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理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究竟是前者决定后者,还是后者决定前者,长久以来,经济学家们争论不休。本文认为,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无论是旧制度经济学家的“技术决定论”还是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制度决定论”都是片面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应是一种“交互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韩东屏教授主张制度决定论,认为制度决定论是一种历史决定论。本文循其阐释脉络从历史和历史决定论两个方面提出置疑:其一,由人的活动出发展开的历史画面千奇百怪,没有统一的制度,也没有制度决定的统一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方向。人创造历史活动的一般特点,是在思想意识支配下进行,制度是"思想-行为"的中介,它虽然作用巨大,却也只是影响人的活动的要素之一,受制于其他要素并随其他要素的变化而变化,故不能简单地认为制度决定历史。其二,"制度决定历史的规律"如果仅限于"具体的社会或国家",它便不能回答历史决定论的"终极原因"之问,历史有规律不等于历史被决定,由制度的作用能够推出历史确定性,不能推出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借鉴社会学与哲学相关著作与分析,理清人类社会互动自始至终的发展脉络,依托于现代化的交流平台,浅析社会互动在现代化技术下的践行效果,从而达到对社会互动在历史与现实条件下的新认知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是一个人们长久争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看待二者关系的三种视 角。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应该动态地看,分层次地看,以及要充分认识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重要作 用。 相似文献
7.
我的专著《制度的威力》对社会历史给出了"制度决定论"的全新解释。鲁鹏教授对其中的基本观点不以为然,认为"从制度的作用推导不出历史决定论"。这个反命题被他用两个步骤的论证支撑:一是证明制度的作用是有范围和条件的;二是证明制度决定论在"两个理解"即对历史与历史决定论的理解和对历史规律与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方面,都存在无法解释的问题。可是,在制度决定历史亦即决定人们的活动这个意义上,制度的作用其实并没有"范围"的限制,也不是要取决于其他社会因素。而制度决定论关于"两个理解"的理解,实际上也不存在任何错误,包括使制度决定论给出的历史规律陷入自败。因此,制度决定论是可以成立的,继而历史决定论也是可以成立的。尽管能够确证历史决定论的"历史规律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但并不意味着找不到,而且应该是已经被制度决定论找到了。 相似文献
8.
司法解释具有与成文法相似的局限性,如何克服司法解释的局限性,实现司法个案正义便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判例制度得以存在并得到接受在于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之一就在于其能克服成文法的局限性,实现个案公正和司法统一。现阶段要保留司法解释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现阶段司法解释制度不宜取消,而应通过建立其他制度来弥补其不足,以实现制度的良性互动,促进司法公正和司法统一,最终实现司法权威的确立,并为司法判例制度的最终建立积累相应的司法经验。 相似文献
9.
技术发展不仅仅是基于技术自身发展的内部逻辑,而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它是社会选择的结果。社会对技术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技术对社会的选择,是技术与社会结构功能整体或其他社会要素之间的一种双向性的相互认同活动,并最终在历经冲突、整合与协调过程后实现技术与社会的融合。考察技术发展的社会选择,有助于我们认识技术创新、成长、传播的社会环境,并通过对社会条件的改造,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发展的社会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争论随着婴儿成活率的提高、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制度的推行,老龄问题所呈现出的多元特质及其理论上的争论成为研究中的热点,其中,如何处理老年人劳动适格与青年就业问题的协调统一、老龄法制建设最主要的主体是行政的还是非行政的、老龄法制建设的实质是文化建设还是具体的制度建设以及如何协调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中州学刊》2017,(2)
技术的二重性和结构的二重性共同决定了技术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技术在本质上具有客观属性和社会属性,这决定了技术既是社会行动的结果,也是社会行动的中介。结构的二重性则揭示了制度与行动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表明结构是行动得以展开的前提,行动是进行制度和结构再生产的活动。新技术的应用并不必然带来制度变革,当以内嵌于技术的新的规则、思维模式等因素为依托而产生新的行动模式时,制度变革的时机就到来了。组织领导者的思维模式应当从制度主义转向行动主义,以创造性的行动为中介,使技术应用成为一项实现制度变革的自觉行动,并为技术应用创造相应的制度空间。在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官僚制组织向合作制组织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13.
黄鸣奋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5):74-79
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艺术在与媒体技术的互动中蓬勃发展。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互联网艺术的分期、形态与特征,互联网艺术则通过创造工具与作品、前景与背景、本体与社区联合体推动了媒体技术的社会应用。二者良性互动有利于形成新型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迁的交互作用及其分层效应——基于单位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社会,住房是影响社会分层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渐进式改革的背景下,单位制度与住房制度产生交互作用,导致住房产权的获得既有单位因素,又有市场因素.住房产权的获得方式不但影响到家庭的经济利益,而且还会通过居住隔离、子女教育和就业分化产生系列衍生效应,导致阶层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15.
齐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5):117-119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政体认为是责任内阁制。从其条文入手 ,通过与实行典型总统制政体的美国及责任内阁制政体的英国的比较 ,可以确认《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政体实际上是兼有总统制和内阁制因素的混合政体。 相似文献
16.
传播技术的演进模式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是强技术决定论,还是弱技术决定论,都过分强调了技术的核心与主导作用,而忽略了社会政治文化因素对技术扩散的影响。媒介进化史表明,传播技术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需要导致了对过时技术的排斥和对新技术的刺激;另一方面,与过时技术有关的社会压制因素会延缓新技术的扩散。另外,传播技术对社会塑造力量的发挥,亦无法脱离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作为决定论的一种替代性范式,"技术—社会互动"论可以更好地解释传播技术的演进模式及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是与该社会的既得利益集团在推行与他们利益相符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在考虑交易成本如何最好地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能够行使控制权力的利益集团总是选择最适合其经济利益的制度安排。在这些制度安排的背后,意识形态是其理论的源头和出发点。而意识形态正是通过制度安排达到其所期望的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交流总是定位于一定的时空情境中,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超越要求身体在场的局限,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联系、协调与社会控制的过程.文章从交流媒介技术的变迁出发.试图分析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社会互动的实践状态,并具体关注身体在场、超越在场与地方,以及在场与缺场相交织的时空框架下人类的社会互动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跨类还是在分类系统中言说--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另一种陈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文学迄今仍沿用的立学方式是按现代西学的分类学背景对知识进行分类,而后照这种分类的逻辑去确认和规划该学科的学科领地与知识类型.正是这样的立学方式及其理论言说使比较文学在立学依据的陈述中成了一个不合"逻辑"的捏合,并与整个比较文学的研究实绩大相径庭.实际上,比较文学的精神实质是"跨类"不仅跨不同知识的类,不同精神活动类型的类,而且跨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类.因为如此,决定了比较文学是在不同的文明、知识话语及其规则之间的对话和穿梭,是新知和新学术规则的集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