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历代正史和文学作品中传唱千古的人物形象之一。明代戏曲中关于曹操事迹的剧目,主要依据陈寿《三国志》、元话本《三国志平话》、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元代三国戏以及民间传说等文献加以改编,大致勾勒出曹操风云际会的一生。由于受元明时期文学作品"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影响,明代戏曲中的曹操形象大多是作为西蜀政权和东吴政权的对立面出现的。通过对明代戏曲中许田射鹿、云长辞曹、义讨董卓、黄鹤楼论英雄、祢衡骂曹、文姬归汉等情节的深入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出明代民间对曹操形象的广泛传播、不同接受和重新解构。  相似文献   

2.
挟天子能令诸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三国的形势时,人们常常用“挟天子以令诸侯”来论证曹操的政治优势,其实.只须稍加思考,便会觉得所谓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获得了极大的政治优势的说法,是大可值得商榷的.试想;汉献帝最初落入董卓之手,后又相继为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和悍臣韩暹、杨奉等人所胁迫,玩于股掌之上,其间长达6年之久.他们的行为,可以说是标准的“挟天子”,但他们却令后人失望地未能做到“令诸侯”.非但如此,董卓反而因挟天子而成为“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的征伐对象.请问,董卓之流的政治优势何在?  相似文献   

3.
历史不止一次地证明,诸雄争立,最后的胜利者,往往就是善致人才、善用人才者。曹操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对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认识更为深刻。重视人才的罗致和使用,是曹操获得重大成功的条件之一,也是他思想中的光辉点之一。 一、“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 靠什么得天下?曹操与袁绍起兵讨董卓时,有过一次对话,袁绍问:“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曹操反问道:“足下意以为何如?”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寥寥数语,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和战争观。袁绍如愿以偿,占有冀州,为冀州牧,兼有冀、青、幽、并之地,地不可谓不广,亦不可谓不固,但刚愎自用,不善网罗人  相似文献   

4.
黄昌年 《船山学刊》2006,(2):114-116
曹操是汉末最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倥偬一生,身经百战,写下了不少军旅诗.曹操的军旅诗是曹操军事生活的反映,也是曹操战争经历的见证.曹操经历了汉末诸多的重大战争,如:中平六年(189年)起兵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追击、收编黄巾军:建安三年(198年)擒杀吕布、陈宫;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袁绍军;建安九年(204年)攻克邺城;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战于赤壁;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的战马超、讨张鲁、伐孙权、征刘备等.  相似文献   

5.
篙里行①关东有义士②,初期会盟津④,军合力不齐⑥,势利使人争,淮南弟称号⑨,恺甲生帆虱@,白骨露于野,生民百遗一⑩,兴兵讨群凶③。乃心在咸阳@。踌躇而雁行⑦。嗣还自相找⑧。刻玺于此方⑩。万姓以死亡,千里无鸡鸣。念之断人肠。 【注释】 ①篙(h石。):草名,艾类,有青篙、香篙。篙里:古称死人居住的地方。行:是古代的一种诗体。篙里行:是古代送葬时用的娩歌,曹操此作是以古题写时事。 ②关东:指函谷关以东。义士:指讨伐董卓的袁绍、袁.术、曹操等诸将领。 ③群凶:指董卓及其爪牙。汉初平元年(190)春,函谷关以东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并推举渤…  相似文献   

6.
魏武帝曹操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奸雄",其中"奸雄"目前都解释为"奸诈的雄杰",但根据史书记载的真意,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认为曹操是"奸诈之雄"的主要依据是原始史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之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许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这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奸雄"本意指什么.  相似文献   

7.
纵观"七子"的作品,可以发现"七子"在归顺曹操后,既有热情洋溢的颂赞之作,同时"七子"也有反映郁闷心情的作品.对曹操的颂赞也是"七子"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而郁闷心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所引起.本文主要就这两个方面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8.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重要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时甚至截然相反,有人认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三国志·武帝纪>),也有人认为他是乱臣贼子,"古今来奸雄中第一人"(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还有人认为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等等.对曹操形象进行多层面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一重要人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典型人物,在其他小说中很难找到,不想在《红楼梦》里找到了,这就是王熙凤,从前之论者也注意到这一点.有人在论及王熙凤时说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涂瀛),是巾帼中之"女曹操".这看法是有道理的.就这两个艺术典型塑造之成功,知名度之高,尤其他们之性格特征又是那么惊人的相似,恐怕再也找不出如这二人那么之"合谱"了.在中国小说史上,宛如一  相似文献   

10.
《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记载了东汉一朝四位刚正忠义之士。第三位史传人物“盖”,即盖勋,他是一位古代的甘肃历史人物。东汉末年,盖勋官至京兆尹,即东汉司隶部长安市长。凉州军阀董卓乱政,入都洛阳,擅自废主,直接引起了全国性的军阀混战,使天下人民俱遭涂炭。董卓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军阀。他独揽朝政,秽乱宫闱,操生杀之权,报睚眦之忿。在京城的三公九卿被董卓玩于股掌之上,“莫不卑下于卓”  相似文献   

11.
王蕊 《殷都学刊》2006,(1):29-33
曹操霸业始于兖州,兖州对于曹操而言,如同刘邦之关中、刘秀之河内,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兖州谋臣和将士更是曹操依靠来争霸天下智囊团和精兵强将。他们在曹操霸业的创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在中国军事史上是以少胜众,以弱克强的典型战例。这是曹、孙、刘三家的一场大会战,是人们喜欢评论的一个热闹节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用了八个回目(第四十三回至第五十回)的巨大篇幅来描写赤壁之战,威武雄壮,精彩动人。这场大会战的特点是“群英会”,经过十几年征战锤炼的三方英杰会聚一堂作决定历史命运的大决斗,结果孙刘联军取得胜利,曹操大败亏输,从而定下三分鼎峙之局。我们讲三国鼎立,就要从赤壁之战讲起。  相似文献   

