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0 0 3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的进展表现在研究成果丰富、学术活动频繁、研究队伍壮大等方面。研究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比较环境法、多学科交叉、环境执法等问题的研究 ;注重对学科的回顾总结 ;紧密联系实际。研究的热点包括环境权、环境侵权及公益诉讼、环境刑法、WTO与环境法、自然资源法、环境税等。  相似文献   

2.
鉴于环境法研究存在广义的困境,分析环境法建构的“浅层环境法学”方法论原因,特别是对生态伦理价值观和环境论在环境法建构中的得失进行剖析,指出“浅层环境法学”方法论是从生态伦理学、环境科学等非法学视角出发进行的环境法研究,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环境法建构中要对此方法论进行扬长避短,更加注重法学视角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4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研究水平整体有所提高,表现在研究成果比往年明显增多;严谨学风渐长,学界形成良好互动;研究单位不断增加,研究群体逐渐形成规模等方面。研究特点是依然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学界形成争鸣和反思的良好学术风气,关注领域范围扩大等。研究热点包括循环经济法律问题,环境侵权及公益诉讼、环境司法问题,环境刑法问题,国际环境法与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相关法律修改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环境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包含关系,内容没有实质差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以环境法作为基本的制度保障.准确把握环境法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定位,有利于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法学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2005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研究生气勃勃,发展势头令人欣喜,表现在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好成绩,学者参与国家和地方环境立法活动更加全面、深入,学界交流多,环境法学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等方面。研究特点是2005年的环境法研究注重联系时事、关注热点,积极推进环境法治;重要论题的研究深度和成果质量都有进步;研讨内容广,前沿课题的研究紧跟国际步伐等。研究热点包括循环经济及其立法、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与执法、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的修改与历史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可以新制定一部环境基本法或修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基本法,以实现环境法的历史转型.环境基本法的修改坚持国家生态安全与公民生态环境生存权相结合、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建设相结合、国家干预与公众参与相结合、行政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相结合等原则.环境基本法的基本框架应包括总则、政府环境保护管理的组织体制与决策机制、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损害救济、附则等部分.  相似文献   

7.
一、本刊刊发论文内容以"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为范畴,突出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环境教育、环境美学、环境文学、环境法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注重报道具有重大理论突破以及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的析出成果。二、来稿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所不得不面对的时代性危机,并构成了环境法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社会基础和前提.现代社会法治推行的普遍化,使得法律成为当代社会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手段.在法治社会条件下,环境法处于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地位.同时,面对复杂多样、形态各异的环境问题,环境法往往置身于事实、规范和价值的交汇地带.结合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本文试图对环境法的问题立场、学科导向及其实践指向等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环境法的发展中,有一种环境道德与环境法双向趋同的趋势,这种趋势以环境伦理的兴起与发展为现实基础,以环境道德和环境法的共生互动关系为理论依据.该趋势表现为环境道德的法律化和环境法的道德化两方面,这两方面辩证统一、构成环境法治的两个阶段,但并不能因此而将这种趋势绝对化.同时还应注意其在发展中国家有特殊的表现:即更多地体现为较低层次的环境道德的法律化;此外在我国环境法治建设中,环境法的道德化更是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一、本刊刊发论文内容以"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为范畴,突出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环境教育、环境美学、环境文学、环境法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注重报道具有重大理论突破以及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的析出成果。二、来稿具体要求:1.观点新颖,论证有力,文字简练明确。字数在6000~8000字之间为宜。课题项目析出成果请注  相似文献   

