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产品侵权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了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制度,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具有进步意义,同时该法条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主观要件的规定过于狭窄、损害后果的限制过于严格、惩罚性赔偿金标准不确定、法条之间的适用关系模糊等,严重影响了其在实践中的适用。针对以上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扩大主观心理状态的范围、放宽对损害后果的限制、合理确定惩罚性赔偿金、明确法条之间的适用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在侵权领域的赔偿制度仅仅规定了补偿性的赔偿制度,这样单一的规定是存在一定缺陷的。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补偿机制必须是补偿性赔偿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并行才能有效遏制环境侵权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补偿的合理性,更进一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但是,惩罚性的赔偿机制的适用要有一定的限度,否则很容易引起滥诉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桩触高压电死亡赔偿案在适用法律上、责任分担的标准上,都存在不同的观点。在《侵权责任法》颁布以前,产权归属一直被各地法院认定为责任承担主体的依据,《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对这一规定进行了修改,但司法实践中依旧有以固定的思维对此类案件进行审理的现象。本文根据这种现象,对触电死亡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上,尤其是责任主体的认定,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是否适用过失相抵等方面进行阐述,供司法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12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对比该法第8条和第11条的规定,本条规定的是无意思联络数人单独侵权的一般情形,即各侵权人分别独立构成侵权,而不成立第8条和第11条所规定的侵权。  相似文献   

5.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一方责任情形下的车主过错责任。规定"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之,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法理梳理,提出了《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中的"机动车所有人"应扩大解释为"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相应的赔偿责任"应解释为"连带责任"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李姗晏 《职业时空》2012,(4):148-149
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系统规定的法律,该法明确规定了医疗侵权责任的构成、归责原则、免责事由、责任形式以及医疗损害赔偿标准等内容,对医务人员行医提出了更高的执业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近年来我国药品、疫苗领域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正在审议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草案)都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两部法律草案均仅用一个条文来规定该制度,使得该制度的适用细节有诸多不明,因此有必要对药品领域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相似文献   

8.
陈海孝 《现代妇女》2014,(11):219-219
本文结合《民法通则》、《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阐述了职务侵权责任的法理演变,对我国目前职务侵权责任法律规范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国家赔偿法》和民法关于职务侵权责任的规范之间的适用进行了探讨,对完善我国职务侵权责任制度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9.
崔峰 《现代交际》2012,(11):29-30
《侵权责任法》第11条和第12条对于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责任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应与第8条关于共同侵权责任的规定和第10条关于共同危险责任的规定相互比较,从“无意思联络”“同一损害”以及责任承担所采用的因果关系和方式的角度,明确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责任的特殊型和复杂性,避免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极大的完善了我国法律体系。由于侵权责任法施行时间相对较短,在实践中如何理解和适用侵权责任法中具有关联性的法律条款。就成为一个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就侵权责任法第八条与第十一条、十二条的关系提出一些建议,兼与各位读者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并将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即将施行的侵权责任法,与公众日常生活中的看病治疗、交通事故、高空坠物、产品质量损害、网络诽谤、环境污染等生活万象息息相关,并规定了诸多之前的法律及司法解释未规定的事项。为此,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法官从司法实践的视角,解读这部被称为公众“维权宝典”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在缺乏保障和救济的情况下,任何权利都是难以实现和维持的,消费者权利也不例外。近几年,随着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在涉及产品质量纠纷的消费者维权和索赔过程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且实际结果表明,惩罚性赔偿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在实际的操作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以惩罚性赔偿的概念为出发点,基于其在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惩罚性赔偿的策略和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获得通过。《侵权责任法》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4.
单纯的补偿责任制度不能满足保护弱势群体之现实需要,在民事赔偿中扩大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具有破解这一难题的可能性及现实意义,是一种能有效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宋瑞 《现代妇女》2014,(6):154-154
《侵权责任法》作为我国在2009年通过、2010年实施的新兴法律部门,一时间引起了诸多法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笔者便从"牛奶河"事件入手,以归责原则为切点,进而简要分析《侵权责任法》的社会价值,以期对其有一个更加深入与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月1日起,中国的《侵权责任法》正式付诸施行,该法涉及到了民事权益的诸多方面——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其中,《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直面“医疗损害责任”,以共计11项条文的篇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只不过,考虑到《侵权责任法》涉及“医疗损害责任”的条文难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一味寄希望于该法缓和甚至重构目前国内趋于紧张的医患关系,恐怕并不现实。  相似文献   

17.
误诊现已成为医疗纠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误诊所产生的法律责任是侵权责任还是违约责任学界有颇多争议。实践中多采侵权责任,违约责任因医疗契约的抽象性存在适用上的困难。我国现行法规均未对误诊做出具体的规定,为了改善医患关系,故而建议在侵权责任法中增加关于误诊的规定,将医疗契约典型化,明确医患具体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8.
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的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以及维护广大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等有着重大意义。2010年4月29号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国家赔偿法德决定草案》,对原先的国家赔偿法进行了大范围的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但是我国行政赔偿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国外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文中结合国外的行政赔偿制度并与我国进行比较,旨在发现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不足,并探索完善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2009年通过的《侵权责任法》中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补充责任制度,学术界有观点认为补充责任属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一种,是其下位概念。侵权补充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二者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从本质上讲补充责任是二人以上共同承担责任中的一种新型的、独立的责任形态。  相似文献   

20.
产品侵权责任又称产品责任,是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因其生产、出售的产品造成他人人身、该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而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随着消费者权利运动的发展,侵权责任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是更有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手段。文章结合一些当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及苹果公司侵权等典型事件浅论产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