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联邦德国建国之初,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经历着深刻转型,政治教育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但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联邦德国学术界及联邦政府政治教育机构对政治教育该如何适应并大力促进西方议会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和民主政治文化发展的问题争论不休。本文从20世纪50年代的欧廷格与李特之争、60年代的政治教育大讨论、70年代的"解放"与"理性"之争,梳理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思想争论。这场关于政治教育思想的争论,实质上是德国学术界对当时德国政治文化和政治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学术思想的方式所作的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STC职业教育理念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到生涯"(STC)理念是当今美国职业教育的主导思想.其思想内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杜威的"民主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生涯教育"运动和20世纪90年代"学校到工作"(STW)的职业教育改革,STC理念形成于21世纪初. STC 的理念强调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连接,突出学生本位,注重学生个体生涯发展.认知、研究美国的STC理念,对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无疑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以来,北京的国立大学迅猛发展,引发朝野各方如何处置国立大学的讨论.事实上,北伐前后北京的国立大学的合并之举却深受政局变动的左右.奉系军政府改组北京的国立大学为"京师大学校",实为控制北方舆论和抵制南方国民党,开启了北京的国立大学合并之先河.二次北伐后,首都南迁,南京政府从全国通盘考量,先后将北平的国立大学改组成"中华大学"和"北平大学区",体现当局借政治格局变动来整顿北平高等教育的努力.然而其派系纷争与门户之见引发北平学界系列风潮,使得北平国立大学合并的改革流于失败.北伐前后北京(平)国立大学合并风潮充分显示政治变动与教育变革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阿根廷的经济发展带有初级产品出口型经济的鲜明特点,有利的国际环境、日益发展的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移民、外资等外部因素在这次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阿根廷的经济与社会政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张立群 《南都学坛》2005,25(2):44-49
20世纪90年代是新诗发展过程中受外界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影响最为"式微"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新诗真正进入艺术探索的时代。站在20世纪90年代的立场看待新诗的发展则不难发现其与政治文化的密切关系:不但新诗的发生、发展和历次诗歌运动无法远离政治文化,即使是诗人心理和诗人评价中,甚至是最不应受到影响的"纯诗"也同样没有避免政治文化的问题。目前,无论是蓬勃发展的文学史研究工作,还是方兴未艾的诗歌史修治工作,都使我们无法回避"20世纪诗歌与政治"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可以沿着艺术的轨道自主前进的时代条件,从已有的历史、传统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为新诗的研究乃至新诗的未来发展探寻出路。  相似文献   

6.
30年来世界史学科视角中的"门户开放"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科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研究,先后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后期的学术争论阶段,80年代末至90年代后期的深入研究阶段,以及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的创新性研究阶段.对该课题研究的深化与创新,推动了近现代中外关系史与国际关系史以及国际政治学科研究的交叉互补.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的中国想像:深层结构与阶段转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对中国的想像可分为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和20世纪50年代三个时期,分别呈现为三种套话:"哲人之邦"、"衰朽之邦"和"兄弟之邦",它们是俄罗斯自我意识的外化形式.由于俄罗斯地缘政治传统基本未变,尽管从沙皇帝国到前苏联时代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想像中国的三种套话实际上是同一深层结构的转喻形式.  相似文献   

