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消费市场上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实际上生猪价格长期以来都是很不稳定的.各方对于猪肉涨价的原因,大多从生猪生产和供给减少的角度分析,提出了多种合理的解释.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由于猪肉供应链条上众多独立流通主体的存在,使消费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包含了多次中间交易的费用.故而目前生猪流通渠道的冗长和复杂也是加剧猪肉价格波动的直接原因,还影响到农民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生产积极性,即影响生猪的生产和供给平稳.本文从减少中间环节交易费用的目的出发,提出通过建立专业运销合作组织改革现行的生猪流通制度,并对合作组织的形式选择、制度设计以及社会效用做出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彭美秀 《云梦学刊》2012,33(6):63-66
从猪肉价格的形成机制来看,猪肉产业链条上各节点的成本和利润决定猪肉的生产价格,猪肉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猪肉的市场价格。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频繁、大幅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发散型蛛网”模型是猪肉价格波动的核心动因,猪肉市场体系不完善是猪肉价格波动的体制原因,除此之外,生产成本变动、疫病、宏观调控政策等也是猪肉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为稳定猪肉市场价格,应采取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同时要完善猪肉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3.
广西的猪肉供应,怎样才算根本好转,我认为,主要标准应有两个:一个是猪肉的定量供应标准普遍地有较大的提高,基本上能满足人们的吃肉需要,一般来说,每人每月要供应到四、五斤的水平,同时在四市和一部份有条件的城镇,可以实行敞开供应或凭证不定量供应;另一个是牌市猪肉价格基本接近,集市肉价一般要降到一斤一元二角左右。这两个标准要求不算很高,只要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同心协力,做好工作,是可以办得到的。要实现猪肉供应的根本好转,关键是把生猪生产搞上去。生产决定流通,生产发展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我国生猪年出栏量、玉米价格指数、生猪价格指数三项指标,利用1985—2012年的统计数据,在对三个变量序列初步处理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分析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对生猪生产的长期影响。接着,应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技术方法,分析玉米价格、生猪价格变动对生猪生产的动态影响。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猪肉价格波动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肉作为生活必需品,特点之一是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猪肉价格必然会产生周期性波动,波动幅度呈逐渐增长态势。猪肉价格波动的形成机理,一是内部传导机制,包括猪肉供需的散发型蛛网、生猪的生长周期及粮食等饲料成本对价格的影响;二是外部冲击机制,包括疫情等突发事件及宏观调控对猪肉价格的影响。通过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博弈分析,说明单纯的依靠市场自我调节不但不会抑制波动反而会加剧波动。必须引进政府的作用,通过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建立猪肉价格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储备制度;加大金融支持规模养殖力度,增强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计划等有效措施,对猪肉这类生活必需品加强宏观管理,以保证养猪业均衡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宏梅  赵瑞莹 《东岳论丛》2019,40(5):120-128
自2000年至2018年,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大约4个波动周期,每个周期大约为4至6年,恰好属于对社会经济生活危害最大的中期性经济波动。价格波动剧烈频繁、生猪生产大起大落,对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且目前正处于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生猪养殖规整工作使很多养殖者退出生产,此种现象的大量涌现将挫伤生猪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猪生产量缩减,从而供给不能稳定,价格波动加剧。因此,抑制"猪周期",解决生猪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为了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本研究以山东省为代表,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生猪养殖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对影响生猪出栏量的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户参与培训情况、与销售渠道的合作稳定程度以及对自然风险的预控能力与生猪出栏量呈显著正相关。(2)生猪养殖成本增长越多,生猪出栏量越倾向于变小;生猪价格越高,出栏量越倾向于变大;成本-价格交互项验证了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最后,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稳定生猪生产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7.
养猪业是四川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养猪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占畜牧业产值的72%左右。猪肉是安排市场的拳头商品,在出川商品中也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国营食品系统亏损严重,要提高商业系统的经济效益,必须首先做好生猪经营这一篇大文章。 四川生猪生产和销售经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有时候矛盾还十分尖锐。1950年至1978年的29年中,猪肉敞开供应的时间为11年,凭票供应的时间为18年。产销矛盾主要表现为生产增长赶不上消费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生猪经营的经济效益较低是食品行业长期、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地都曾经进行过一些改革。但是,改革虽多,却收效不大,原因何在?我们认为,主要是改革的“文章”做得还不够全面、不够系统。由于生猪从产到销的各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而产改销不改,收改调不改,下改上不改,内改外不改,物改人不改,改革是不可能收到明显效果的。所以要提高生猪经营的经济效益,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现行的生猪生产和流通体制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 从生猪生产升降曲线发现的新问题 1952年以来,我国的生猪生产大体上经历了三次较大的起落。其起落情况如下图。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三卷手稿时,曾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这个第三卷是我所读过的著作中最惊人的著作,……最困难的问题这样容易地得到阐明和解决。那末,这个“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认为生产价格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生产价格理论的难度很大,人们在理解、掌握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时,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在这个问题上钻空子。就我所知,目前学术界关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价格问题的争论,主要在三个方面:一,生产价格理论的形成史问题;二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分散化是处理国民粮食生产不确定性问题最现实有效的途径。风险识别是分散国民粮食生产不确定性的前提和基础。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应成为分担国民粮食生产不确定性的最有力的行为主体。它们可以通过农业信息引导、政策性农业保险、边际价格分担、决策科学化和流动性风险控制等政策措施来有效防范和化解我国国民粮食生产中所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生产价格问题的讨论,涉及到一系列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问题,本文拟就目前讨论中的有关论点提出质疑,以供研究。生产价格与生产社会化生产价格的客观依据是什么?有的同志认为:生产价格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2.
