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市都在积极引进国外技术,以期促进本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四川也不例外.利用四川省2000~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技术引进对三次产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结果表明技术引进对产业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不十分显著.技术引进和技术外溢的时滞效应、国内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效果不明显、引进技术质量低以及结构不合理等应是引起该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面对中国出口增长乏力的窘境,寻求出口新动力成为中国经济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技术引进视角研究了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效应,首先按照地域划分依次探讨了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的关系,然后采用门槛效应模型,以技术引进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分析了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升,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影响效应的变化轨迹。研究结果发现:适宜性技术进步显著促进了全国以及东部地区的出口广度增长;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深度增长均无促进效果;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广度增长的影响存在较低的技术引进门槛,跨越门槛后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升,影响效应逐步增强;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深度增长的影响存在较高的技术引进门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产品质量视角测算技术差距,构建门限回归模型检验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的作用机制,识别我国制造业各行业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呈上升态势,但出口产品质量整体低于美国;中美高质量产品行业差异性和互补性明显,美国相对高质量的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采用门限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三大要素密集型行业,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都存在门限效应,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在门限值之前,技术引进阻碍技术进步,达到门限值之后才起到促进作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情况恰好相反;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当前的技术差距情况下,技术引进始终促进技术进步。因而,应依据行业技术差距和自身要素禀赋条件,采取差异化的技术进步路径。1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技术进步路径转换导致居民消费率呈现U型变动的规律,并基于对我国的经验观察以及运用199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以技术引进为主的外源式路径,技术引进获得的属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且为吸收引进技术而进行的研发所带来的非体现式技术进步往往偏向资本,这造成了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当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内源式路径,技术进步类型从资本体现式为主逐渐转向以非体现式为主且呈非资本偏向性,这导致了我国居民消费率止降转升。因此,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及协调各方力量联合研发,加快自主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引进作为国际技术扩散的最为直接的途径,是一个地区技术进步的重要外部来源。文章选用全要素生产率(TFP)、人均产出率(Y)、资金产出率(YK)三个指标来反映技术进步变量(TP),建立技术引进和当地研发与上述变量的关系模型,并以宁波市12个行业为样本,构成2002-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技术引进和当地研发对宁波的技术进步存在着正向影响,但相比之下,当地研发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技术引进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进入 2 1世纪 ,世界各国大多把加快技术进步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如何选择技术进步模式至关重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主要来自于技术引进和自主技术创新两个途径 ,而自主技术创新又可分为模仿技术创新和率先技术创新。应通过对技术引进、模仿技术创新和率先技术创新的优势与劣势的分析 ,研究不同技术梯度国家和地区如何选择技术进步模式 ,根据我国技术进步现状、经济发展阶段及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 ,选择适合我国的技术进步战略模式。即选择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和率先创新的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技术追赶中 ,在某些领域 ,我国落入了技术追赶陷阱。原因是 :我国尚未建立有效促进技术进步的国家创新体系 ;我国企业基础差 ,科技素质低 ;技术引进过程中操作失当 ;技术输出国政府在对华技术贸易中推行保护主义 ,实行歧视政策 ;跨国公司设置技术贸易壁垒。技术追赶陷阱可能对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危害。对技术追赶陷阱 ,我国可采取如下对策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 ;增强企业实力 ,提高企业科技素质 ;加强对技术引进的宏观调控 ;改进技术引进的具体操作 ;利用发达国家间技术竞争夹缝  相似文献   

8.
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是实现技术进步的两个重要途径,构建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混合有限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0—2004年,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负相关,未表现出预期的正向作用;自主创新投入对江苏省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投入与技术进步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G 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模型,利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及不同来源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技术进步整体表现出资本偏向性特征,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明显。其中,R&D、引进国外技术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三类技术偏向于资本,而购买国内技术与技术改造两类技术偏向于劳动;(2)技术进步偏向性和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差异明显。其中,劳动与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效应分别为4.5%与-0.49%,暗示有偏性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而中性技术进步效应有限。  相似文献   

