观念由现代向后现代转换,为我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引发了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重新思考。而传统的教师角色及教学行为的不良影响尚在,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挑战。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增强变革自我的能力和手段;大力开发信息技术课程,提高教师的现代技术素养;开发教育心理学课程,提高教师的现代心理素养;建立合作型科研制度,提高教师的现代科研素养;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丽丽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91-92
随着后现代知识观的确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人文课程的价值。加强人文课程,增加人文课程的时数,都应该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严治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2):115-123
高校的“课程思政”意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种课程理念,将思政的种子扎根于课程的土壤之中。后现代课程观所倡导的多元、对话与探究从全新的角度建构了课程意义,对如何理解和实行课程思政有指导意义。从多元、对话与探究三个维度解读大学课程思政,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教师观的现实追问与理论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作为整个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是人们在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在后现代思想者关于教师问题论述的基础上,从后现代教师观出发,采取现实追问和理论分析的方式,在肯定后现代教师观的合理性和价值的同时分析其问题与缺失,重新思考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存在的合理性、传授知识的职能与教师权威等基本问题.为教师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走进教育实践,做出理论上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学理念及实践的创新是适应目前高职课程改革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创新教育理念下进行的改革。后现代课程观下的英语教学创新之处在于突显教学资源的多样化,课堂实践的话语主体化、课程评价的多元化以及教学团体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李善英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21(4):25-26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后现代思潮对课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后现代的课程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方面都可以借鉴后现代课程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崔胜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110-112
在中国新课程基础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今天,人们备加关注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 师的改革。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研究的热点,它对于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师教育 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后现代知识观对教师实践性知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在目标、内容和过程上都有关联性,但由于中小学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的种种偏差,导致两者在实践中呈现出割裂的状态。因此,中小学教师需要在理论提升和实践改良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层面采取整体性教研、共生性科研和发展性评价等具体策略,逐步实现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的统整。 相似文献
12.
课程现代化是中小学继续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核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中小学继续教育课程现代化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课程内容的时代化、课程体系的科学化、课程底蕴的人文化、课程结构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领导强调领导的实现是领导者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看法决定其参与课程领导的程度与取得的成效。为了解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看法,选取深圳市20所小学中的929名教师为调查研究样本,确定了学校组织-基础设施、学校组织-时间管理、学校愿景、学校文化、教学设计、学与教的进步、教师领导、校长领导、科组表现、质量效益、改变效益、组织与计划效益、人际效益、价值效益等14个调查维度,并对各维度及总体效益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小学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看法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和区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深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两地的小学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度。目前,有必要进一步唤醒教师课程共生意识、加强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构建、强化课程社群建设,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省参加新课程培训的小学体育教师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参与新课程改革培训的山东省小学体育教师素质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且素质普遍偏低。调查发现,领导的重视以及体育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行动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智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在我国,城乡教育差别损害了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逐年加大对于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与财政补贴,农村教育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农村教育质量整体不高的现实严重影响着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笔者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违法行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瞻予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3):92-96
近些年来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违法事件屡有发生 ,如打骂、体罚学生 ,甚至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 ,这些行为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也给教师的形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这一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违法行为固然与其缺乏教育法制观念和教师职业道德有关 ,但也不可否认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行为。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 ,提高心理素质 ,是防止中小学教师教育违法行为的一项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筠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4):122-124
职业生涯规划对中小学教师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获得专业发展和自我实现意义重大。要做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既需要社会和学校为他们创造条件,也需要他们自己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是依法治教的实践者、宣讲者、推动者,是推动依法治教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中小学教师依法治教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中小学教师法治素养良莠不齐,教育立法滞后、执法不严、司法不公以及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法治教育缺失等现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深刻把握和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在依法治教中的价值和作用,增强其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必须深刻分析中小学教师在依法治教中面临的各种困境与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到有的放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9.
对学校来说,新课程将引发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处于核心地位的变化因素是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变化的重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