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以"人性善"为基础,以"仁义"为价值内涵,构建了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孟子还提供了"存心养性"、"善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明善诚身"、"以天下为己任"等实现理想人格的途径.孟子所构建的理想人格是对孔子理想人格全面的继承和深化,同时为后世的志士仁人提供了一个能够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并提出了一条通向儒家理想人格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庄子》散文以其奇特瑰丽的想象,构筑了一个超脱于生世的理想世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对人生的理性思考都蕴含在他精心构建的散文意象中,并创立了“寓言”这一文学样式。其美学思想、艺术气质亦对后世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有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曹植亦是建安时代人格的典范.他的儒学人格为后世文人所认同.曹植对曹丕曹睿的低就称服态度并非如有些学者所言是曹植人格的缺失.曹植的态度是在儒学思想主导下的对皇权的一种主动选择,这种选择指向儒学价值理想的实现,最终又完成了对曹植儒学人格的构建.本文从分析曹植对曹丕曹睿低就称服的原因入手来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宋代文人对“晋宋间人”之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宋闻人"追求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独立的人格理想,为之后千百年来的中国文人确立了艺术化的、富有诗意的最高人生境界和审美精神境界,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文人对"晋宋间人"之接受经历了书法及诗文认同、审美人格及审美理想认同两个阶段.这表明了宋代文人对"晋宋间人"的阐释、解读,逐步深化,并与南北宋不同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特殊的农耕文明社会中表现为泛伦理政治和泛道德主义色彩,但其以人为本,关注现实人生,高扬人的主体价值,注重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完善,重视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等思想,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西方哲学中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突出个性解放与自由,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强调了知识与德行的重要作用,对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弼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圣人具有超拔的智慧而不滥用智慧,"圣人有情论"还圣人以正常人的生命情感和自然之性,把人格神还原为普通人.在树立"圣人"这一人格典范时,王弼将儒家的理想融人道家的自然,以道家的思想改造传统的儒家经学,形成其"内道外儒"的人格特征,在对经学的重新阐释中将道家推向历史的前台,掀起魏晋玄风,中国哲学思想在这里出现了大的转折,对后世的文学、美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能否成为圣人?理想人格如何培养?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长期争论的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家比较明显地注重自身的完善,大多数哲学家都把这种完善看作是获得认识的必要条件。把理想人格的设计包容于哲学,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特征之一。而这一思维的进程,严格地说来开始于孔子,正是孔子推动对自身的意识由自发走向自觉。笔者认为,孔子理想人格的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人的觉醒,它不仅使得中国古代哲学自此以新的形式开始了思想的进程,而且对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民族的共同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哲学中,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极具影响力.他不仅提出了人的理想人格目标及其内在根据,而且还提出了实现人格目标的具体途径,从而建构了中国古代完整的理想人格理论体系.其理论表现出了对人自身的深切关注,对人的意义、价值的深入思考,对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和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探析这一理论无疑会给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当代青年人格教育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对新民人格特征的阐述已经引入权利的思想.这个阐释隐含着一个思考范式的突破,那就是现代中国人不仅仅在道德品格的意义上谈论新民人格,还可以在权利、法权的意义上谈论新民人格.这一理论的突破在后来张东荪的哲学中有了更清晰的表达.张东荪从中西人格思想比较的角度,辨别出道德人格和法权人格两类人格模式,指出在现代性秩序的建构中法权人格的重要性.两类人格学说给我们考察中国现代人格话语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元典儒家君子人格的核心是尊道而忘势、从道不从君,孔子和孟子忠实践履了"仕官"的人格之 "正",呈现为价值追求之生命难堪,却向后世昭示了"道"的伟大。汉儒的理想人格集中体现为"三纲"背景下 的圣贤崇拜,程朱陆王的圣贤气象主要是在心灵世界描绘和用劲的理想人格。从臣民的依附性人格到公民的 自主性人格的呼唤与追求,是近代中国人终于探索到的中国问题的核心和民主自由之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孟子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他认为,人具有普遍而先验的道德本性,人生的价值在于通过自我的道德完善成就理想人格。因此,孟子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从人性的角度提出道德本性是人生价值的根源;二是从理想人格的角度设定君子和圣人为人生价值的目标;三是从人格塑造的角度阐述以自我修养为主要途径的人生价值实现之路。  相似文献   

12.
韩愈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尊为"文宗",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人格品性、思想文章、立身行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上,"道济天下之溺",在佛老盛行的中唐,举起儒学复兴的大旗,建立道统;人格上,"忠犯人主之怒",勇于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情操上,"勇夺三军之帅",忠君爱国,致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韩愈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尊为"文宗",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人格品性、思想文章、立身行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上,"道济天下之溺",在佛老盛行的中唐,举起儒学复兴的大旗,建立道统;人格上,"忠犯人主之怒",勇于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情操上,"勇夺三军之帅",忠君爱国,致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相似文献   

14.
政治合法性问题主要探讨权力为什么以及如何获得社会成员的忠诚和认同,这个问题的提出目的就在于将暴力因素加以排除从而实现政治的文明化。卢梭为政治设置了"形式合法性"和"实质合法性"两个基础。由于卢梭思想中的"逻辑悖反"以及其与后世政治实践中的一些悲剧性后果高度相关,卢梭的政治合法性思想为人诟病不已。但是卢梭政治合法性思想在政治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对后世政治哲学和政治实践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 ,孟子首次涉及到了理想人格的目标、层次、实践和内在动力等方面的问题 ,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系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想人格的标准、"人"的内涵的理解、实现途径和方法和行为评价标准的比较,期于对发展和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研究工作有所推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人格有所启示,构建一种为当代社会群体所需要的、普遍认同的、富有时代感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7.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主名的伟大诗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给这伟大诗人作传记,记叙其一生的事迹,对其人格、成就给以最高评价的人. 可以断言:如果司马迁不写《屈原列传》,后世就不会知道在战国时期楚国还有过屈原这个人.从王逸、刘勰、朱熹到郭沫若,人们一致认为《离骚》是《诗经》以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辉煌空前诗作.他们所以有这样同一的认识,就是由于研究屈原在知人论世方面所依据的第一手资料,都是司马迁的《屈原传》,毫无例外.  相似文献   

18.
理想人格从来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关注。到了近代。这个问题尤显突出和紧迫。面对西方列强的虎视耽耽和国家的积贫积弱,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仁人志士,纷纷提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人格范型,希望有无数道德高尚的理想人物,自觉地为救亡图存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中国寻求一条通往理想社会道路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述现实个体及人格的生成进路,立足于人的种种具体规定,认为人格是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以及自为存在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体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憧憬了人格理想状态——理想人格,认为理想人格是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人的存在方式及价值追求,要真正实现理想人格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教育。马克思人格思想尤其是理想人格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中国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中,一个永恒而令人困惑的问题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为之苦苦思索。在中国哲学史上,宋明理学的开创人之一周敦颐,就是这样一位思考人生问题的思想家。周敦颐一生的著述不多,但他的两篇简短论文《太极图说》和《通书》,却几乎包容了他全部的人生哲学。其中,关于“圣人”人格的论述,蕴含着极为丰富和精深的人格心理学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