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一项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社会、个人多方筹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新农合在一些关键环节还存在一些亟待发展和完善的问题。从2011年开始,河南进入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农合制度从成长期走向发展期的重要阶段。积极探讨新农合制度在发展中巩固,在巩固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对于加强全省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中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一项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社会、个人多方筹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新农合在一些关键环节还存在一些亟待发展和完善的问题。从2011年开始,河南进入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农合制度从成长期走向发展期的重要阶段。积极探讨新农合制度在发展中巩固,在巩固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对于加强全省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中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9年。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之后,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对于进一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农合住院费用在医院即时结报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霞 《决策》2012,(1):120-121
实施即时结报的必要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下,由农民自愿参加,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互助共济的医疗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从总体来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但从防患于未然考虑,建立健全适合农民群体的"惠农体检"医疗服务体制,能弥补新农合这种事后救济措施的功能缺失。通过降低体检总成本,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条件,加大向农民宣传防病治病知识的力度,采取国家和农民分摊费用的方式将有效促进"惠农体检"医疗服务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明炜  陈平 《决策与信息》2013,(12):294-29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几年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医疗负担,提高了农民利用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有效缓解了农民的“就医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取得了“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三赢”效果。但毋庸讳言,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扎实推进新农合广大农民得实惠 2006年,在新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密市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各部门通力合作,扎实推进,着力在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优化服务和完善机制上下功夫,逐步走上了科学管理、规范运作、惯性运行、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是中国发展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从中国当前的实际看,统筹城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此必须建立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农业生产发展激励机制、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以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要加强城乡要素流动,但要素流动不应成为对农业削弱、对农村的蚕食、对农民的剥夺。城乡要素流动要坚决保护好耕地,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如何平衡村集体经济、投资者和农民三方利益特别是农民利益,是"城乡统筹"面临的典型难题。而被称为成都市"城乡统筹"急先锋  相似文献   

10.
陈锡文 《决策探索》2013,(22):13-14
目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怎样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1.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根据这一精神,笔者以为,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展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按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村落等梯次布局,自上而下通过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下,许多地方都出台了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变市民的政策,但始终难以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的鸿沟,不能让进城农民真正享受平等待遇。担负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任务的成都市近日出台新政,在农民变市民最顽固的三只拦路虎——社保、住房和户籍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农民居住集约化,生产方式合作化,生产工具机械化,农民享受公共产品公益化,农民素质知识化,农民流动市场化,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城乡服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九大标志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发展最好的诠释就是"民生",人民满意是统筹城乡发展最高的判断标准.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彰显农民的主体价值?"三项活动"与城乡统筹发展有机结合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5.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实施中原崛起、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重大举措.鹤壁市是河南城乡一体化的五个试点地区之一,也是唯一的省辖市,我们抓住让农民增收、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不放松,积极探索,真抓实干.  相似文献   

16.
林永健 《领导文萃》2006,(10):21-26
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就是如何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在工农差别、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之下,政府将有限财力的大部分投向城市,造成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农民承受的税外负担越来越重。城乡差距的扩大,集中体现在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上存在着的不公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迫切要求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对医疗保健、文化体育、交通通讯、教育…  相似文献   

17.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农民转户进城的最大阻力依然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现行城乡土地制度的二元模式成为横亘在城乡统筹发展和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障碍.作为农村最主要的财产--土地,其产权主体模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保留"三件衣裳",实行有偿退地等"新政"是对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一次创新和突破.农户不愿放弃土地的最大担心是社会保障和土地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加快立法,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界限,完善农村土地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8.
未定稿     
正处理好五个关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认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要靠政府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发展农村经济。二是要处理好农民进城就业与返乡创业的关系,将农民进城就业与返乡创业统筹考虑。三是要处理好城乡一体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让市民感受农村的田园气息,也要让农民享受城市的生活品质。四是要处理好进城务工收入与农业产业收入的关系,要促进  相似文献   

19.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构建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举措,调查中发现衡南县新农合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创新筹资机制,完善兑付机制,加强医院监管,加强基层卫生院建设,加强农合办建设,不断巩固、发展衡南县新农合工作,切实缓解广大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求打破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在20世纪50~70年代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下,我国形成了城乡分离的制度。尽管在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城乡二元发展的阶段,但在中国,二元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