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科教结合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科教结合是一项涉及农业、科技、教育等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它是落实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农科教结合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农科教结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阐述了新形势下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系统来推进农科教结合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对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道路"实践探索进行理论梳理后,认为其内涵包括以下几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具体道路:遵循教育规律,开辟安徽农业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之路;遵循科技规律,开辟安徽农业高等教育与科技结合之路;遵循经济规律,开辟农科教与经济结合之路;遵循文化规律,开辟农科教与文化结合之路;遵循社会规律,开辟农科教文与民生结合之路。随着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大别山道路"的内涵还将不断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南常德市农村考察研究,阐明了农科教结合的成绩、意义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素质、推广科学技术、开发科技产业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科教结合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针对近年来农科教结合工作中仍然存在的自成一体、各自为政、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现象,指出目前我国农业科教管理体制是“上面统,下面分”,省、地(市)、县难以真正形成以农为主要农科教结合体制。改变这一现状的办法是在省一级成立相关的统筹协调领导小组,进行必要的统筹管理,充分发挥农、科、教各自的功能和利用,同时在资金投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以及信息传递机制上进一步配套实施,从而健全多年以来行之有效的农科教结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校参与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和力量,农业高校一直在科教兴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在简要介绍农业高校在农科教结合中的重要作用基础上,通过分析农业高校参与农科教结合的障碍因素,从五个方面探索了其参与农科教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科教结合是农村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自1989年我市开始自觉实施农科教结合以来,经过试点、总结、逐步扩展以后,现在已进入大面积实施的新阶段。在所有16个县区、119个乡镇和946个村(分别占乡村总数的67.6%和43.2%)全面铺开,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形势。这是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积极工作的结果,也是我们农科教三家及各有关单位努力的结果。可以说,作为我们教育部门是为之做了较长时间努力的,并从实践中得到了一些认识。 一、转轨调向是“结合”的基本前提 农科教结合的大好形势并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而是经过多年努力工作才形成的瓜熟蒂落之势。近1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了农村教育改革,集中精力地抓了转轨调向的工作,为“结合”提供了基本前提。 所谓转轨调向,就是把农村教育从“升学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为当地农业  相似文献   

7.
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观点 ,论述了农科教结合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动态性与可控性 ,分析了系统思想及其对实施我国农科教结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能否在农村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关系到综合国力提高的大问题。在农村 ,应结合我国实际 ,借鉴国际经验 ,坚持“农科教”统筹安排 ,在教育方面突出强调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优先发展 ,兴建大学城 ,试办“教育特区” ,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更应该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科教统筹已在我国广大农村蓬勃展开,一些先进地区在实践上创造了许多带有突破性的做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行农科教统筹不仅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措施,也是发展农村教育的有力动因,它向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并提供了农村教育迈向新阶段的契机。从目前初步的实践来看,农科教统筹给教育带来的变化是非同寻常的。对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0.
面对农科教结合宏观运行模式的选择,需要重新审视农村教育的价值和功能,重新调整它资原配置原则和运作方式,以适应经济建设的大格局、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教育模式的转换,又改变着应试教育的种种偏颇、扭曲和变形的现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政府依靠农科教结合作为调控手段,对市、县、乡、村四级教育进行了系列的调接和改革,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扩充了教育的社会空间和工作面,及时灵活地反映了复杂多变的社会供求关系,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价直,使得长期以来通过行政手段不能遏止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如今却遭到猛烈的冲击。 一、教育管理体制社会化 农科教结合促进了教育与经济一体化、社会化的横向联系,冲出了大一统的计划管理,内向性的旧体制;隶属关系由原来的垂直系统向横向延伸,建立起教育管理体制的新格局。 1、分级管理。1985年以来所进行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实际上只是解决了纵向的放权问题,把办学的义务和权力部分地分配给了社会和群众,而管理学校的权力仍然集中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手里,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基本还是有义务、有责任办学而无权管学,因而并未真正解决教育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农科  相似文献   

11.
立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村教育问题是中国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但是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愿选择学农科专业。从政策上扶持农村高等职业教育,在部分综合性大学兴办农科教结合的农村综合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2年4月,教育部和农业部批准在辽宁省设立辽西南大宗蔬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主要依托沈阳农业大学蔬菜学科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而建立,并通过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与辽西北综合试验站。将现代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转变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增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能力,也为地方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实现农科教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3.
金湖县正处于由小康向现代化农村转型阶段。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教委确立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立足高标准小康县建设的全局,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加大农科教结合力度,增强教育服务功能,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构建商标准小康县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把农村中学办成乡镇农科教基地的构想税远友,陈国先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和要求相适应”。贯彻这一指示的难点在于农村教育的改革,而农村教育改革的重点又在于农村中学培养的人才能否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上号。农村中学这...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它一直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半工半读、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相结合等等。本文拟就高等教育中的产学结合这一问题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拓宽了两岸农业合作的空间。两岸农业如何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将对台湾地区农业突破发展瓶颈和实现大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对农科教结合模式探索,构建对台湾地区剩余的农业资金、人才、教育等资源的引入模式,以探索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苏北地区农户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民文化素质对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表明农民文化素质越高,对新技术传播途径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服务性要求越高,接受和利用高效的、规范的种植养殖技术倾向越强,并能更积极更熟练地引进和应用农业新技术。为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发展,必须增加农村教育投资,加强普通教育,发展农科教结合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以农科教结合为基础,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是农村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分析了取得成功的三种职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凤台县张巷村蔬菜科技示范园已被淮南市验收,同时该村还先后被授予安徽省百佳生态示范村,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村光荣称号。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坚持走科技致富之路,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已由1998年的2200元,增加到2700元。每逢谈到这些成绩,村民们情不自禁地夸赞老支书李桂堂。  相似文献   

20.
农村成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有利于农村科技进步与技术推广,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整体提高农村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扬中市应通过发挥成教中心校的辐射源作用,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构建农村成人教育的新格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扬中市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