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拓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既漫长,又短促,凝聚着历史的悲与喜。前十年,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蒙受着沉重的灾难,邓拓是浩劫下文字狱中第一个牺牲者。那时,家里亲人和朋友们也经受着磨难,大家悲痛地、默默地思念邓拓;后十年,打倒了万恶的“四人帮”,我们的祖国顽强地挺立起来了,人民生活恢复了正常轨道,国家逐步走向繁荣。有些朋友说,如果邓拓同志现在还活着该多么好啊!是啊,那该多么好啊!……  相似文献   

2.
邓拓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地二十年了。他是在十年动乱初期的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的。正当他奋发有为,可以为党做更多工作的时侯,他却死于非命,这是永远使人感到惋惜和怀念的。邓拓同志是一位知识渊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一生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地向历史海洋的深度钻研。他的学者气质,和他稍有接触的人,是立即可以察觉到的。可他同时也是一位战  相似文献   

3.
邓拓同志曾于一九五○年担任北京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并开设了《中国土地问题与土地改革》课程,——此文是讲稿的第三部分。讲稿内容精当,反映了邓拓同志深邃的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学识及丰富的土地改革实践经验。邓拓同志的遗著正在整理中,本刊先发表此文,以飨读者。此稿是由北京大学张友仁同志整理的。  相似文献   

4.
邓拓同志不幸逝世即将二十年了。我同许多熟悉他、敬重他的同志们一样,常常怀念他。每当老战友们谈到在晋察冀坚持敌后抗战,谈到晋察冀的革命文化工作,总要谈起邓拓同志,语多意长,表现了大家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5.
1960年北京市成立历史学会,当时会长是吴晗,赵征夫(北京市委党校校长)和廖沫沙先后任党组书记,邓拓是市委管文教和意识形态的书记.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该会当秘书.由于历史学会始终只有一名专职干部,工作关系就使我和邓拓、吴晗、廖沫沙都有过较多的联系.文化大革命初期,我被当成"三家村的伙计"批判过.邓拓同志含冤去世的消息是从市委发工资时没有邓拓的名字才猜到的.当时我正在受批判,心里很难过,总希望这个猜想是错误的,邓拓也许是被弄到别的地方去了,他没有死.然而,慢慢地传闻多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一 当年邓拓同志的杂文集《燕山夜话》第一集出版时,我写了一篇短文《少少许胜多多许——漫谈<燕山夜话>》,发表于一九六二年二月廿八日《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对这部书给予肯定的评价,向读者作了推荐。 这是一部受到群众欢迎的好书。邓拓同  相似文献   

7.
连芳同志是我们尊敬的老领导 ,也是一位功底扎实、学养宏厚、造诣深湛、成果丰硕的民族理论家。他的专著《民族工作回顾与展望》、《云南民族问题理论与实践》、《云南民族问题论文集》、《云南民族问题探索》及其主编的《云南民族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两部著作 ,以无畏的探索精神 ,独到的学术观点 ,严密的理论架构 ,密切联系实际的学风 ,在民族理论界独树一帜 ,好评如潮 ,贡献巨大。现在 ,我们又读到连芳同志的新作《王连芳云南民族工作回忆》 (以下简称《回忆》)。本书与前几部理论著…  相似文献   

8.
论王安石     
本刊在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姜国柱同志《论王安石》一文的同时,刊登了他的导师、研究员容肇祖教授给他的信,目的是提倡一种新型的革命的师生关系和新老共济、同心同德搞科研的治学精神。我们从容老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对学生的悉心指导、对取得进步的鼓励、对不足的教诲以及明确指出深入钻研的途径。这是学术界可喜的景象。华国锋同志号召:“老科学家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并把科学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这非常重要。”老一辈学者,也正象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那样:甘做青年一代攀登科学高峰的肩梯。而青年一代也应不负老一辈学者负重之苦心,努力向科学高峰攀登,成为后继来者。这是科学春天中的暖流,学术繁荣的惠风,我们为这一新景象呈现于学苑,高声赞颂!  相似文献   

9.
有些书要重读,联系当时的情况来读,联系现在的实际来读,才能逐渐加深体会。《燕山夜话》从前我是读过的,也颇感兴趣,觉得是一本别具风格的杂文集。不过当时我也有一点偏见,认为根据邓拓同志的学问、文采和研究精神,应当多写一些学术理论文章,而对他的杂文却不大重视。同时又听到从康生那里吹来一股冷风,说《燕山夜话》是“乱七八糟”……所以我曾经以友谊的口吻劝过邓拓同志,少写一点《夜话》式的杂文,多写点学术理论文章。  相似文献   

10.
尽管邓拓、吴晗、廖沫沙都有深厚的学养和史识,但时代造就了邓拓、吴晗杂文温情脉脉的批评色彩,在抨击时弊的讽刺力量方面,既不能像鲁迅那样"论时事不留面子",也不具备同时代的巴人及后来者邵燕祥等人的锋利理性和无畏胆识,同时也不如吴晗自己解放前杂文的尖刻和辛辣,只能说,邓拓、吴晗20世纪60年代的杂文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含量可谓当代杂文之最,但作为杂文最重要的因素--社会批判的力度,因为时代与政治的制约,而显得不足.  相似文献   

