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语程度副词具有语义二重性,往往与性质形容词组合成状中结构。这种结构形成特定的语义域,称之为程度域。在不同语境下,结构相同而语义不同的程度域可能产生歧义现象。只有确定程度副词的语义取向,才能有效地消除歧义。程度域可以进行比较,分为同等域、差等域和极限域等。  相似文献   

2.
山东青州属于胶辽官话区,其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很有特点。本文主要从语义特征、组合功能、句法功能这三个角度,对青州方言中比较有特色的程度副词(刚、着、张/沾、大/精、毛、蒙、将将地/较自是、煞等)进行了重点考察,力图勾勒出青州方言比较有特色的程度副词系统。    相似文献   

3.
对于程度副词能否直接修饰名词,语法学界的认识并不一致,但这种客观存在的言语现象却呈现出流行开来的趋势,因此从言语事实出发,认真考察这种既非普遍又非个别的现象形成的规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名词的语义特征入手,分析归纳了可以出现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名词类别,即方位义名词、包含形素的名词、蕴涵"量度"义的名词、"标准"义名词、"类别"义名词、"特质"义专有名词、专业术语类名词;说明词语之间的组合从根本上说是语义之间的组合,语义组合是词语得以组合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4.
小议副词“真”和“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的"真"和"很"都是副词,都能够修饰形容词和动词作状语,曾经也都被认为是程度副词.文章从传信范畴的角度,通过与典型的程度副词"很"的比较,阐述了"真"并不是一个程度副词,而是一个表示传信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5.
程度副词修饰动词性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动词从性状量级的角度,可以分为强性状量级、弱性状量级和无性状量级三类,能修饰无性状量级动词的主要有"更""太""有点"。这时的程度副词并不表性状的程度,而是一种虚化的用法,带有主观色彩。另外,"程度副词+是"这一结构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汉语韵律词的节奏单位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很多程度副词虽然基本语义和语法功能有很多共性,但在句法语义语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必要针对留学生习得汉语程度副词的情况,对程度副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句法语义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学习汉语时,不可避免地发生偏误。绝对程度副词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时的偏误率却很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根据留学生使用绝对程度副词时的偏误类型,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来进行绝对程度副词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程度副词的特点范围与分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程度副词是副词家族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次类。它与其他副词相比,具有粘着性强,定位性强,语义指向单一的特点。根据其句法语义功能,文章框定了程度副词的范围,鉴定出了85个常用的程度副词,并从上位到下位对其做了较为细致的分类,进而得出了从低量到中量、高量乃至极量的一个具有层级序列的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的分类表。  相似文献   

9.
“最”类极性程度副词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四个最典型的极性程度副词"最、顶、极、至",着力从历时角度来勾勒它们的虚化过程,从而理清极性程度副词语法化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极性程度副词语法化的一般机制,同时也为分析极性程度副词之间的内部差异奠定基础。通过分析两组极性程度副词的语法化过程,可以推知,极性程度副词的来源不外乎是名词和动词,极性程度副词"最1"和"至"是来源于动词,"顶1"和"极"则来源于名词。在虚化机制上,极性程度副词一般都是在"泛化"、"隐喻"以及"相邻句位"等的作用下形成的。在完全演化为程度副词之后,它们的语法化并未就此停滞,而是一直在继续进行,表现为语素化、主观化、可补化和双音化。  相似文献   

10.
"精"是北方方言特有的一个程度副词,它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精"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视域对其语法化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修饰动宾短语是程度副词非常特殊的一种句法功能。对1996年《人民日报》“很有0”语料的封闭性研究表明:O包含语素、词、短语三级语法单位,而“很有O”是“很有O”结构中最为典型的成员。“O词”主要由名词充当,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O词”的语义比较抽象,大约包含50种类型。“有O词”的整体功能与性质形容词相当。“很有O词”结构在句子中主要做谓语和定语,少数情况下可以做状语、补语和宾语。  相似文献   

12.
程度副词可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两类.本文对辽宁省黑山县方言中几个"很"类(绝对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内容包括副词的语法特征,如句法功能、组合能力与重叠形式等;副词所表程度义的等级性及其对所修饰成分的选择性;该副词与其他方言中相关、相类词的用法的异同辨析.  相似文献   

13.
邬焜先生在《自然辩证法新编》中,从哲学角度将信息分为客观(不实在)信息与主观(不实在)信息,并用所谓的客观信息取代物质第一性的地位,使物质成为没有认知内容的空壳;以信息进化取代物质进化;主张认识物质世界就是将客观信息变为主观信息,就是创造主观信息;世界统一于全息境界。其观点的推渲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文章使用CLDS 2014年截面数据,选取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和控制变量共五类16个变量作为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潜在影响因素,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来识别并分析各变量对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对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要远大于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参与会显著提升个人社会地位认同感。这说明人们在自评社会地位时,虽然参照了身边的社会环境,但更多地是参照自身的主、客观因素。此外,文章在识别影响因素的过程中采用模型变换的方式,深入分析了父代社会地位对子代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机制,发现父代的先赋优势会通过提升子代的收入、教育和户籍等因素来提升子代的主观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利益源于需要,且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由于需要的产生包括了主观欲望和客观世界的刺激两个原因,利益也包括了主观动机和客观物质手段两个方面,因而利益的实现就必须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改善客观条件。所以,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就必须做到:一方面,要以人民的愿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要为人民实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6.
受语言学家Dixon核心动词/非核心动词假说的启示,把这一理念用到了副词强化词中,提出了核心强化词/非核心强化词的设想,通过对不同种类强化词的讨论,认为very和much两词强化程度适中,中性,搭配宽泛,常常用来释义其他强化词,因此,是两个核心强化词.其余是非核心强化词,又分为最高强化词、融义强化和其他强化词,对语言的丰富表达同样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朱光潜、李泽厚提出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的思想 ,本文提出了新的美学思想 ,即感应美学。感应美学认为 ,美只存在于审美关系之中。离开了审美关系 ,美就不存在。审美关系是由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双方构成的 ,美既包含着客观因素 ,也包含着主观因素 ,是二者的统一。这就是说 ,离开了审美关系中的任何一方 ,美就不可能产生。所以 ,美既非客观的 ,也非主观的 ,而是主观和客观感应沟通、合而为一的产物。感应美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外感应与内感应。外感应与内感应是根据审美客体在主体的头脑之外或之内来区分的。外感应与内感应构成了审美感应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可分为客观证明标准和主观证明标准、多元化的证明标准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由于待证事实的复杂性、相对性,以及证明主体、证明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内在主观性,证明标准只能是一元化的主观证明标准。主观证明标准有其固有的负作用,但建立相关的制度可以消除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哲学界长期以来停留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样的简单定性分析层面,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跳出抽象地从"主观客观"的角度讨论意识的形式和内容关系的误区。认为: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信息的处理,意识的形式可分为物质运动形式、信息处理形式和符号表现形式,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对唐诗《静夜思》中“床”的理解争议颇多,由此可究及英汉词汇意义的多种对等方式,“假朋友”则是其中之一。翻译中的“假朋友”可以划分为客观范畴与主观范畴;在客观意义的“假朋友”被译者慎避之后,主观意义的“假朋友”则成为翻译的大敌,而相应的“隐性负效应”成为译者所要克服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