8.
从制度主义角度看,国家的制度变革涉及到正式制度(规则)的改革和非正式制度(规则)的变迁。然而正式制度的重新设计,受制于决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与非正式制度产生各种不协调甚至冲突。阿根廷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家变革中,经济自由化政策与传统的"民众主义"非正式规则发生了冲突,政治民主化政策促使传统"地方庇护主义"非正式规则不断强化。这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国家政治经济体系的稳定,并最终引发了国家危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载体"这-概念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栽体"这一概念,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特征、分类、功能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从总体上看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探讨还远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理论创新,是党的80年历史最宝贵的经验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泽民同志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承、坚持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任务内容、方法手段等,提出了必须充分认识"重中之重"、正确解决"四个如何认识"、努力做到"四个紧密结合"等一系列创新思想.认真探索江泽民同志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思想,不仅对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新世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创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创新,也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证券市场流转税的改革必须以促成证券市场的良性运行为根本目的,以引导对整个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为最终目标,以尽量不造成政府收入的大幅波动为前提,并以此为依据.对是否应该正名、如何拓宽税基、怎样差别税负、能否单向征收等问题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故事情节简洁凝炼、形象描写集中鲜明、思想主题隐晦含蓄。本文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理论出发,分析探讨了小说以感性世界的客观描述为基础,借助于语言达到本体的意志领域,并由此激发读者对于生命与自然的热爱的文学特色,并阐释了它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理念己深入人心,具体到对外贸易领域,就是要使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对外贸易增长的“双赢”目标,推进国内循环经济。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及出现具有国际法依据,一些环境公约与WTO的协定中均有绿色贸易壁垒的规定。如何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如何克服其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如何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对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的。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绿色壁垒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为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提供重要素材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解读科斯的灯塔,不难发现灯塔能够洽如其分地说明公共利益如何实现,公共权力何以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如何形成,以及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变迁过程,从而找到了公共管理学的最初渊源。  相似文献   

15.
生态视域设置了过去凭啥活着、现在怎样活着、未来如何活得更好三个时段的维度问题,壮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散文体和韵文体结合,对于族群起源有着自身特有的生态想象;活态仪式的善待万物展现了和谐的生态实践;诉求自由、探求真知为未来向好的生态建构——将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诗意生活感性的、审美的呈现为民间文学的艺术创造,以其特有的神话、传说、歌谣、仪式等成就了稻作文明——“那[na^2]”文化生态叙事。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的中国想象——解读《中国长城建造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卡夫卡的《中国长城建造时》的细读分析,试图解答卡夫卡为何及如何想象中国以及异域想象在其作品中发挥的叙事功能问题。指出卡夫卡的中国想象不是关于中国的想象,而是关于现代官僚体制如何自我复制、自我衍生的一则寓言,是关于自身文化身份焦虑的一种表征,也是关于此在与存在的关系的一种想象性反思。古老的中华帝国及其建造的万里长城只不过给他提供了展开这种想象的支点。借助这种想象和表述,他成功地解决了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真实与虚构、逼真与仿真、叙事与反讽之间的矛盾和悖论。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汉口商业文化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汉口商业文化最本质的原因是地理位置。汉口处两江交汇之地又兼为九州之腹心,九省之通衢,其地利条件是商业和商业文化发达的客观基础。汉口城市的繁荣还离不开历史机遇和主观动力,这尤其表现在汉口开埠使西方商业文化渗入,传统的商业格局开始解体,从而为武汉城市的近代化提供了历史的机遇;而张之洞对武汉的打造则为近代汉口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主观的动力。由于汉口城市的商业特性和移民特性,本土文化、异地文化和西洋文化熔铸于一炉,汉口商业文化呈现出五方杂处,华洋纷呈的特色。这种“大杂处”,形成了汉口对异质文化开放和包容的城市性格,使汉口城市在近代化的转型中较少有传统的羁绊,易于接受新事物,并能随新而变,与时俱进,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东洋之芝加哥”。  相似文献   

18.
追溯美国女性学的发展历程,美国女性学在其兴起的第一个十年里,不仅诞生了女权主义理论,而且自觉地展开了对女性学自身的研究,并且在女性学建制、女性学课程和女性学规范化等三方面做了大量而扎实的工作,从而为El后美国女性学迅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通过回顾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性学界对女性学的研究,讨论当时美国女性学经历的考验,试图为当今中国女性学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外贸易活动已经连续几年快速增长,并维持较大的顺差,在这之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然而,进入2008年以来,这种增长趋势有所回落,顺差增长幅度也有所减少。文章结合最新数据,通过对目前的外贸顺差现状的描述,探讨了外贸顺差问题带来的正负两面影响,并结合现状提出了促使贸易平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人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阶级和依靠力量,本文论述了依靠工人阶级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切实确保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