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意见纷殊。但不管如何,寻探的出发点应该回到文本本身。百回本文本的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透露了极大的信息。首先,从对金陵世德堂的考证可知,《西游记》最早刻本是官刻本(区别于家刻本、坊刻本),它提示了《西游记》作者应是与朱明王朝的藩王府有着很深的关系;其次,从对"华阳洞天主人"的考察则证明,他不仅难能作为否定吴承恩著作权的证据,相反恰恰证明"华阳洞天主人"极有可能是吴承恩与百回本《西游记》刻者世德堂、序文作者陈沅之为适应当时形势,及其追逐读者市场的一个合谋的产物。最后,对百回本《西游记》文化背景的整体分析,其条条线索都为坚持"吴承恩说"的观点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至迟在元末明初就已存在着一种名为《西游记》的小说。国内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今天所见的百回本《西游记》就是吴承恩在这基础上写成的。但国外的研究者对于百回本《西游记》出于吴承恩之手这一点却还有持慎重态度甚或加以否定的。例如,日本研究中国文学的  相似文献   

3.
吴承恩《西游记》的祖本问题,是本世纪20年代以来争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邢治平、曹炳建发表在《新疆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上的《〈西游记〉祖本新探》一文,对传统的观点进行了评驳.文章对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的杨本说,和柳存仁在《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提出的朱本说提出了怀疑,对郑振铎在《西游记的演化》一文中提出的大典本说持肯定说.大典本即今学术界通称之《西游记平话》可简称为《平话》,《平话》的残文有三处,一处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作者确为吴承恩辨蔡铁鹰在1996年9月份于太原召开的“全国首届《西游记》文化讨论会”上,吴承恩是否拥有《西游记》著作权的问题在沉寂了数年之后再一次被提出。由于这次会议的主要组织者李安纲先生在近年的学术活动中多次表述了“《西游记》写的是金丹大...  相似文献   

5.
一在《西游记》讨论中,神魔问题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对孙悟空的基本评价,影响着人们对作品主题的认识。为了不使讨论过于枝蔓,有必要先作两点说明:其一,《西游记》是在民间流行的神话和传说的基础上产生的,甚至有许多重要情节都来自元代的《西游记平话》,因此它不是吴承恩的独立创作。但是,与以前一切取经故事相比,《西游记》在主题、人物、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改变,成为一部“神骏丰腴,逸趣横生”的杰作。正如郑振铎所说:“吴氏以他的思想和灵魂贯穿到整部《西游记》之中。”(《中国文学研究·〈西游记〉的演化》)我们应该把《西游记》作为一部有着整体艺术构思并体现着吴承恩的“思想和灵魂”的长篇小说来理解。其二,读《西游记》的人,往往很自然地由神魔联想到当时的社会,并不觉得神魔世界离现实生活太远,这是由于作者颇为自觉地把自己对社会的某些认识和理解融入了对神魔形象的描写之中的缘故,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神魔有象征意义,或者说有寓意。作者的《禹鼎志序》可做旁证。《禹鼎志》是作  相似文献   

6.
杨景贤是蒙古族第一个剧作家。杂剧《西游记》是作者剧作中有影响的作品,成书约在元末明初,比吴承恩所著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早二百多年。可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却说:“蒙古色目人中,亦有作小令套数者,而作杂剧,则唯汉人。”这恐怕是很大的疏忽。杨景贤在当时的曲家中间,虽然名位不比别人尊隆,但是他弥补了我们中华民族戏曲史上的不足。其杂剧《西游记》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集中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有强烈的感染力,是一部较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前时笔者撰《〈高僧传〉校点札记》、《〈高僧传〉校点商榷》、《〈高僧传〉校点拾零》,凡举中华书局2004年4月第4次印刷本《高僧传》(汤用彤先生校注、汤一玄整理)校点可商之处13例,发表于《江海学刊》2006年第4期、第5期和第6期。近来又新发现可商之处5例,敷衍成文,以为续篇,  相似文献   

8.
《绿野仙踪》是清代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国内出版的百回点校本 ,多以北大图书馆藏百回抄本为底本 ,笔者发现有点校不精 ,错误时见的缺撼。笔者点校的百回抄本《绿野仙踪》 ,以美国俄亥俄大学馆藏百回抄本为底本 ,以北大馆藏百回抄本为校本 ,以人民文学出版社所整理的八十回刻本为参校本 ,逐字核对 ,希望给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可信赖的全本  相似文献   

9.
明代金陵的唐氏世德堂,以其出版的《西游记》为现存最早百回本《西游记》而驰名稗坛。这本《西游记》也被称为世本。世本全称为《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刊刻于万历二十年(1592)时,无疑是《西游记》演变史上最重要的版本之一。世本《西游记》有一篇署名陈元之的《序》。陈元之何许人也?无考。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疑其为唐氏世德堂主人之化名,也有论者疑其为活跃于当时稗坛的陈氏尺蠖斋。不管陈元之是谁,这篇《序》由于它撰写于“壬辰夏端四日”即万历20年,对于《西游记》,研究来说当然是一份极其难得的早期资料,它集中地反映了明代人对神怪小说《西游记》的许多问题的看法,真实地记录下了这部名著早期演变史上的某些历史。因此这篇陈《序》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就在这篇《序》中,陈元之声称他还读到过一篇《西游记》的旧《叙》,并“聊为缀其轶《叙》叙之”,即移录和引述了该《叙》的一些观点,不过没有在世本上全文转载,以致失传,这当  相似文献   