11.
环境法学研究的转身——以环境与健康法律问题调查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严重环境污染造成人体健康问题事件,对环境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从一个环境与健康问题的社会学调查中,发现了其弊端:环境法理论对现实问题解释力不足,环境法条文对复杂的环境社会关系执行力不够,引进的环境法制度对我国适用性不强,研究成果无数却无法提出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案.究其原因在于:环境法学研究的性质并未厘清,环境法知识共同体尚未形成,环境法学研究远离实践.为此,必须实现环境法研究的转变,由一种"语言"转向多种"语言",由书斋转向市井,由"照着讲"转向"自己讲",由"法律知识"转向"法律化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有的环境法专业人才集中在研究生层次.强化环境法制建设,需要建立起多层次的环境法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化与层次化教育是环境法培养机制的核心.专科、本科、研究生各层次的环境法专门教育均为环境法制所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法的激励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手段在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实践中已普遍存在,激励在环境法中的体现不是等价交换,而是唤起人们的自我牺牲.环境管理中实行的命令控制机制效用的有限性使环境法确立激励原则成为必要;环境保护的价值正当性成为环境法确立激励原则的基本依据.随着环境法的不断进步,激励原则应当确立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 环境法与民法需要对话。环境法与民法进行对话的实质, 是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对话。环境法与民法在问题意识、历史视域、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上存在着重大冲突, 这种冲突实际上是民法采取的个人主义理论范式与环境法采取的整体主义理论范式之间的差异所导致。在环境法与民法的对话中, 环境法旨在借助民法的理论范式审视环境问题, 为解决环境问题探寻新的出路; 民法的目的是研究环境问题如何影响了民法、民法学, 而这恰是民法典立法急欲从环境法中获得的启示。为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法与民法需要合作, 以公序良俗原则为联结点, 确立二者在调整范围上的界分。  相似文献   

15.
一、环境法的定义环境法学是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一门新的法律学科。它是以环境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个部门法。它要研究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目的、任务,环境法的产生、发展,环境法的立法基础,环境法与环境科学的关系,环境法与法学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在所有这些问题中,环境法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必然是:什么是环境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决定了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而且关系到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环境资源法研究日渐深入。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市场化、环境法理论、环境与贸易关系三个方面。具体研究了排污权制度的具体安排、环境权的概念和主体、应对环境壁垒的环境法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作为独特的环境法治模式,欧盟环境法在我国环境法学研究与立法中备受推崇。然而,现有欧盟环境法研究普遍存在理想主义倾向,欧盟环境法治的内在不足与缺陷往往无人提及。为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欧盟第六个环境行动规划、环境责任、气候变化、化学品管理等领域的新近发展,随即剖析了薄弱的基础法依据、易变的指导思想、执行不足的困境、一体化的悖论等欧盟环境法治依然存在的内在缺陷。最后,文章探究了欧盟环境法新发展及不足对中国环境法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环境法的法律属性决定了我们在环境法学研究中注重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法学方法论对于法学研究中带有共性的思维规律和知识体系的揭示。当下的环境法和环境权研究中的一些分歧反映了在环境法学研究中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方法论的选择。环境法学研究应当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主导,以环境权研究为例,从个人主义方法论研究进路出发,首先应当突出公民个人环境权在环境权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它是其他类型的集体环境权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获得对环境法规范的理性认识,必须首先深入认识环境法规范形式背后的利益性质和形式,因为任何一个法律部门的出现都是利益发生冲突的结果.从这个方面展开,通过对环境利益的独立及其特征的论述阐明环境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环境法存在的充足理由.并且从环境法法益主体和环境法法益内容的角度对环境法性质进行再思考--环境法是环境资源经营利用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界关于环境法典的研究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学者对环境法体系化的讨论。几十年来,学界围绕环境法法典化的必要性、编纂环境法典的必要条件、环境法典的模式以及环境法典的内容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论争。回溯整个讨论历程,学者们围绕“环境法法典化”命题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和学说,在激烈的讨论中或弥合分歧达成共识,或各持一端持续争鸣。对环境法法典化研究的推进状况、论点聚焦进行总结归纳,找到环境法典编纂仍需突破的理念障碍,明确环境法典编纂仍需攻克的技术难题,有利于形塑环境法法律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