10.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一项推动国家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及产品发展的重要工作。技术引进的目标可以分为宏观战略目标和企业具体目标两部分。每个部分又由六个子目标组成,支持这些子目标的有24个指标,形成一个包括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效果的评价科学化、定量化,应用 AHP分析法求出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权值,并可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评价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中国邮政的实际 ,全面论述了中国邮政技术进步的现状 ,深入分析了观念落后是制约邮政技术进步的思想因素 ,资金不足是制约邮政技术进步的经济因素 ,市场主体身份不明 ,缺乏技术进步的压力 ,科研与生产脱节和科技人才不足制约了邮政技术进步的实施。提出了促进中国邮政技术进步的对策 :加强国家邮政局对邮政技术进步的管理 ,建立和完善邮政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现有技术设备的作用 ,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加强邮政科技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对江西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水稻项目的绩效进行了评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实施两年来,无论在主观绩效还是在增加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提高政府政治信誉租金等客观方面取得了较高的绩效,但结果也表明在降低农户生产成本方面的成效不明显。文章认为,要使农业科技与农民有效对接应当从创新农业推广机制上入手,尽快实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通过诱致性为主、强制性为辅的方式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11年中国15个省区小麦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单位面积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并从农业技术进步有偏演进的视角考察我国及各省区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小麦单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7,年均提高1.9%,技术效率提高速度较快;各省技术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且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变动差异较大,北方(河南、湖北和黑龙江)农业机械装备程度和土地规模水平高于南方(安徽、河北),因此,北方平均机械技术利用效率高于南方;我国小麦农业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生化技术型模式。  相似文献   

14.
钢铁工业国际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世界钢铁工业格局的演进指出了钢铁工业国际转移路径,阐明了钢铁工业国际转移的特点,进而主要研究了影响钢铁工业国际转移的因素:比较优势是表层动因,技术进步是根本推动力,重合产业是基本条件和产业结构是主导因素等.针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中国钢铁产业的现状,着重论述了中国承接钢铁工业转移所具有的时机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提出发挥中国钢铁工业特有优势,抓住钢铁工业国际转移机遇,是中国成为钢铁工业强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1993—2013年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变化平稳,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大,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化为高度耦合协调;(2)各地区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均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则存在一定差异,贵州、西藏、甘肃三省属于低度耦合协调类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其余省份则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继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应考虑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发展条件的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科技法上使用的技术转移这一概念,是借用的管理学的观念,强调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十条是关于公共科研技术转移的特殊立法,但该规则所涉及的主体及客体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界定,其中,“公共科研主体”应该包括个人、企业及非营利机构,相应技术成果应该依据相应规则在这些主体之间分享;而且,该规则所适用的对象——“公共科研技术成果”,应该可以以商业秘密的形态存在;另外,在确定某项技术成果是否产生于公共科研时,需要参考关于发明人或作者的基本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国内旅游科技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推动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管理产生深刻影响,旅游科技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大量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学者在旅游产业中的科技的应用、科技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影响、科技对旅游管理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未来的旅游科技研究需要拓宽研究范围,引入多学科的研究人员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传媒与公共领域问题研究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与公共领域问题成为中国学者特别是传播学者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们主要研究了传媒在公共领域中的作用、构建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前景以及路径选择等问题,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西方中心主义、技术主义、媒介中心主义、简单化和狭隘化等,正视这些偏差是学界推进相关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众多学科纷纷用科技工具做实证研究以解决问题。通过眼球运动获取受试者的相关数 据从而探究特定问题的技术——眼动追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研究中,其中包括二语习得研究。二语习得是一个很 热门的话题,对二语习得的研究不仅可以使人们更了解人类大脑、大脑活动和意识等,而且实现对二语习得过程及认知等方面 的描述也给广大外语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帮助和指导。眼动追踪技术在二语习得领域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语言理解(如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和习得(如词语习得),通过回顾近年来主要的相关文献,总结成果并对未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