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世界各国都充分意识到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重要性,纷纷通过立法将未成年人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逐渐形成了完善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我国目前根据“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格局。但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法律是不完整的、欠缺系统的,各地方省市需要充分认识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的基础作用,根据上位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原则和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地方预防条例,健全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系.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性,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成云 《现代妇女》2013,(11):70-70
未成年人犯罪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违反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应予以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任何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和条件,未成年人犯罪也有其原因,包括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采取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以及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3.
谢炳春 《职业》2007,(33):33-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因此,我们需要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犯罪心理入手进行分析,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因此,我们需要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犯罪心理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引人关注。通过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发现未成年犯罪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分析我国互联网环境对于未成年成长而言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找出未成年人犯罪的网络诱因。针对互联网的缺陷,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出现年龄趋于年轻、犯罪类型多样以及犯罪手段残忍的特点,其中让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承担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最低为14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否无论其犯罪危害性大小以及犯罪手段的残忍与否都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主要从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承担制度出发,分析当前制度,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还处于多发阶段.作为关爱未成年人的措施,近些年青少年犯罪处罚的非刑罚化渐成趋势,因此社区矫正服务对象中未成年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广州市荔湾区司法局借鉴香港经验,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服务,在荔湾区22个驻街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适应指导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以探索和建立符合广州实际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司法社工制度,广泛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有效的预防重新犯罪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监禁刑是目前我国刑罚的主要方式。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不成熟,犯罪的主观恶意和动机往往和成年人有本质区别,如果简单地对他们与成人一样量刑,轻易将他们送进监狱,他们刚开始的人生会就此转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上升,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已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出于为四川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法提供实证依据的研究需要,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四川某县未成年人犯罪实例进行数据调查、典型案例采样与分析和重点访谈调研,积极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剖析解读未成年人犯罪动因,多种渠道发力降低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防止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刘仲伟 《职业》2011,(18):110-110
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犯罪一样,是当今的一大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下面就如何做好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问题学生”,是指长期以来在行为习惯上形成不同程度的不良表现,从而引起学习上的严重困难,原学校和家庭对其教育无效,完不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不宜在普通中学继续学习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人数不多,但其不良行为在同龄人中影响却很大,如果任其发展不采取措施,将对本人、家庭、社会都会带来危害。一、调查目的:查贡中学是一所招收“问题学生”的寄宿制学校,目标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矫治“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入犯罪法”第一章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愈加重视,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权益保护、犯罪预防工作日益增强,社会各界给予了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心血。1999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作为我国第一部预防犯罪的专门立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在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该法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立法上和实践中的缺陷开始逐一显露。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的实践,揭示我国现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存在的缺陷,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 ,又称青少年犯罪 ,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律而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人的犯罪。近几年来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 ,给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因此 ,追究其犯罪足迹 ,探求其矫正谋略 ,是当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大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司法实践 ,试就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作些粗浅的探讨 ,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达到减少和遏制此类犯罪的目的。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从近几年司法实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情况看 ,未成年人犯罪除了有成年人犯罪的共性外 ,还具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工作中,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职责分工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有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公正“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两扩大两减少”的刑事政策入手,积极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少年强则国家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共识,人们才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不断有不同工作领域的仁人志士,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满腔热情投身于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未成年犯罪问题十分严重,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对正在服刑的犯罪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导致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当前服刑在押的犯罪未成年人存在的典型心理状态有防御心理、烦恼情绪、悔罪向上心理、幼稚心理和情感冷漠,另有少数人存有敌对仇恨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成为他们重返社会时的重大障碍。应该通过提供心理援助,提供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建构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落实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帮助工作等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走上积极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列入近期修订计划。建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树立保障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权利、创造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健康环境、预防和惩处有害于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行为的基本思路,祛除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客体化的“塑造论”痕迹。年幼青年与未成年人并无本质之别,也需要法律的特别保护,本次修法宜将““未保法””的保护对象适当延伸至未满22周岁之年幼青年。我国宜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少年司法法》三法衔接有致的、和谐统一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基本架构,这是修法宜确立的前瞻性思维。“未保法”宜打破单纯的空间式保护法典结构,在内容选择上应注意与《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现有法律相协调,合理界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张晓 《现代妇女》2014,(6):110-110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然而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分析阐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运用法社会学视角剖析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作出具体的预防工作,是一个现阶段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话题。致使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很多,其中未成年人权利贫困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未成年人权利贫困可分为忽权型的权利贫困和虚权型的权利贫困两类。需要通过立法、执法和普法来消除未成年人权利贫困的现状。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发展权、生存权、教育权和人格权是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山东省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犯罪人数逐年上升,已成为当前山东省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列举了当前山东省未成年人犯罪的六个特点,分析了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四大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