10.
论《西游记》的成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玄奘(600—664)的真人真事到明万历二十年(1592)《西游记》世德堂百回本的出版,显示了一部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孕育和发展的全过程。以前人胡适、鲁迅、郑振铎、孙楷第的研究和同时代学者的探索为基础,本文试图作一全面的论述。它既是前贤业绩的综合,又以自己的观点和资料加以补充评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古代史籍与小说中都有不少同名交错的记载或描写,《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籍贯“太原说”,与《(天启)淮安府志》著录“《西游记》”被认定为百回本小说《西游记》,进而以吴承恩为此书作者,都有同名交错之误的可能.古代小说考证要充分顾及作者、作品同名现象的严重性,把不能仅凭同名下判断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并“阙疑”能“缓”.当今《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籍贯的认定应该回到“东原罗贯中说”,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作者的认定应该回到明世德堂本不题撰人的原点上来.作为学术研究进步的阶梯,虚假的明确远不如真实的模糊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孔子赴夏室杞国(今河南杞县)调查访问,由其弟子记录成《夏小正》,二千多年来被疏传家窜改成阴历,这是科技史上的一件错案。刘尧汉、陈久金、卢央合写的《从彝族十月太阳历看〈夏小正〉原貌》(《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一文,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祖本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承恩《西游记》的祖本问题,是本世记20年代以来争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概括说来,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杨本说。这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提出来的。今国内学者陈新力主此说。  相似文献   

14.
书讯     
1986年7月5日出版的第28期《山东新书目》介绍了齐鲁书社将要出版的一批新书,据知其中的《治学小言》、《〈公孙龙子〉蠢则》、《江西诗派研究》为我省学者所著。该期《山东新书目》在征订提示中还  相似文献   

15.
吴承恩是否出任荆府纪善是《西游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例如,现存《西游记》的最早刻本,是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象官板大字西游记》,根据这个“新刻”、“官板”,人们一直怀疑之前还有一种已经相当完整正规并已值得书商招摇标榜的版本,但是缺乏证据。如果能够证实  相似文献   

16.
<正> 成仿吾同志的《纪念鲁迅》一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版的《解放》周刊第五十五期,不久又发表在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五日《鲁迅风》第三期上。但是,这篇文章究竟写于何年何月?发表的年月是否就是写作年月?此稿何时由延安到上海的?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感到已经发表的一些研究文章中所谈看法同史实是有出入的。  相似文献   

17.
周广璜 《东岳论丛》2007,28(1):208-208
褚玉兰、张大同编著的《兵法精典新解--〈孙子〉〈吴子〉〈尉缭子〉〈司马法〉》于2005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众多的兵书整理本中,《兵法精典新解》(以下简称《新解》)以其选取兵书的"精"和对文本解说的"新",使其具有了较高的出版价值和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西天之厄在《西游记》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蕴涵了《西游记》成书过程中色彩品位变化的诸多信息,有力地显示出百回本《西游记》的写定者应该是淮河下游之盱眙、淮安一带人。  相似文献   

19.
《二郎宝卷》与小说《西游记》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郎宝卷》因其卷末有“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壬戌刊”的字眼 ,一般被认为是嘉靖年间的宝卷 ,但根据宝卷所载的一些内容 ,如吕祖归圆等祖师的事迹以及《伏魔》《泰山》《十王》等宝卷 ,可以判断它是万历四十五年之后的一部宝卷 ,有可能出现于崇祯元年。理由一 ,宝卷所记之归圆主要活动于万历年间 ;理由二 ,《伏魔宝卷》产生于万历四十五年 ;理由三 ,宝卷提到戊辰年 ,万历四十五年之后的戊辰年 ,应是崇祯元年。尽管《二郎宝卷》晚于万历二十年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 ,但并非是小说《西游记》影响的产物。在南方刊行一系列小说《西游记》前后 ,北方的民间宗教中普遍流传着西游故事 ,这些故事不论在故事形态上 ,还是宗教譬喻上 ,与小说都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还留有明初《西游记平话》的痕迹。民间宗教家们基本上是农民 ,知识有限 ,他们接受宗教思想基本上是口耳相传 ,不可能成为小说的直接读者。这说明在北方可能流传着以唐僧取经为底本之讲唱文学。这种讲唱文学可能与百回本《西游记》都是明初之《西游记平话》的后代 ,其最终形态的差异 ,应该是传播过程中 ,被不同接受群落改写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列宁的《哲学笔记》一书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列宁还有一本“哲学笔记”许多人却不了解,这就是他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一书所作的笔记。 1913年9月,四卷本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在德国出版。书中共收有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之间的信1,836件。列宁在该书出版后的两三个月内就把它读完了,并在阅读时作了许多笔记。1959年苏联以《〈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1844—1883)〉提要》的书名,将这些笔记出版。近年已有中译本印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