11.
这是胡风同志在狱中,由监狱当局所转要他写的有关鲁迅先生葬仪的材料,所以多半以回忆事实为主。他早些年也写过这类材料,不过我们没能留下底稿,无法核对,但经我们两人共同回忆,基本上是无大差错的。这不是一篇回忆文章,所以许多沉痛哀悼之辞和文艺性的描述等都尽量减少。但仍有一些议论和感想,抄录者  相似文献   

12.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隔着镜片,他那双眼睛放射出睿智神采的光,身后的桌面上摊开着一本泛黄的书籍,不用问老人刚刚还在钻研。七十三岁了,不紧不慢的声调仍旧那样有力,没有一丝“老”的迹象。一身普普通通的中国老人的穿着,显得他是那样慈祥,不由得使人感到可亲。他就是西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著名隋唐史专家——金宝祥同志。  相似文献   

13.
于光远 《江汉论坛》2006,(10):130-131
今年10月15日,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老院长密加凡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位湖北省社会科学界的优秀领导人,我们特征集选编了一组纪念文章。文章作者有的是德高望重的老共产党人,有的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他们的文章或长或短、或详或略地记叙了密加凡同志革命数十年中的平凡故事以及交往情况。虽然不是全面完整的评述,但透过时空和情感的沉淀,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和认识到密加凡同志的高尚人格精神。密加凡同志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那追求真理的品质、立党为公的风范、潜心科研的精神和朴实无华的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李锐 《江汉论坛》2006,(10):131-132
今年10月15日,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老院长密加凡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位湖北省社会科学界的优秀领导人,我们特征集选编了一组纪念文章。文章作者有的是德高望重的老共产党人,有的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他们的文章或长或短、或详或略地记叙了密加凡同志革命数十年中的平凡故事以及交往情况。虽然不是全面完整的评述,但透过时空和情感的沉淀,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和认识到密加凡同志的高尚人格精神。密加凡同志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那追求真理的品质、立党为公的风范、潜心科研的精神和朴实无华的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郭同新 《江汉论坛》2006,(10):136-137
今年10月15日,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老院长密加凡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位湖北省社会科学界的优秀领导人,我们特征集选编了一组纪念文章。文章作者有的是德高望重的老共产党人,有的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他们的文章或长或短、或详或略地记叙了密加凡同志革命数十年中的平凡故事以及交往情况。虽然不是全面完整的评述,但透过时空和情感的沉淀,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和认识到密加凡同志的高尚人格精神。密加凡同志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那追求真理的品质、立党为公的风范、潜心科研的精神和朴实无华的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章开沅 《江汉论坛》2006,(10):137-139
今年10月15日,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老院长密加凡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位湖北省社会科学界的优秀领导人,我们特征集选编了一组纪念文章。文章作者有的是德高望重的老共产党人,有的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他们的文章或长或短、或详或略地记叙了密加凡同志革命数十年中的平凡故事以及交往情况。虽然不是全面完整的评述,但透过时空和情感的沉淀,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和认识到密加凡同志的高尚人格精神。密加凡同志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那追求真理的品质、立党为公的风范、潜心科研的精神和朴实无华的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萧萐父 《江汉论坛》2006,(10):132-135
今年10月15日,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老院长密加凡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位湖北省社会科学界的优秀领导人,我们特征集选编了一组纪念文章。文章作者有的是德高望重的老共产党人,有的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他们的文章或长或短、或详或略地记叙了密加凡同志革命数十年中的平凡故事以及交往情况。虽然不是全面完整的评述,但透过时空和情感的沉淀,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和认识到密加凡同志的高尚人格精神。密加凡同志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那追求真理的品质、立党为公的风范、潜心科研的精神和朴实无华的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刘绪贻 《江汉论坛》2006,(10):141-142
今年10月15日,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老院长密加凡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位湖北省社会科学界的优秀领导人,我们特征集选编了一组纪念文章。文章作者有的是德高望重的老共产党人,有的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他们的文章或长或短、或详或略地记叙了密加凡同志革命数十年中的平凡故事以及交往情况。虽然不是全面完整的评述,但透过时空和情感的沉淀,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和认识到密加凡同志的高尚人格精神。密加凡同志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那追求真理的品质、立党为公的风范、潜心科研的精神和朴实无华的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送密老远行     
冯天瑜 《江汉论坛》2006,(10):142-143
今年10月15日,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老院长密加凡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位湖北省社会科学界的优秀领导人,我们特征集选编了一组纪念文章。文章作者有的是德高望重的老共产党人,有的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他们的文章或长或短、或详或略地记叙了密加凡同志革命数十年中的平凡故事以及交往情况。虽然不是全面完整的评述,但透过时空和情感的沉淀,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和认识到密加凡同志的高尚人格精神。密加凡同志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那追求真理的品质、立党为公的风范、潜心科研的精神和朴实无华的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20.
伤逝     
此为一篇追怀文章,淡泊的文字中深深地寄托了作者对于亡友张跃的绵绵哀思。张跃,是冯友兰先生的博士研究生,一位富有才华的青年学者,也是我刊的热线作者,年仅三十三岁,却因积劳成疾而宏志未酬身先死,留下太多遗憾,太多牵挂,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感伤,许多的思考。年青的学者过早地去了。这是学术界的损失,也是我们国家的损失。在张跃同志离开我们一周年之际,我们刊发李申同志的回忆文章,作为我们献给张跃同志和其他英年早逝学者的一瓣心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