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密切交往,尤其中国盛唐,正值日本奈良时代,日本不断派出仪容盛大、人数众多的遣唐使,可以说是中日交往的黄金时代。①随使入唐的留学生、留学僧,不畏艰险,渡万里惊涛来到长安,如饥似渴地吸取唐朝先进文化。特别是吉备真备两度来唐,留学十七八年,“研覃经史,该涉众艺”;②才华横溢,播名于唐,回国后位列公卿,参与国政。在输入、吸收、汲取中国文化,推进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可以说他是日本奈良时代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臣。本文仅就唐学东渡与吉备真备所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丛书"之一的<论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放眼大文化视野,立足文化史学的角度,运用互动式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盛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的过程、内容和意义,史料丰富,结构合理,对唐文化传播史和日本文化辨证吸收唐文化精神的历史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民族文化交流的视角,探索出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是形成盛唐气象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盛唐气象的形成,首先是前代文化积淀与嬗变的结果。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所带来的文化的交融、变异与重构,尤其对充满生机的草原文化的吸收与融入,在民族整体素质上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次,以胡汉一体的李唐王朝统治集团思想意识为代表的崇尚武功、开拓进取的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构成了盛唐气象的内在动因;再次,初盛唐人的博大的民族自信心对外来文化的无所顾忌地吸收和溶化所形成的活跃、开放的文化氛围,为盛唐气象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总之,盛唐气象是农业文化不断地吸收与融合异类文化的新血液创造出的文化新质所带来的文化的高涨与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自古以来就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 ,其中的文化交流更是源远流长。两千年来 ,中日两国的文化彼此浸润、互补短长。直到今天 ,两国在许多文化方面的共同痕迹仍是清晰可见。在中日两千年的交往历史中 ,日本学习并吸吮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 ,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文化。本论著以唐代文化 (以盛唐文化为主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问题为研究对象 ,对唐代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文化现象做一些解释和说明。论文的主体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简略论述盛唐时代的社会现象 ,着重反映盛唐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良好的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儒家伦理曾对中日两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中国文化相比,日本文化虽然曾大量吸取引进了儒家伦理,但因其文化内涵不同,因而在选取和融合吸收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本文主要从中日文化的早期构成探讨中日文化对待儒家伦理的不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新航路开辟后 ,欧洲人纷纷到东方活动 ,因而中日两国均与西方文化发生大量接触 ,出现吸收西方文化的高潮。中国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建筑艺术、自然科学等 ,日本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绘画艺术、自然及社会科学、武器制造技术和生活习惯等。由于日本和中国政府先后实行闭关政策 ,这一吸收西方文化的高潮在日本和中国先后中断。本文对这一时期中日两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作了全面考察 ,并分析了两国在吸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的吸收欧洲文化及其“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日本吸收欧洲文化的先行者、媒介者。但是,欧洲文化在中日两国所发生的影响,悬殊颇大,有着明显的差异。即日本吸收了欧洲近代文化,渗透到社会各角落,成功地实现了初步近代化,进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列强行列,而中国吸收的欧洲近代文化只影响到社会上层、宫廷,未能真正踏上近代化轨道,却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因此,我们考察两国吸收欧洲近代文化的历史过程,比较它们吸收欧洲近代文化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分析成败的原因,总结其经验教训,这无疑是一个颇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日本飞鸟时代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交流发展时期,日本通过对大陆隋唐时期文化的摄取,尤其通过对中国儒家法家等先进文化思想的吸收,巧妙地运用到日本的君臣秩序中,并不断地完善了社会体制,得以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长足发展,实现了由古代日本国家体制向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过渡,同时,为今后的中日文化交流奏响了迈向世界舞台的有利前奏和创造了成就日本同世界交流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陈建中,一位旅居日本近30年的华人,一直矢志不移的希望将中华文明中最为精粹的地方传递到日本,这个在历史上曾深刻地受到中国的影响,又在近代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国家。三十年如一日,陈建中先生从未曾松懈过,已年过六十的他,仍然精力充沛,热情地奔波于中日之间,同中日两国的文化、艺术机构进行沟通,并举办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展览、交流等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日本国在吸收中国古代先进的律令、制度和礼仪、文学文字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和历法。