13.
赤壁之战以后,荆州的归属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孙权将荆州部分土地借与刘备,刘备得以在荆州南部立足,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借荆州"的历史公案,千百年来多有争论。事实上,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只是"借"了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及其附近的城池而已,并非"借"下整个荆州。刘备通过借荆州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暂时遏制住了孙权在荆襄一带的发展,二是建立了北进中原和西图川蜀的基地。孙权"借荆州"给刘备虽属无奈之举,但也实现了制衡内外的两大目的,一是维持了孙刘联盟,把长江中游防卫曹操的重担转嫁于刘备,自己全力以赴抵抗曹操在东线的进攻;二是假刘备之势遏制了周瑜势力的发展,实现了其控制内部文臣武将的目的。曹操通过撤出荆州实施了渔翁之计,借刘备与孙权自相攻伐之际巩固了其在北方的统治。"借荆州"是三国鼎立过程中的谋略博弈,也是刘备、孙权、曹操实施权势制衡的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14.
具有"飞将"之称的吕布,据《三国志》、《后汉书》、《后汉纪》、《资治通鉴》等书的记载,其祖籍就在古地名为"高阙"(今五原县西北、阴山山脉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若门阙,故名)东南,汉史称为"北河"(约当今乌加河,亦作五加河)所流经的五原地区。其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就在他能顺应当时"百姓",包括"士女"、"士卒"、"士庶"、"夷狄"等各族人民群众的要求,诛戮了恶贯满盈,祸及天下的董卓,一举结束了关东豪族及各州郡讨伐董卓的大混战,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西北和东南地区的统一与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曹操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至死于斯。社会环境造就了曹操。他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少即习武,“博览群书,特好兵法”。长而为尉,即亲武事。既迁典军校尉,适董卓乱起。自此,鞍马劳顿,倥偬一生。战争的实践,加深了他对历代兵家、特别是对《孙子兵法》的理解,从而发展了兵法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最终他成了一代军事大家。曹操的军事思想,是祖国军事思想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 据《三国志》注引晋人孙盛《异同杂语》说,曹操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隋书·经籍志》记载,曹操作《〈孙子兵法〉注》二卷、《〈孙子兵法〉集解》一卷;《〈太公阴谋〉解》三卷;自撰兵书有《续孙子兵法》二卷,《兵书接要》十卷(另有三卷本),《兵书略要》九卷,《魏武帝兵法》一卷。还有的记载说,曹操曾撰有《司马法注》。上述著作,有的可能是同书异名。但整体可见曹操确曾有过不少兵法著作。这些著作在唐代以后大都失传了,仅有个别著作留下残文。我们现时所见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及他本曹操文集中相当部分是军事性的,这些军事教令,极大可能是魏晋时人所辑曹操兵书中的内容。 曹操作有《孙子序》。历代学者据此认为,现存《孙子》十三篇,就是曹操整理删  相似文献   

16.
重读《三国演义》,觉得貂蝉与赤兔马有所关联且含义深远,故趣味渐浓。 貂蝉与赤免马,虽一为女人,一为牲畜,但在小说中,二者的地位和身价几可等同。且不说普通人眼里的普通女子,即便是那正面人物张飞眼中,嫂嫂也不过如衣服一般,可破可补的。若是美女,则能和骏马黄金绫锦一起当作昂贵礼品,或以利结英雄心,或以摧毁英雄志。因此,在那刀光剑影的政治舞台上,美女貂蝉成了一份厚礼,被义父王允即明送给董卓,又暗送给吕布;“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赤免马,则先是被董卓赠与吕布,后被曹操赠与关公。这正是小说所揭示的一种封建情理,一种政治集团之间明争暗斗的伎俩——美人计。  相似文献   

17.
施建军 《江淮论坛》2003,(2):127-130
传统的、现实的以及诸文土自身的种种因素,决定了曹操不可能优遇文士.但他网罗文士,还有方士,实在是一时之胜算,这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诸文士归依曹操,多是欣然而来,满怀期望而来,而曹操对待他们,虽不至于以倡优畜之,也凿然没有怜其才而大用之.诸文士志不获申,郁结幽怨之意自然发于诗文.本文以曹操与诸文士之间的关系为纽带,对学术界若干成说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曹操生当乱世,他的出身和家世都远不如“四世三公”的袁绍兄弟高贵,其父曹嵩系宦者曹腾的养子。曹操举孝廉后除洛阳北部尉,只作过一些地方小官。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起兵讨董卓时不过五千余众,在镇压黄巾起义军的过程中开始发迹。由于曹操“少机警,有权数”(《三国志·武帝纪》),当他为洛阳尉和济南相等  相似文献   

19.
《快乐青春》2007,(8):34-35
首先,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问题上找到曹操女扮男装的马脚: 一、早在第一回中,《三国演义》就写曹操在担任洛阳北部尉期间"设五色棒十余条",试问,一名男性会在置办刑具的时候考虑颜色吗?  相似文献   

20.
曹操尚礼重法思想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操思想的主旨可用“治定礼为首,拨乱刑为先”一语概括之。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很深,其根基属于儒家思想范畴,尚仁义礼让,并试图以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术,严刑峻法,史载甚明,这构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此即“拨乱刑为先”。所以,曹操的思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处于乱世之中的曹操既强调刑法,也没有忘记礼教之用。他始终尚礼重法,两手俱用,并在礼法并举、两手俱用中表现出了特有的谲诈之能。学术界以往将曹操视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是片面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