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创新是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通过构造科技创新投入指数,利用2000—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探讨了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投入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分科技创新投入类型来看,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与科技研发人员投入均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非线性,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越高,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本文的结论对我国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加快创新要素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饶扬德 《理论界》2005,(10):67-68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集群优势与民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民营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一支力量。浙江、江苏一带的民营经济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与其民营中小企业的集群化发展密不可分。立足省会济南民营企业与企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论证作为省会城市如何利用企业集群的优势,积极推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突破民营中小企业在技术上的瓶颈,以促进省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煤炭产业集群典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产业集群化是"十二五"乃至中长期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模式,是推动"十二五"规划关于"主体功能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煤炭产业集群具有空间跨区域性、发展过程强政策关联性、集群要素强资源依赖与地理根植性、类型轴轮式模式、演化路径复合性、系统动力政府推动性、生态的高碳性等内在典型特征。促进煤炭产业集群化发展,应利用低炭政策,延伸煤炭产业链,促进集群内企业竞合;制定跨行政区域的集群政策,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大科研投资,推动企业创新,提高集群整体竞争力;发挥政府作用,创造良好的企业公平竞争氛围;严控开采使用权,保证集群公共物品属性,形成群内企业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彭十一 《云梦学刊》2006,27(6):76-78
我国高校科技企业是高校利用科技优势创办或参与创办的科技经济实体。高校科技产业化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化应结合实际,更新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创新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改革投资体制等。  相似文献   

6.
科技税收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中存在着不利于科技发展的一些因素。为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科技税收政策,从以下方面完善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建科技开发企业,鼓励科技企业扩大规模,鼓励研究开发和成果转让等。  相似文献   

7.
民营科技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风浪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政策制度、人文观念、社会基础条件、文化环境、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导致了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滞后。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对加快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产学研合作是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发展与经济紧密结合、促使企业充满活力的重要措施.经过长期合作探索,产学研合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合作模式,但在合作实践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以益于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之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的贡献度、地区分布、外向化发展以及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新疆与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的差距,指出,新疆应借鉴浙江省经验,结合区情,抓住有利条件和地方特色,加大政府推动的力度,提高乡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集群化发展能有效推动有限资源集聚,通过提升创新水平、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专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等途径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效率、创新效能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集群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配套持续完善、创新平台支撑力增强、政策环境逐步优化,但也面临产业布局不优、区域联动不足、创新支撑有限、配套服务不强、四链融合不畅等问题。为更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要以“集中布局、集聚发展,补足短板、优化生态,区域协同、主体联动”为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提升区域内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和创新平台支撑辐射能力,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企业合作水平,促进相近区域相关产业集群进行产业创新合作,加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不断提升专业化产业培育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20.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