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评传》一书 ,体现了李敖对胡适倡导的传记思想的理解 ,是李敖对胡适“新体传记”理论的大胆实践。他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细密宏阔的脚注叙述 ,展示出胡适成长的大背景 ,写出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 ;作品语言的简约含蓄 ,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联想空间。作者摆脱了传统传记单纯评价传主的单一的审美规范 ,高屋建瓴 ,以巨大的叙事空间和含蓄的描述语言使作品充满了张力和厚重感 ,产生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这本《王夫之评传》,被列入“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依原初设计,按传主特点———明清之际著作极为宏富、思想博大渊深的一代启蒙大师,写成书稿近五十万字,其学术思想述评部分约占十之八强,其生平传记部分仅占十之一、二。总体上,虽力求立言有仪,考史有方,合乎学术规范,期能据实以存真。如王夫之所云:“君子格物而达变而后可以择善而执中”①。真要做到,谈何容易。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但人物传记,特别是像王夫之这样具有巨大历史感和崇高人格美的大思想家的传记,似乎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据实以存真,更要体物以传…  相似文献   

3.
匡亚明先生倡导和主持编写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二百种 ,是一项中外瞩目的跨世纪重点文化工程。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徐振贵教授的《孔尚任评传》就是其二百种中的一部力作。诚如蒋光学先生所说 ,中国思想史是研究中国思想观念及存在结构演变过程的学科。作为思想评传 ,必须将传主置于“以‘人学’思想为中心 ,贯穿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军事诸领域而形成的思想文化体系之中 ,将各种思想资料置于基本存在的学术结构中来认识” ,才能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 ,高屋建瓴地科学评析传主思想观念的变化 ,从而挖掘那些“在数千年文…  相似文献   

4.
孟晖 《兰州学刊》2009,(8):189-192
邹韬奋先生在不同时期撰有《经历》等三部自传性质的作品,这三部书是现代知识分子自传中的代表性作品,真实反映了传主的人生历程及思想发展过程,折射出了独特的时代风貌,具有鲜明的个性。文章拟通过对这三部自传性作品的分析,来探讨传记写作中某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是庄春波先生生前学术研究最后一项重大项目,也是他学术生命史上一座巍峨的高峰。作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系列的一部力作,全书40余万字,第一次从思想史研究的角度切人,对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汉武帝进行全面系统的评述,就传主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传记文学写作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除了人们经常见到的全传、家传、评传之外,考据式传记、学术传记、精神传记等纷纷出现。最近与读者见面的张耀杰的《曹禺:戏里戏外》(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2年1月出版),就是一部精神传记的范本。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当代作家进行传记写作与传记研究有没有必要,或者说它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所谓“传记写作”有个比较准确的限定,不能笼统言之。一般说来,作家研究可以分为作品评论、作家综论、作家评传、作家传记四种方式。在这里,作家评传有时亦被称为学术传记,作家传记则是文学传记,属叙事类文学创作,应该是颇不相同的两种方法。虽然已经出版的大量作家传记类著作偶有将“传记”与“评传”混用者,研究界有时也无意于去作明确的区分,但当我们具体谈论传记写作与当代作家研究的关系的时候,二者之间的区别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评《大地足印──朱自清传记》曹惠民,张涛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姜建的《大地足印──朱自清传记》(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真实地展示了朱自清的人生轨迹、思想脉络和情感流变。作者能够秉持学术公心,给朱自清以恰如其分的学术评价和历史定位。该著文学...  相似文献   

9.
考镜源流传评得当——读《左宗棠评传》杨金荣孙占元教授的新著《左宗棠评传》一书,是南京大学出版社首批推出的50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较为出色的一部著作。其一,作者以近代中国历史为考察视野,纵横捭阖,不仅剖析了传主多层面的思想(横的一面),而且勾勒了...  相似文献   

10.
杨向荣  巩辉 《云梦学刊》2014,(4):158-160
在中国评传学术史上,为报告文学作家写评传的并不多见,而余三定、周淼龙的《何建明评传》则填补了这个空白。该书采用主题叙事的手法.对何建明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度剖解.为读者还原出一位忧国忧民、不畏艰险、为民请命的报告文学界的英雄式人物,召唤出时代背景下报告文学界的何建明精神。在书中,作者指出《何建明评传》的写作的原因:一是何建明在报告文学界确实是一位丰碑式的人物。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何建明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甚至在中国当代思想史上都有他的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记伦理的尴尬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很多出版社都出版了中国当代作家的传记,有的还以一定的规模出版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评传丛书”,汪曾祺、韩少功、贾平凹、余华和铁凝等当代作家,都有关于他们的评传出版。实际上,如果我们不只是将眼光局限于内地,便会发现,像白先勇、李敖、琼瑶、三毛、金庸和余光中这样身处港台的“中国当代作家”,早已有了他们的传记。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更加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传记,将自传、自述、回忆录、人物素描、人物印象和人物随笔等分别视为不同的传记类型,那就会发现,关于中国当代作家的“传记”写作实际上已相当繁荣,在我们的图书出…  相似文献   

