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时,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Ⅰ、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Ⅱ、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这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  相似文献   

2.
"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阶级与阶级分析的理论核心.马恩著作中的分工是一个包含多层次的分工体系.阶级划分的基础是脑体分工,因而阶级实际上就是指分别从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社会集团.消灭分工就是消灭使个人"异化"的生产技术性分工和使广大劳动人民"异化"的脑体分工.这一切只有靠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与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一个阶层。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自己的脑力劳动为一定的阶级服务。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却还参与剩余价值的创造,受资产阶级的剥削。马克思的《资本论》对此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今天重温马克思的教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的作用。为此,本文拟就资本主义社会中部分知识分子参与创造剩余价值的问题,谈谈我们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阶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和理论压力,逐步被“边缘化”.马克思阶级理论要完成自身“重塑”必须应对和回答当代社会阶级阶层问题,在此过程中马克思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的“生命力”也能得到恢复和重现,马克思阶级理论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当前社会结构和阶级阶层、制定比较合理的社会政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在指导全党拨乱反正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知识分子队伍的现状,科学地阐明了我国知识分子队伍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调动了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使党内和社会上初步形成了重视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风气。探讨邓小平同志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一 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是全部知识分子理论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后指出,知识分子属于“总体工人”的成员,“这些人中的每一个人对资本的关系是雇佣劳动者的关系”,“所有这些人不仅直接从事物质财富的生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的指导下,毛泽东通过对农村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形成了关于农村阶级分析的理论。该理论既保持了与马克思r4t-~分析理论的一致性,又有其独特性。毛泽东农村阶级分析理论彰显了其政治动因,根据这一理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了阶级划分,并产生了深刻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的全面论述,而是就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的一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即:人类社会自跨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知识分子的大多数已自然而然地成为劳动阶级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一个分别隶属于不同阶级的、特殊的社会阶层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阶级分析法没有过时,仍然适合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但必须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进行发展、创新.在当代社会转型期,应坚持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相结合.实践表明:中国已有"中间阶级"产生的趋势.因此,必须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注重平等和福利,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管理,从而建立起以"中间阶级"为主体的现代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0.
报刊事业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形成中最主要的影响最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内在契机和思想发展的实践基础。通过报刊上发表的大量文章,马克思深刻分析了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和阶级关系以及革命的总体目标和各阶段的具体任务,表明了改造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社会的热切愿望,以此实现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立场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一 马克思认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①列宁也曾指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会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②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历史学家把原始社会划分为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三大时代,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划分为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大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这句话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特点,指明了我们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划分阶级的标准与消灭阶级的标准消灭阶级的标准是什么?划分阶级和消灭阶级的标准是否一样?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阶级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论上本来是清楚的.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按照财产状况划分阶级”.列宁更对“阶级”下过定义.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又说“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辩证法作为纯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逻辑学,即哲学真理或理性精神自我展开、自我实现的抽象思维过程,不存在马克思所说的"神秘化"和"倒立的"问题.当黑格尔辩证法作为人类自由本质全面实现的历史和社会现实时,才存在"神秘化"和"倒立的"问题,它给现实的人的感性自由及其物质的和世俗的生活内容、关系与实践活动蒙上了一层"神秘外壳".马克思正是在此意义上"剥去"这个"神秘外壳",把它"倒过来",发现与之"截然相反"的世俗的"合理内核",即以物质经济生产和阶级消亡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关注广大劳动无产者的肉体生存、物质解放、自主劳动,以及对诸多苦难、对立冲突和不合理制度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问题,是近几年理论界酱遍重视的课题。最近读了一些同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文章,深受启发,现就其中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一、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什么是知识分子?哪些人可以算知识分子?一般地说,在历史上出现了从事知识的创造与传播活动的人,就有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知识的载体,是脑力劳动者。自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知识分子,而且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都有划分知识分子的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阶级理论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受到"无阶级的神话"的质疑与挑战。而考量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关键在于对人与人之间物质联系的考察,即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存在状态的整体考察。马克思不仅着眼于"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及其活动这一客观事实,而且包含着个人在历史观维度上所生成的"意义",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之所以与交往、价值、商品、货币和资本等概念联系起来,是因为个人是以阶级的身份而存在的。阶级这一概念呈现出的正是个人在历史观维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赖特提出了"中间阶级"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中间阶级",但其大部分会成为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两极对立的社会。分析赖特与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的内容,并进行了比较,以准确把握赖特和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根据我国初级阶段的实际,探讨更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政策,更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著作中对"个人"的论述,主要是指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类的相互关系中的个人,是以阶级群体、整个人类对美好未来、美好社会制度的追求与建立为背景、框架和前提来进行论述的.这是马克思个人问题研究的真正逻辑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与其他一切人学理论的本质区别.马克思的"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强调的是个体作为社会存在物与社会发展目的的根本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阶级理论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受到"无阶级的神话"的质疑与挑战。而考量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关键在于对人与人之间物质联系的考察,即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存在状态的整体考察。马克思不仅着眼于"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及其活动这一客观事实,而且包含着个人在历史观维度上所生成的"意义",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之所以与交往、价值、商品、货币和资本等概念联系起来,是因为个人是以阶级的身份而存在的。阶级这一概念呈现出的正是个人在历史观维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认识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是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长期以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出现的问题,追其原因,是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认识上的理论不彻底.本文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称谓作了分析,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争论"作了评述.对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科学表述作了理论探讨.本文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