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存稿本形态的汉乐府民间歌辞中的程式是口头诗人在长期演唱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韵式和形态的特定单元,蕴含着无限可能的组合,是汉乐府民间歌辞创作和演唱的生命力所在。口头诗人在现场演唱汉乐府民间歌辞时会根据具体语境对程式和演唱的内容作相应调整,或增添,或删减,或拼合,或分割,同一首诗歌的不同版本应是其在演唱过程中不同的呈现方式。两汉时期的文人创作虽然已从集体口头创作中分化出来,但文人创作对汉乐府民间歌辞中程式的使用表明,汉乐府民间歌辞的传统创作法则依然影响着两汉的文人创作。借鉴口头诗学的视角、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汉乐府民间歌辞程式化创作的诗学技巧,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有助于构拟和复原中国早期口头诗歌创作的原初状貌,也有助于我们深入地审视口头诗歌在文字社会创作、演唱和流布的历史过程,对我们认识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口头性质和文本属性有助益。  相似文献   

2.
论《格萨尔》的程式化结构特点及其传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不仅规模宏大,其突出特点还在于它是一部至今仍被广大群众传唱着、不断丰富着和传承着的"活形态"史诗。民间口头传唱是其主要的流传形式。这部鸿篇巨著的生成和传承与其程式化的结构特点紧密相关。文章借鉴西方史诗和蒙古史诗研究的方法与思维角度。从结构入手,衍用口头诗学中"程式"和"主题"的术语概念,结合《格萨尔》自身所属的语言系统及文化传统的特点,对其整体结构、分部本结构、唱词结构、叙唱语言和曲调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程式化解析;分析了《格萨尔》中"程式"与"主题"的具体内容,阐述了艺人如何利用"程式"和"主题"创作与传承史诗;探究了产生这种程式化的结构特点及传承规律的思想渊源,说明了史诗程式化的特点为艺人的即兴创作与记忆提供了客观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3.
敖东 《民族论坛》2012,(16):79-83
帕里创立口传传统理论之后,洛德仍然沿着帕里开创的方向继续开拓世界各地的口头传统进行比较研究。但它仍然是一种朴素的归纳研究纲领,所以无法解释世界各地观察到的源源不断搜集到的口头传统。我们从口头传统是口述者之口头表演的产物假设出发就推导出一切口头传统形态。因为这个口述者只要在时间之中,就有预期将来、回忆过去、言谈现在和描述常态;而这些口头表演就构成口述宗教、口述历史、口头艺术和口头常识。进而口述者之面对自己志向,面对自己与他人遭遇和面对自己祖先功德推导出《诗经》的基本内容——风、雅和颂等口头诗歌形态结构。这样,目前世界各地观察到的口头传统即艺术类口头传统、宗教类口头传统、常识类口头传统、历史类口头传统(口述史)等都可以得到统一的解释。这里口头传统学科已经从长期停留在跨学科阶段跨入了独立的口头传统学科阶段。  相似文献   

4.
鉴于陕北说书口头创作的特点,它有很多高度程式化的词块,掌握这些程式化词块的英译方法对于掌握陕北说书英译工作相当重要。“程式化理论”是翻译口头文学的指导理论,研究的是口头诗学中具有固定韵律结构的高频率语言模式或词块。本文对陕北说书中的程式化语言进行了分类并对其英译方法举例论证,希望能对陕北说书的译介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人文地理学、音乐人类学视角,通过"族际共语"的河州花儿语言以及对当今汉、土、回、藏等民族代表性歌手分别演唱《直令》一曲描写,对花儿做诗学、音乐角度比较、体察,期望实证各具母语的多族群如何通过"各美其美"花儿演唱的同时,达到彼此心灵、情感上"美美与共"的认同史实。其往昔随遇形成各民族"嵌入式"多圈层生活"底层"的文化构成,为当今多元文化民族关系,一带一路愿景呈现着先贤们的经典启迪。  相似文献   

6.
1 .《中国民间故事史》 刘守华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 .《中华民间文学史》 祁连休 程蔷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3 .《中日学者中国神话研究论著目录总汇》 贺学君 樱井龙彦合编名古屋大学大学院国际开发研究科出版4 .《口头诗学 :帕里—洛德理论》 [美 ]约翰·迈尔斯·弗里著 朝戈金译社科文献出版社5 .《学者的追求马坚传》 李振中编著宁夏人民出版社6 .《伊本·白图泰游记》 马金鹏译宁夏人民出版社7.《真境花园》 (《蔷薇园》) [波斯 ]萨迪著 杨万宝译宁夏人民出版社8.《沙漠考古》 景爱著百花文艺出版社9.《回回药方考释》 宋岘释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口头程式理论为基础,从修辞、诗句两个方面分析了回族叙事诗《马五哥和尕豆妹》的口头程式特征,并结合民俗语言学的知识,提出口头传统的程式是"民众运用口语进行口头表达的一种习俗惯制",是"口头传统叙事抒情、代代传承的一种模式、方式和规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约翰·迈尔斯·弗里教授生前是国际著名史诗学者、古典学者和口头传统比较研究专家。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简单勾勒了他的学术贡献:作为"口头程式理论"当今的旗手,他完成了从古典史诗研究向口头史诗研究的转折,形成了"内在性艺术"的学说;他创用了"大词"和"传统指涉性"等概念,建立起口头诗学的理论体系;他创办理论刊物《口头传统》,极力倡导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口头传统研究,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人文学术的格局和走势;他通过对口头传统和互联网两者的并置和比较,总结出人类"思维通道"的某些规律和特点。其学术建树极为可观,未来影响必定将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流传于甘肃、青海蒙古族中的《巴彦松》祝词的程式句法,证实《巴彦松》祝词的口头特征、程式化的传统结构、表演中的创作和创作的语境。  相似文献   

10.
"口头程式理论"是研究口头传统叙事诗的科学理论方法,能够将不同民族口头传统叙事诗中系列的词语、意义、观念、行为等规范化地总结出来,寻找各民族口头传统叙事诗中所存在的共性,有利于在文化领域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该理论现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我国相关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中。《梯玛歌》是土家族口头传统叙事诗的代表作,其程式化和口传性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用口头程式理论对《梯玛歌》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程式语言的变异性、规律性及稳定性,有助于土家族口头传统叙事诗研究路径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