12.
论传记的要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记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传记的初级形态或古典形态中,传记的主要任务是记录传主的生平;随着传记的发展,传记家不再满足于叙述传主一生事迹,越来越重视展示传主的个性或人格;到20世纪以后,现代传记家又更多地考虑对传主人格的发展进行解释。这三种要素的结合使传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郑丽娅 《天府新论》2006,(4):F0003-F0003
由辜堪生、李学林所著的《周公评传》(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一部具有填补空白作用的、系统研究周公思想与生平的学术专著。从该书的内容来看,这不是一部仓促成文的急就之作,而是在对周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颇具学术价值的精品。笔者认为,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明显的特点:第一,作者体现了“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研究风格。该书虽为评传,但作者并不是以传为主,不是把史料的堆砌与考据作为其主要内容。作者以史论结合的方式,站在思想史、文化史的角度,以大量篇幅,分别从天命神学思想、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伦理思想、礼制体…  相似文献   

14.
王一心以他多年在传记创作领域的辛勤耕耘,不仅创作了三个第一的记录:首部张爱玲传、苏青传、张爱玲与胡兰成合传,而且以其可贵的探索精神丰富了传记理论与实践技巧,是当代传记写作史上值得一书的人物。在传记写作上,王一心不溢美不文过,善于由作家作品切入传主的内心世界,史实考订与艺术想象并重,既关注市场,更悉心于对传记艺术形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人与文之间:张爱玲传记写作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旭晨 《兰州学刊》2008,(8):181-183
文章在简要回顾张爱玲传记写作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就作家传记如何处理传主与其作品之间关系问题展开论述,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利弊得失,肯定重在寻出作品与传主本人关联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 ,人们把黄兴和孙中山并称为“开国二杰” ,是推翻帝制、维护共和的“天生豪杰”。但是 ,对这样一位开创民主共和新时代的民族伟人 ,中国内地一直没有一部记事翔实、评析公允的传记问世 ,萧致治教授的《黄兴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版 )弥补了辛亥革命史和黄兴研究中的这一不足。《黄兴评传》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思想性 ,求真务实是该书的一大显著特点 ,首先表现在对黄兴生平的叙述中。厘清历史事实 ,是史学著作的起码条件 ,是人物传记的基础。《黄兴评传》对传主的生平作了认真细致的考证。比如 ,关于黄兴的家世源流 ,…  相似文献   

17.
给同时代的作家写传记,有一定的便利,那就是与传主生活在同一时代,许多事情感同身受,对作品的理解也容易产生时代性的共鸣,比较其他时代的人要更为深切;而且,同传主处在同一时空中,与传主本人,与传主所交往的人都有接触和访问的机会,能够直接了解到传主的第一手材料,免去许多钻故纸堆的徒劳和烦琐,这也是后来的传记作者所无法企及的优势。但是,具有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压力和困难。最基本的,创作上的风险就比其他传记写作要高。因为既然是当代作家,他的名气再大,作品再多,也肯定没有经受时间的考验。他能否经受住时间的淘洗,在文学史上留下位…  相似文献   

18.
对《圣经旧约》的高级批评,是通过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法,对《圣经》文本、写作日期、资料来源等进行界定,以辨别其客观历史价值.此项研究成果由德国学者朱利亚·韦尔豪森总其大成.他极大地挑战了《圣经·旧约》的权威性并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他对以色列古代史研究的影响直到今天不能消除.其所拥有的过人的学术洞察力和伟大的学术创见对于我国的学术研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郑板桥的研究,由于生平史料少,特别由于这位卓越艺术家跨越三个领域的卓绝创造,因而对把握评价他都带来一些困难。由湖南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陈书良撰著,巴蜀书社出版的《郑板桥评传》为国内第一本郑板桥传记专著,是郑板桥研究的可喜硕果。读者可以透过评传,一窥其人其艺的风采和艺文思想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余明侠教授所著《诸葛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不独为评论诸葛之佳作,其熔事功与思想于一炉之成就,尤为治史者评论历史人物立一典型。《诸葛亮评传》为匡亚明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种。匡老于序言中明言著述主旨为“评价思想与评价业绩,两者不应偏废”,余明快教授一本斯意,也明确其著述原则为“要写好一部评传就必须将传主的不朽业绩(或传世之作)与深邃的思想和谐地结合起来。不可执其一端,有所偏废”,并根据这一原则,广搜文献,亲访遗迹,三易寒暑,反复修订,终于为“大名垂宇宙”的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