一、生产价格中应否包括地租熊映梧同志提出生产价格的构成应包括地租(《经济学周报》1982年第22期)。顾志明同志反对这个观点。他认为,如果生产价格中包括级差地租,那么不但优等地的级差地租要大大提高,而且其他企业也会获得超额利润;如果生产价格中包括绝对地租,那么所得到的公式就不是生产价格,而是商品的价值;如果把垄断地租包括在生产价格中,那么所得到的也不是生产价格而是垄断价格(《江汉论坛》1983年第1期)。对于顾志明同志的上述第一点和第三点意见我比较赞同。关于第二点,我觉得有商榷的必要。我认为,生产价格构成中应包括绝对地租。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撇开农业部门只讨论工业品的生产价格形成过程。因为“平均利润和由它调节的生产价格是在农村关系之  相似文献   

13.
近来,经济学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如何形成、利润如何分配和如何取得利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主张价格要以生产价格为基础,通过生产价格的作用,来瓜分各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利润。有些同志反对这种看法,认为决定价格的基础,只能是价值,利润应由国家来统一分配。这是一场原则性的争论,不仅是学术上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从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社会主义社会价格的基础,只能是价值,而决不能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论者的观点,是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际的,是违反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因而是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价格形成无疑是很重要的问题。目前对价格形成问题的讨论还很不充分,就报刊发表的文章看,主张采用生产价格的意见比较多。但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生产价格是否有现实的客观依据?生产价格的作用如何?主张按生产价格订价的同志对这两方面的分析论证似乎都还存在一些问题。生产价格的客观依据问题可另作讨论,现只就生产价格的作用问题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就正于主张采用生产价格的同志,并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任厚升 《齐鲁学刊》2004,1(5):98-101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依据价值交换的,而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又提出资本主义商品是按照生产价格交换的。对此,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生产价格"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从本质层面来看,生产价格与价格相比较,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生产价格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对期商品价值的发展形式,即商品价值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价格,它存在的历史前提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它在量上等于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三大主粮价格下跌幅度大、范围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粮价下跌带来了诸多新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和种粮积极性,影响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给粮食生产带来了隐患,也暴露出我国粮食市场和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弊端。必须未雨绸缪,通过划定基本农田和高标准良田建设、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粮食价补分离改革、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杨坚白同志和何建章、张玲同志都力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应直接以生产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杨坚白同志說:“以生产价格为依据的价格形成,是内在于社会主义經济本身的客观要求。”何、张二同志則說:“社会主义經济中存在生产价格的必然性。”按他們說来,这是由社会主义經济的属于社会化大生产或“社会化大規模經济”所規定了的。杨坚白同志把資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价格的形成,解释成是由于“社会生产已不再是簡单的商品生产,而是社会化的大規模生产”,同时认为,社会主义經济同样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天津扩大出口的不利因素 (一)国际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近几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虽已走出谷底,但增长乏力,制约了国际贸易总量的增长,增加了我国出口的难度。二是部分大宗商品国际市场疲软,价格大幅度下跌。三是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在各种利好因素的影响下,美国股市一直呈现出不断暴涨的态势,美国经济已经包含了泡沫成份。目前上述各种因素正在发生变化,有可能引发美国股市价格全面下跌,进而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美国经济政策当局如果政策运用得当,可以避免经济衰迅,股市大幅度下跌。  相似文献   

20.
对于第三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价值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生产价格的观点,已故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同志曾经进行过批判。他认为“讲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决定问题,生产价格论者无疑是强调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并且断定这是“非马克思主义观点”。本文打算围绕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恩格斯曾经指出,生产价格“不仅不违反价值规律,而且反而要以价值规律为基础来形成”。能不能因此断定生产价格是直接以《资本论》第一卷中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