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轶 《决策与信息》2013,(11):70-71
网络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巨大。公权机关网络舆情应对中存在对舆情苗头反应迟缓、对信息公开遮遮掩掩、对舆情信息删除堵封、时危机处置忙乱无序等问题。因此,要在坚持及时、坦诚、第三方、柔性引导与外在规制相结合的原则上,结合网络舆情舆论潜伏、网络围观、争辩聚合.影响消退讶个阶段的变化规律,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构建科学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前,网络舆情已成为整个社会舆情中反应异常灵敏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一些重要的社会事件发生后,借助于网络迅速演变成为产生巨大影响的社会公共事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些事件形成的网络舆论及其舆情底蕴,都得到了充分的表露,并成为不可忽视的无形力量。尤其是监狱所发生的一些事件诸如“躲猫猫”、“冲凉死”等事件通过网络媒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社会公众也将视线集中到监狱以及相关的监管场所,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监狱工作应对网络舆情所采取的积极、合理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应该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网络舆情工作制度,建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构建网络法律体系等方面着手,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引发社会危机的网络舆情一般源于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与社会需求供需失衡,合理的舆情处置既要平息舆情,也要完善管理服务。有效的应对策略是将舆情处置纳入政府常态工作,形成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构建政府部门间舆情处置协调联动机制,设计舆情处置的规范程序。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经常出现因"躲""拖""堵""懒"等心理所致的应对不及时、不主动、不科学、不到位的失范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领导干部要突出"快",第一时间发声;聚焦"准",主动精确回应;把握"度",恰到好处应对;着力"效",提升舆情处置力。  相似文献   

6.
徐革 《决策导刊》2006,(7):43-44
“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如何建立健全监狱陕速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做到科学预警、严密防范、趋利避害、规范运作、高效处置、转危为安,实现监狱长久的安全稳定,是当前监狱理论和实践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在此,笔者就监狱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提出几点意见,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白月 《领导科学》2020,(8):32-35
当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方面存在认识不到位、回应发声"时度效"欠佳、舆情应对处置不得力、舆论引导效果不够好、治理能力有短板等问题。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思想观念要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作为,工作方式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风险化解从应对在后变为防范在先,回应关切从瞻前顾后、遮遮掩掩变为抢占先机、应回尽回,舆情应对从查删封堵变为疏导化解,舆论引导从应景式的点到为止变为侵入式的掌握话语权,正面宣传要点面结合、精准有效,舆论环境要增强向心力、形成同心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监狱突发事件更是出现了许多新状况、新问题,监管安全形势严峻.如何应对机制已经成为监狱及相关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立足监狱工作实际,提出我国监狱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构建的原则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融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有其自身的生成机制,给政府治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具体表现为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导致应对不及时、网络舆情话题随意导致整体不易把控、网络舆情主体隐蔽加大处置难度。融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具体而言,要把握“黄金4小时”原则,掌握舆情话语权;充分尊重融媒体受众,态度平等诚恳;建立信息公开的诚信政府,避免“塔西佗陷阱”;做好舆情“意见领袖”和“把关人”,提高风险预警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杜芸 《经营管理者》2013,(29):267-26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人数的集聚膨胀,网络舆情在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有助于政府有效的引导事态发展。本文对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引导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理念偏差、信息公开不健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群众舆情表达机制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提高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突发事件频发,随着网络媒介的深度介入,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方面,往往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应对体制机制不健全、应对时效滞后、综合应对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偏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网络舆情引导、网络技术监控、网络舆情应对的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突发事件频发,随着网络媒介的深度介入,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方面,往往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应对体制机制不健全、应对时效滞后、综合应对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偏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网络舆情引导、网络技术监控、网络舆情应对的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非常规突发事件除了在现实社会中产生影响外,也会在网络舆情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并直接左右事件的发展过程.深入研究非常规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的规律特征,有助于政府加强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并能在非常规事件突发的情况下把握话语权,将潜在的风险降至最低.政府对网络舆情要做好快速反应机制、防控和预判机制、网络舆情引导控制机制以及应急处置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徐斌 《决策与信息》2010,(8):101-101
近几年来中小学在突发事件面前受到公众和媒体高度关注。中小学如何在网络时代提高在突发事件面前的舆论应对能力,是新形势下对中小学执政能力与管理水平一项重要考验。由于学校在突发事件面前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和经验,信息公布不及时,致使谣言伴随着网络超时空和地域无限传播,让学校陷入舆论的被动中。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技术保障制度、网络“把关人”制度等措施是落实中小学网络舆情处置机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一要确立政府部门主体地位,明确各级政府网络舆情管理职责;二要把握网络舆情管理原则,建立完善各级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三要明确网络舆情管理分工,科学制定舆情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四要持续监测网上舆情活动,实时掌握网络舆情热点动向与动态;五要统一指挥部署应对预案,有效掌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变化;六要建立网络舆情评估制度,切实做好舆情统计分析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6.
王珏 《经营管理者》2013,(30):297-297
该文采用例证法,通过对央视和地方政府事例的分析,试图揭示包括官员小号、微博大微以及网络水军这些第三方微博,在地方政府舆情应对中的作用。探讨地方政府在具体的舆情应对中,运用第三方微博的基本原则。得出结论:在地方政府舆情应对中,应坚持适度原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慎用微博第三方,适可而止,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7.
杨建新 《办公室业务》2020,(4):47-47,68
近年来,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不及时、不规范、不正确而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事件的公正处置和善后,给单位、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本文分析应对预案与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8.
袁遐  郭蓬元 《领导科学》2023,(2):134-137
当下舆情治理同社会治理的高度耦合性和风险同源性、互促性,要求公共部门构建起科学且完备的舆情应对决策体系,但既有决策体系存在理性化程度不高、动态适应能力不足、决策机制欠灵敏和全链条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亟须进行优化。决策体系的优化作为舆情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以治理流程再造与组织扁平化建设为前提,以整合专业资源为基础,以厘清职责定位和改进绩效考评为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将决策体系融入舆情治理流程,构建“监测—应对—改进”三阶段决策机制,适时调整决策时态,从“数据—信息—行为—法纪—绩效”五个维度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伴随着这些基本特征,我国社会管理领域也产生了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社会管理中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进入高发期.在处置这些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特别是一些社会管理者不自信,在临场处置中过度敏感、高度紧张、慌乱应对,处置不当的事例频频出现,出现了一种维稳悖论:越怕出事越出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探讨了科学的实践工作途径,制定了有效的应对策略。对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科学、合理、公正、高效开展,创设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