而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及节气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契机,在叙述了中日两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异同之后,提出了日本现今保留的传统节日的中国文化情结即在于其对中国包括汉字和历法在内的文化的吸收、融合的必然结果,并试着进一步分析了日本的传统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形似义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日本鱼名的多样性与日本文化的关系;从鱼多用汉字标记,用汉字原意的解释,依据鱼的形状和习性为鱼命名可在汉语辞海中找出根据这三点足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从日本人用的是和制汉字,使用多种鱼组成成语,日本的"国"字既便是用和制汉字标记,这一点上看到日本文化既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又有对自身日本文化的创新。体现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极力维护传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千余年来,空海对日本思想、文化有很大影响.他不仅是日本僧教真言宗的开山祖,同时在哲学、语言、文学、书法、教育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空海生活的年代,正是日本同中国交往最频繁的“遗唐使”时期.空海曾留学中国,吸收了中国文化思想成果,加以消化,为发展和丰富正在成长中的日本古代思想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中日文化交往上,空海是值得纪念的一位人物.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文化不断地移植于日本,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可是,到了宋代,日本社会的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对于中国文化的需求大为减弱。中日文化的交流相对地降至低潮。“久停方贡之使而不遣”,两国政府间的关系基本断绝。但日宋间的民间交往仍在继续,不少日本僧徒随着往来的商船来到中国,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日本东大寺的名僧(?)然。据《宋史·日本传》和日本史书所载,奝然,原姓藤原氏,平安城人。生活在日本藤原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提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经济、文化、科学、体育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交流基础。日本在传统文化方面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大和民族又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经验。可以说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吸收引进国外的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日本文化既有东方文化的特征,又有西方文化的印迹,特别是在体育方面日本受欧美的影响较大,因此以日本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了解日本学校体育的现状,找出适应于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还可以间接地了解世界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1日本学校体育具…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终其一生,曾受到过多种外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他曾留学日本,漂洋东南亚,受到过日本文化、新马文化、印尼文化等多重文化的影响。从地域文化学的角度看,中国文化、日本文化、新马文化、印尼文化尽管各呈风采,但却不乏相通之处,中国文化和日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开始的西风东渐对中日两国影响极大,在同样面临西方殖民势力东侵,面对西方文明的挑战之初,两国的知识分子都无可避免地要做出必然反应。中国知识分子在接触西方文化与科学之始,既不一概排拒,也非全盘接纳。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排拒西方文化与科学;二是说接纳西方文化与科学的知识分子也并非广泛接受。日本知识分子呈现出两个特色,一是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常以汉文化作为衡量西方文化的尺度;二是对西方文化充满好奇,主动积极进行钻研与吸收。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知识分子吸纳西学未能持续,日本知识分子吸收西学几无间断。  相似文献   

17.
边塞诗是唐朝诗歌的独特流派,盛唐边塞诗又是唐代边塞诗的典型代表。盛唐武力强大,士人精神腾越,盛唐边塞诗不仅呈现出乐观主义的基调,还把唐人尚武传统变成了审美对象和时尚内涵。盛唐边塞诗是唐朝新边疆主义的产物,为唐朝鼎盛时期国家过剩精力的显现。盛唐边塞诗彻底地扭转了六朝以降的颓靡诗风,它特有的文化观念,有效地改良了盛唐士人的精神。边塞诗树立了一面崇尚阳刚、标举慷慨的大旗,舍弃了六朝宫体诗的诗歌道路,延续、发展并超越了建安风骨的内涵,属于唐人在吸收了包括罗马、波斯和阿拉伯文化后所缔造出的新的文化品类。盛唐边塞诗所达到的文化高度,是多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后的产物,同时体现了大唐风华和盛唐精神的最根本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绵延的历史长河里,中国绘画一次次波及日本,使日本绘画从佛绘、唐绘、大和绘、汉画、障壁绘、浮世绘到日本画的演变和发展一直受到中国绘画的深刻影响。同时,在吸收中国绘画以及西方绘画基础上形成的极具日本民族特点的日本绘画,也随中日文化艺术的交流在中国得以传播,并给中国绘画的理论、技法、创作、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转型、研究带来了不少启迪,为中国绘画艺术输入了诸多营养。  相似文献   

19.
日本现代化的成功有诸多因素,中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古代中国文化的辐射和影响,日本形成了对于外来文化的心理和态度:主动学习,全面引进;选择、改造,自成体系。这为日本吸收西方文化提供了认识的基础和思维的方法。近代中国的失败对日本起了警世作用,中国一方面成为日本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屏障,另一方面又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对中国的掠夺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日本的儒教、佛教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和实绩。明治维新以前的关于中国的日本学术学会之中心还是儒教和佛教。特别是江户时代的“汉学”水平相当高。其“汉学”的主要部分就是儒教。佛教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也很大。也可以说,佛教文化是一千多年来日本文化的一个主干。所以,日本的通俗文化里也有佛教文化的因素(比如,有些日本的传统节日活动就是按照佛教习惯来举行的》,而且日本现在还有几个佛教大学。与此相反,日本的道教研究则刚开始。近几年,日本有一种“道教热”(就是“宗教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说,十年以前,道教是一个特别专门的学术,“道教”词汇一般老百姓是不知道的,而且研究道教的有关中国的学者也并不多。在日本,关于道教的研究历史情况,前几年酒井忠夫、砂山稔、福井文雅等几位先生曾经有过介绍文章。下面就根据他们的观点来简单地介绍日本道教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