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迁,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日益凸现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本文总结了十五年来国内对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状况,探讨了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的转型,社会文化的内涵正蕴育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一文化变迁在青少年群体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青年文化是青年群体在社会转型中形成的与年长一代明显相异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它既是文化变迁的产物,又是文化变迁的见证.青少年宗教信仰者的出现和渐趋增加正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各种青年时尚在青年中广泛而迅速地流行。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中发生的这种青年时尚现象?它形成的社会原因与心理因素是什么?它对社会发展起着什么作用?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此社会现象作一具体分析。一所谓青年时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青年群体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规格或样式。1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时期里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2青年时尚是时尚的主体或主要部分。青年时尚所蕴含的文化,是一种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的价值观。简言之,它是一种流行文化。这是因为:1.它是青年对某…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青年文化反哺的新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社会的青年文化反哺现象实质上是一种反向社会化过程.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现代社会,青年"文化反哺"呈现出一种全球趋同之势、极度扩张之势,并以非对抗的方式进行,现代社会青年文化反哺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给我们青年的社会化和社会的青年化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法社会学是产生于法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法社会学,亦称法律社会学、社会学法学,在西方和苏联东欧国家,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建立起来了。 19世纪末的西方,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资产阶级法学领域出现了社会法学派及其所谓“法的社会化”理论。欧洲大陆的自由法学派和在美国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学法学派,强调阶级调和与阶级合作,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强调“法的社会化”,为资产阶级社会中法社会学的建立提供了条件。20世纪初,作为西方法学四大派别之一的社会法学派及其思想进一步发展,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法,认为法是一种社会现  相似文献   

6.
研究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对于新形势下使青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近10年的相关文献后发现,当代中国社会对青年有较大影响的思潮主要有新儒家思潮或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历史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此外还存在诸如后现代主义思潮、女权主义思潮、反全球化思潮、消费主义思潮等对青年影响力稍小但绝不容忽视的思潮。当代社会思潮深刻地影响了青年的信仰和价值观,导致青年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变迁,影响青年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变迁,而在这些过程中青年接受社会思潮影响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社会思潮影响下的青年思想引领主要有思想绝缘法、对象研究法、武器强化法和能力培养法。现有关于社会思潮对青年影响的研究存在着过分侧重定性研究和消极影响、到底如何影响是"黑箱"、研究成果呈现结构失衡等缺陷,需要针对这些缺陷寻找相应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迁,隐蔽青年现象已越发普遍。基于知识社会学现象学传统中关于实在的理论视角,以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三个个案进行的研究发现,隐蔽个体在形成其主观现实的过程中具有意识张力向有限意义域转移、整体性自我的消解、次级社会化障碍和意义危机等特征。社会管理者可以从提供隐蔽青年的互助和沟通场域、对隐蔽个体的家庭成员提供援助和为隐蔽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与心理疏导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干预。  相似文献   

8.
青年过渡是指由青年向成年的过渡,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事件,并不都是平稳、顺利完成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这些变异的主要社会因素是什么?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秩序的影响又如何?鉴于目前的青年研究大多集中在青年期间存在的诸多问题上,本文认为应该更加关注青年由结尾时期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青年过渡研究应该着重考察社会变化如何影响青年过渡?有哪些理论和概念适用于理解青年过渡?我国对青年过渡的安排具有哪些特点?这些安排是在复制社会不平等还是在减少社会不平等?国家关于青年的政策是否为青年提供了良好的过渡安排?本文旨在对这一过渡过程提出一个浅显的社会学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9.
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人的文化价值观念结构的变迁。初创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同时也是青年价值观变化最快、最深刻的时段。该文聚焦于“后一代”青年特性融入社会结构变迁这一背景,分析其时代特性以及社会结构的嵌入性。近20年来,青年在接受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挑战主流文化及其价值观,创造其新的文化和价值观。因此,主导价值观被青年所认同与接受的同时,也将更多吸纳青年价值观中具有活性的成分.从而使社会主流意识因为得到青年文化的反哺而走向年轻。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人的文化价值观念结构的变迁。初创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同时也是青年价值观变化最快、最深刻的时段。该文聚焦于“后一代”青年特性融入社会结构变迁这一背景,分析其时代特性以及社会结构的嵌入性。近20年来,青年在接受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挑战主流文化及其价值观,创造其新的文化和价值观。因此,主导价值观被青年所认同与接受的同时,也将更多吸纳青年价值观中具有活性的成分.从而使社会主流意识因为得到青年文化的反哺而走向年轻。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青年研究与英美的文化研究在学科与路径问题上的相似性.而在梳理西方青年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的研究实践和理论观点探讨青年研究的学科和路径问题.认为伯明翰学派在英美的青年文化研究领域成就最为卓越,得益于反学科立场和独具特色的研究路径.提出青年研究的核心是再现青年现实.而清醒的问题意识、坚实的学理基础和恰当的研究路径,是研究者进入青年的生活和思想世界而真实、可靠地再现青年现实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政治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和西方思想史中,将政治放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加以考察的学说和方法源远流长,并有着丰富的内容。但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学的产生是现代社会中政治与社会各领域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必然结果。社会学体系的建立及长足发展为之开拓了研究领域,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研究方法,而政治学自身的发展与变革——对人类生活及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直接促成了政治学与社会学的结合。作者认为,政治社会学在当代发展的基本态势和趋向表现在以下方面:1.从社会结构、社会矛盾出发研究政治权力;2.从社会关系、社会背景出发研究政治主体;3.从社会文化出发研究政治文化;4.从对社会现代化过程的比较分析出发研究政治秩序与稳定;5.从考察社会分层与结构的变化出发研究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3.
乡村变革的心理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改革之后,出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变迁。乡村变迁对于农民的社会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变迁中农民的心理反应方式与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认为农民对乡村变革的心理回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社会化的力量增长;二、文化优势的主体位移;三、外控与自控关系的重构;四、顺应与同化互彰。由于心理方式的变革,农民的文化心理在内容方面发生了大规模的重构运动。  相似文献   

