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红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6):18-2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从不同层次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在总结经验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龚永爱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3):1-7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体现,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创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面对新的使命和新的实践,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薛金慧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89-9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本质上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之间相互结合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面向中国实际,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理论,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用实践不断验证理论和创新理论。要保持这个过程连续不中断,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倾向。另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本质关系内在要求二者不仅要结合,更要开拓。 相似文献
4.
刘冯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72-76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是存在节奏的。列宁开始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革命或建设实际的阶段,也事实上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节奏的演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创新节奏是一个由历史转折点、理论的聚焦点、实践问题的认识与解决组成的系统耦合过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创新节奏,对于理解已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 相似文献
5.
林成法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4):5-7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科学的指南,不是教条,它需要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之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胡华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9-12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性的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理论成果,结合中国国情和新的形势,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念体系的过程。本文论述了以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必然性、重要向度的合理性和基本路径的现实意义,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本质,阐述了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本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宋一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0-13
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从其相关性、整体性、系统性出发,把握其中关键:把马克思主义体系和精神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把主观世界改造与客观世界改造相结合,发挥马克思主义的能动性;把实践研究与理论建设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鲜明的实践向度。从唯物论的角度讲,实践是客观的、具体的;从辩证法的角度讲,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价值观的角度讲,实践又是人民群众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要体现出其客观性、创新性和人本性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9.
王浩斌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1-4
中国现代化标志着中国社会结构由传统向现代的革命性转变和整体性跃升;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过程;中国现代化不仅极大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本质,而且内在地决定和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逻辑。 相似文献
10.
刘志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9
采用文献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具备的借鉴创新的条件三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认为借鉴创新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相似文献
11.
孙全胜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2):184-192
任何理论的演化都无法脱离其所属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演化历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融入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演化过程与中国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结合的过程,包含着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是指在国内外形势之下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由书斋到世俗、由被少数人推崇到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历程。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途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演化过程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不断融合。在当代中国,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以可能的问题,对指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本身也是根据我国国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机理作为理论研究的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本身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探索。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和和实现机制,其所涉及到的创新审视机理、创新互动机理,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反思机理和前瞻机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有机构成部分,对其理论本身的发展有一定的开拓视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秀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13
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经验和教训,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已有研究成果多是基于微观角度的具体总结和直观概括。宏观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伟大工程:要有全方位的价值观——世界视域、民族意识、群众观念;要有较全面的方法论——继承意识、发展观念、创新勇气;要有较科学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系统工程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需要我们横观中外、纵览古今、内外兼修、主客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并用、理论应用和理论创新并举。 相似文献
14.
林鹰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5):18-2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它包含着诸多要素,有变量和不变量。其中,理论前提、文化环境是不变量;国情条件、实践基础、逻辑主题、实现主体等要素均为变量。这些变量与不变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要素。 相似文献
15.
高玉倩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15-11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持续发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变革全部生产方式”作为经济领域内的革命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认识并解决经济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新起步、新发展、新思路、全面拓新。新发展阶段,开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新境界,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立足于现实国情与经济事实、总结和提炼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据守鲜明的中国问题意识,在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抉择中,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以此形成了高度的理论自觉。同时,在重视文本研究、面向社会实际、保持理论的时代性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路径进行了持续探索。 相似文献
17.
师吉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4-17,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这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认真研究世情、国情、党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条件;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18.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辩证结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推动实践主题转换和实践经验总结提炼的过程,肩负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0年的发展历程蕴含着其实践主题的变迁,即从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这一发展历程变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导价值,生动展示了中国实践的理论孕育和涵养功能,准确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步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8-1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有三次伟大理论创新 :一是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理论创新 ,二是邓小平同志的建设理论创新 ,三是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党建理论创新。这三次伟大理论创新是探索真理的过程、与时俱进的过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过程、是党的领导集体奋斗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扬弃了中西方传统尊严思想后形成了以自由、平等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内涵的尊严观.与西方人本主义尊严观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人的尊严的实现需要不断发展生产力、建立普遍的交往关系及进行共产主义运动这三个条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尊严观是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的继承和发展,它既涵盖了对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也体现了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实践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的实践主要体现在我们党实现人民尊严的历史路径和采取的新举措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