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日益受到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重视,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首先对学习不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探讨了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以期促进这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英语学习不良,主要指阅读困难,在西方国家,这一现象一直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我国近年来也进行了一些针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但主要是关于汉语发展性阅读方面的研究,专门针对英语学科的还不多见.在此,笔者将简要描述阅读困难儿童的一些特征,就笔者对阅读困难学生的成功教育经验,来探讨个别导学和分享式阅读在提高英语学习不良儿童在阅读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及具体的课堂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师期望的课堂组织行为与学习不良中学生不能满足的原因,以及使学习不良中学生达到教师期望的课堂组织行为的措施,从而提高学习不良中学生表现出理想的课堂组织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对体育困难生有不良心理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 ,通过教育教学训练 ,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身心得到和谐以实现教育和体育本质的需求 ,符合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以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成为高素质健康的社会有用人才 ,而在教学中通过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学习困难生不良心理特征 ,所采取的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对大一至大四848名本科生进行调查,考察了不良学习行为在大学生中的表现及其特点。结果表明:"注意力差"、"懒惰行为"、"缺乏方法"三种不良学习行为,在大学生学习中的表现依次升高,存在显著差异;"缺乏方法"和"注意力差"维度的各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懒惰行为"维度各水平,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习惯是人成才的关键因素,21世纪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就是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针对目前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出现的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这篇文章从学习习惯的涵义入手,分析了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指出培养德育学习习惯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蔡小红 《南方论刊》2007,(Z1):42-43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沉淀和反映,是人与环境及教育相互作用的产物。小学生的个性正处于塑造的关键时期。塑造有利,可以使他们养成优良的个性品质,为今后的个性定型和完善奠定基础;塑造措施跟不上或有误,将导致不良的个性或是个性缺陷,严重时会铸成人格障碍。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不良因素的影响,普遍出现不同程度上的个性缺陷,消极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妨碍了他们良好人格的形成。而学会学习,学会做  相似文献   

8.
依据人本管理理念,在高师函授教育中应树立一切为了学员的观念,因而,转变学员不良的学习心态及思想观念,探索适合学员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自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八年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向全党提出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的任务。一九四一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又着重批评了存在在一部分同志当中的不注意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和不注意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的不良作风。毛主席所一再指出来的这种应用马列主义研究现状和研究历史,注意理论、现状、历史三者之间的联系的精神,是从事文化建设和理论工作的真正革命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全国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理论学习新高潮能不能扎扎实实地兴起来,理论武装工作能不能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这些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学习贯彻,旗帜鲜明地反对不良学风,始终不渝地坚持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全党扎扎实实地兴起理论学习的新高潮。一、学风好坏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学风…  相似文献   

11.
王丹丹  谭鑫 《学术探索》2013,(7):132-1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关于流浪儿童的研究。过去的研究报告中全面探索了我国流浪儿童的现状及成因,并从各个角度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流浪儿童的问题依然存在,关于流浪儿童的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趋势与着重点,即聚焦于“问题视角”。而总是采用“问题视角”去研究流浪儿童本身就是对流浪儿童价值的否定。本文从近年来的流浪儿童研究中关于其内容、特征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视角”人手进行梳理,以后现代主义理论来解构现有的研究取向,并以优势视角来重新建构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龙耀  李娟 《学术探索》2007,(2):100-107
西南边境跨国婚姻子女的母亲是外国人,父亲是中国人,由于地处偏远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政治认同方面似乎比一般小孩更加冷漠;在国家认同方面也为自己的母亲难以成为中国人而遗憾;在法律规范认同方面,由于他们处于走私、贩毒、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普遍的边境,在族群文化和国家主体文化及法律存在冲突的情况下,他们也面临一些迷茫。边境跨国婚姻的小孩也是祖国的花朵,尤其需要呵护。在家庭方面,需要正视他们家庭不完整、家庭功能难以正常发挥的问题,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的特殊困难。在社会方面,需要通过依法加强民主政治实践来强化他们对国家政治的认可。在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加强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朱熹为儿童编写的启蒙教材《小学》一书中蕴含着许多合理性的教育思想,如:重视道德养成教育的思想,重视道德规范教育的思想,重视道德榜样教育的思想,重视道德榜样教育的思想以及重视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的思想等。朱熹的蒙养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道德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动词是汉语最重要的词类之一,它是句法结构的核心,也是语义结构的核心,因此,儿童动词的发展对儿童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运用分类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说汉语儿童冬冬(ZHZ)1岁零4个月至1岁零11个月的动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真实的语料数据在习得种类、习得顺序、及动词结构使用等多个层面考察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动作动词是最早出现及数量最多的动词;心理动词中,描述认知行为的动词比情感动词更早被习得;使令动词在儿童2岁之前没有出现;动词词序出现零论元现象。  相似文献   

15.
家庭传播作为传播学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不仅用于解释和解决家庭媒介使用中的行为和问题,也深刻影响着家庭关系和家庭文化。基于内容分析法并辅以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SSCI与CSSCI数据库中关于家庭传播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相关研究趋势一致。但国内研究的“质”与“量”略显不足,形成了以调查及访谈方法为主,以媒介行为、传播媒介与效果等为重点内容,以亲子(父母与子女)、青少年儿童、家庭等为核心对象的家庭传播研究。介绍国内外家庭传播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议题和内容,对未来国内拓展和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传播体系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谐家庭,必须要关注家庭关系.通过对农村家庭关系模式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关系模式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家庭关系中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更为平等和睦.但仍然存在夫妻之间缺乏感情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因此需要多方面引导和沟通,加快农村家庭关系转型,努力建立新型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7.
Residential mobility is a common experience among Americans, especially children. Most previous research finds residential mobility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children'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delinquency, substance abuse,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revious research, however, does not fully explore whether the effect of mobility differs by child race/ethnicity, in part because many of the samples used for these studies were majority white or exclusively non-white or disadvantaged. In addition, previous research rarely fully accounts for factors that predict selection into mobility and that may also be related to the outcome of interest. This study simultaneously addresses both of these limitations by 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moving homes on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wellbeing using first difference models and a diverse longitudinal sample from the Project on Human Development in Chicago Neighborhoods. I find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a wide range of individual, caregiver, household and neighborhood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s of moving among African American and Latino children are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among white children.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variables describing the classroom behavior of teachers and variables describing teachers' backgrounds and training explain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n improving the vocabulary skills of inner-city black children in four elementary grade leve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types of variables explain significant portions of the variation in student achievement. In other words, teachers' choices of techniques matt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effectiveness. However, the pattern of results indicates that great care must be taken in interpreting individual coefficient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and with suggestions for new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on teaching that follow from this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19.
易红郡 《云梦学刊》2000,21(3):81-83
爱的教育是进行儿童教育的基础。如何有效地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卢梭关于爱的教育的论述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