14.
政治转型带来整体社会政治架构的变化,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因子——人的情感取向与行为选择。青年作为思维活跃、求新易变的一个群体,其政治参与行为受外在行为环境变化的影响,凸显出许多问题。尤其是受校园生活社会化与就业压力、文化多元化等多重影响,非理性政治参与在青年的政治参与中占有较大比重。对青年群体非理性政治参与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对青年群体的非理性政治参与进行疏导,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初,在欧美各国的青年问题研究中,开始注意研究青年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群的问题,并把青年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群的研究应用到解决当前的青年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去。在这基础上逐步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青年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群社会学。英国的迈克·布雷克是青年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群社会学的首创者之一。他曾先后从事非技术与半技术性工作以及专业青年工作,从中调查和收集了大量资料。1980年布雷克博士根据多年的工作和研究,发表了在欧美很有影响的著作——《青年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群社会学》。  相似文献   

16.
兰亚春 《现代交际》2012,(3):227-228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有很多,而学校作为专门的社会化教育机构,对个体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阐述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面临的诸多困惑和认知需求,指出社会学作为一门把社会作为对象,并对其进行认识与研究的基础性社会科学,日益成为人们认识社会、解释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社会学知识的高校普及是提升大学生科学理性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都必须具备史、论与方法这三项基本条件。在今天,青年社会学作为青年研究学科建设领域的主流,我们理应把青年社会学史的研究尽早摆到议事日程上来。只有当我们完整地清晰地勾勒出青年社会学发展的线索,科学地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才能使青年社会学本身不断地走向成熟。弥补青年社会学前学科阶段的“盲点”心理学、教育学对青年期或青年的研究,为青年社会学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者的历史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割断的。我们把前者看成青年社会学建设的前学科阶段。研究青年社会学史,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青年发展问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青年的社会化问题。青少年社会化的本质是什么?是社会共享价值体系的内化。而社会的共享价值体系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发展趋势,这就有一个价值选择与价值导向问题。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发展中国家青年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导向的大趋势和基本特点。一、青年社会化的本质——社会共享价值体系的内化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化是双向的运动,用一个苏联学者的话说,就是“一方面,它包括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的途经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这是研究中常常不被强调的一面)它是个体对…  相似文献   

19.
技术社会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而技术社会化又是其中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说明了技术社会化研究的理论与现实背景,并阐述了技术社会化的基本概念。作者认为,技术在社会的整合与调适下,成为社会相容技术的过程,称作为技术的社会化。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技术社会化的内容、功能以及它和技术产业化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20.
青年与风险:反思性及其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今的青年一代可被认为是在一个以风险社会为主要标志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当今青年社会化环境向“脱域”与陌生变迁;青年社会化机构向“时空压缩”与即时性转变;青年个体化方式也产生了“选择‘与责任的革新。在风险社会中。青年的教育、就业及亲密关系都表现出新的特征,在这种境况下,一直以来被认为权威的专家调查和分析也越来越使人感到迷惑,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深度反思新一代青年在未来的时期中将要面对的各种挑战。所以,适当的反思是可行而且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