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博会文化遗产,是指上海通过举办2010年世博会所积累和获得的,具有巨大产业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作为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从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积累了现代建筑、新媒体、演艺、会展等八大文化资源。世博文化资源涵盖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推进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据此,提出推进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科学生活》2002,(11):22-24
北京申奥成功后,上海能否再有幸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地?这已渐渐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然而,当我们在采访中逐步深入,广泛接触,进而将眼光由申博而转向世博会本身时,世博会的历史,特别是中国151年的世博历程,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和更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俏然 《老人天地》2010,(6):14-15
五年前,世博会让她从多病之身变成了健康老人 山田外美代今年61岁,说起她对世博会的狂热,还要从40年前说起——  相似文献   

4.
2008年3月16日,是上海市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明确“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5周年的纪念日,在掌声中,上海社会工作者确定以后每年的3月16日为“上海社工日”。 为记录上海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上海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风采,上海市社会工作协会以举办“3·16上海社工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社会工作十佳案例评选活动。全市共有196个社会工作案例参赛。“社工日”当日,20例入围的社会工作者分别演示了各自的案例,并作现场答辩,最后叶雄《她从生命的悬崖边走回来》、武卫强《二十八年第一次叫姆妈》等晋级十佳,另有黄芳芳《误解的爱》等9个案例荣获优秀案例奖,《关爱生命、守望相互》荣获特别服务奖。本刊对部分获奖作者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5.
上海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千百年来留下的大量文物,记录和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生命历程。如今的上海,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性大都市,而她所有的光芒,依旧离不开丰厚的文比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  相似文献   

6.
在1851年首届世博会——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上,广东籍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大奖,他因此而成为第一位参展世博会的中国商人。  相似文献   

7.
朱桦 《科学发展》2010,(12):10-18
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于提高上海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建成世界级城市,以及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世博会召开期间,大量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交汇,将直接促进各类交易和贸易活动大幅增加;世博会所产生的新的科技成就及理念,将推动上海国际贸易方式与贸易内容在更深层次上发生转变;世博会期间汇聚上海的国际贸易组织和贸易促进机构提供了新的贸易主体,铺设了新的贸易网络;世博园区后续利用更将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供新的空间载体。上海要紧紧抓住世博会机遇,充分利用世博会所带来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探索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新的突破口。只要拥有坚实的产业,再加上繁荣的贸易,就能够使上海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率先实现调整转型,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0年9月16日至1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位代表相聚上海,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出席妇女与城市发展暨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五周年论坛,用性别观点审视城市发展,交流信息、分享经验,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五十六年情未了,和平友好传佳话黎风1994年6月19日,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堀江义人来到长沙市识字里,访问了陈难。当日本记者表示要了解她多次给日本美惠子写信和寻找美惠子的情况时,75岁的陈难非常激动。她谈了56年前第一次给美惠子写信和此后两次给美惠子...  相似文献   

10.
筹办世博会的八年将成为上海又一个经济腾飞期,这已成为共识。然而,世博会对上海的意义却并不仅限于这8年,而是持久、永恒的。因此办好世博会是一个阶段目标,长期发展才是根本,对此,更有远见的发展规划才能促使我们办出更有深远影响的世博会。  相似文献   

11.
世博会是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通过对上海世博园区后续文化功能开发决定因素的分析,并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世博园区文化功能开发的有益经验,提出上海世博园及周边综合文化功能开发的构想、原则和项目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上海科学生活》2002,(11):27-27
自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举办至今,经历了150多年。新中国自1982年开始已先后12次参加世博会,并于1999年主办了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相似文献   

13.
一次又一次的绝望之后,孙秀英教授被几乎成了植物人的丈夫曹克敏弄得形如槁木。是衡阳医学院一届又一届的在校学生,用爱心驱散了孙教授心头的阴霾,才使她对生活充满希望。孙秀英今年71岁,上海人。她的丈夫曹克敏72岁,安徽人。他们于1952年结婚,两个女儿如今一个在日本,一个在加拿大。1968年2月,他们夫妇双双来到衡阳医学院任教。30多年来,他们教学科研一肩挑,编写教材80多万字,发表论文30多篇,成就辉煌。孙教授的一项研究成果,还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两次被邀请参加世界职业卫生会议。曹克敏副教授…  相似文献   

14.
文彦 《老人天地》2010,(11):33-33
谢冰莹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女兵作家,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她四次从家中逃婚,两次东渡日本,并在日本的狱中饱受皮肉之苦,两次参军奔赴战场。  相似文献   

15.
闻涛 《老年人》2007,(11):36-38
毛阿敏,中国大陆流行乐坛的风云人物,曾因两次“税务风波”在风口浪尖上沉浮。在强大的舆论和社会压力下,这位从上海弄堂里走出来的歌坛天后曾两次企图自杀。是她的工人父亲用最朴实的情感温暖了她苍凉的心,让她这只受伤的蝴蝶重新振翅飞翔……  相似文献   

16.
王庆 《职业》2012,(33):157-158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本文利用互联网数据,在合理假设的前提下,给出了上海世博会对上海GDP影响的定量评估。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应用GM(1,1)灰色系统模型进行灰色预测,从世博会对上海市GDP影响这一侧面定量评估出世博会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日本女人的中国情她叫乔惠文,今年53岁,人长得瘦小赢弱。虽然她的血管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但她的灵魂却是中国的。随着日本遗孤回国潮,她回到了日本,但她只在日本住了很短一段时间就又回到了中国。她只想像中国曾通女人那样在中国度过自己的后半生,因此,无论...  相似文献   

18.
十几年前,外婆患有忧郁症,对我们而言,如何与她互动,是很大的挑战。她除了有失眠、记忆减退、行动迟缓等生理上的问题,在精神上,也出现负面的情况,她失去了生活的动机,言语中更透露着负面、悲观的色彩,甚至还有多次自杀未遂的记录。她总是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不如一走了之。  相似文献   

19.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如果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参观人数将超过5000万人次,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91.1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0.
简讯     
《城市》2010,(3)
上海:世博配套重大工程4月中旬将全部完成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在2010上海民生访谈上表示,围绕世博会建设的重大工程、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已逐步竣工,到4月中旬,这些服务世博会的硬件将全部完成,上海城市功能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