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企业民主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它必须符合“管理科学化”和“人本管理”两种理念,符合“企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个目的  相似文献   

2.
企业管理中的“情”是指在管理中以人为本,关心、尊重并信任员工,做到以情感人、以情促人,使员工自主、热情地投身于工作;企业管理中的“法”是指完善和健合各项规章制度,并强化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以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转。“情”与“法”这两种管理方式相当于“德治”与“法治”和“人本管理”与“制度管理”。但笔者认为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不应是完全平行或等同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应有所侧重。因为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和处于不同的环境下,在管理方法上应该有不同的主题。有的企业需要在制度管理方面进行强化,有的…  相似文献   

3.
河之洲     
愿打败仗看过一则笑话,说国民党败逃到台湾时,有人问一位下层军官:“你认为打胜仗好,还是打败仗好?”那位军官竟然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打败仗好!”“为什么?”“因为要打胜仗,就得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打了败仗,便谁也不管了,还可以趁机拿点、捞点、抢点。”这则笑话是真是假姑且不论,但这种不正常环境下的畸形心态并不鲜见。现在一些名气大、效益好的企业,有关部门常去参观指导,让人每天应接不暇。各项报表像“寒暑表”和“探测器”一般,显示出企业内部的运行情况,阳光下很难搞暗箱操作,企业常有如履薄冰之感。但严重亏损甚至濒…  相似文献   

4.
人与人有个气场,气场内的人互相成就或干扰对方的性格发展。与不同的人在一起有不同的感觉,会令你有不同的表现。气场是一个人各种“气”的综合的、外在的表现。它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就是指人与宇宙的关系。一个人要“养气”,就要处理好人与己(灵与肉)、人与人、人与天地(环境)的关系。领导干部要“养气”,就要把握以下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在管理理论中,激励机制作为人本管理的一种体系和功能,是通过研究和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生理的需要,来激发人的积极性,从而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管理活动。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坚持把握好激励的“四个原则”,以确保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最大化,是企业领导班子必须思考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红星家具集团的柔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的本性作出种种假定,便形成了种种管理方式。把人定性为“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自我实现的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都有可取之处,关键在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要善于分析下属的“需要层次”。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更要强调企业精神、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即人性或柔性管理。红星家具集团(以下简称红星)通过柔性管理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加速了公司的发展,其业绩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红星柔性管理的实践1.员工品德的培育。做事先做人,立业先立德,品德第一。红星要求员工有“…  相似文献   

7.
企业教育:不可荒废的大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各企业都费尽心机。而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已经不单纯考虑待遇的多少,还要综合考虑个人的职业规划和成长。现在,企业内部都流行这样的话: “给员工发福利不如给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员工不仅渴望得到好的待遇,更渴望得到成长和提高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吕臣 《领导科学》2006,(22):48-49
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阶段发展分析纵观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取决于管理者或管理思想家对人性的不同假设。我们知道,关于人性的假设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有“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及现在的“复杂人”假设。这些人性假设与同时代相应的管理理论或管理思想正好相对应,如“经济人”假设与古典管理理论、“社会人”假设与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复杂人”假设与权变理论等都是相对应的,而企业中的两大阶层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也随着人性假设的不同和管理思想或管理理论的发展变化,经历了泰…  相似文献   

9.
本文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好学生”与“坏学生”从懵懂入学到成为社会人的成长历程,其结果似乎是合理的,但与我们每个人最初的期望相去甚远。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坏学生”,在我们教育者的观念里面,恐怕都有近乎相同的标准。多元智能理论,颠覆了我们教育者传统的对“好学生”“坏学生”评价的标准。不同智能在学生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时间不是统一的,教师就不能在当期给学生贴上“好学生”或“坏学生”的标签。每一位学生都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0.
聂世军 《领导科学》2006,(10):37-38
领导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统领人、激励人、影响人、感化人的行为。领导者要想取得良好的角色行为效果,拥有好的口才是一个重要甚至是必要的条件。好口才没有千篇一律的不变模式,源于其发生作用的机理也是千差万别的,如同用兵,也分“正道”和“奇道”。若对“正道”加以归纳,以下便是口才发生作用的几种基本机理。以义服之何为义?概而言之,义就是一种责任。同样的人相对于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责任。对人类而言,就是探索真理、维护共同的崇高价值之义;对国家而言,就是挚爱忠诚之义;对民族而言,就是荣辱与共之义;对法律、道德而言,就是维护公平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中国波澜壮阔。无疑,青年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才;不同的人才创造不同的历史。虽然人处青年时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总是理想主义的,充满着幻想,自以为“什么都可干”、“什么都能干好”,但人对职业的实际选择却往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历史性社会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在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企业要实现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切实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诸强新 《经理人》2005,(9):39-39
企业内部生 长出“对手”,这在中 外企业部不鲜见。但问题是,中国的 企业内部似乎更容易产生对手,而且无 论企业大小,类似事件均屡见不鲜。原 因何在? 华人的个性特点 中国人有两个非常好的优点:一是 聪明,二为勤奋。但中国人又有两个很 不好的缺点:一是不团结,二为不守规 矩。中国人的不团结使得一个中国人被 称为“龙”,三个中国人被称为“虫”,于 是在企业内斗争事件层出不穷。于是, 在同甘苦阶段一起打拼的伙伴,到后来  相似文献   

14.
整合管理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要素是指一个组织管理系统所包含的组织环境、组织目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等管理的基本元素。企业的管理要素往往涉及企业的人员、资金、设备、技术、产品、信息、市场以及时间等方方面面。对企业管理要素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而且随着管理对象的转移以及企业所处环境的改变,管理要素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特别是在近代,管理要素经历了三次大变化:第一次是由单要素增加为三要素,即由最初的单纯管“人”变为既管“人”又管“物”还管“资金”;第二次是由三要素变化为四要素,也就是增加了企业管理的“环境”要素;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又…  相似文献   

15.
项东 《决策探索》1995,(12):36-38
时下,流动资金短缺是企业深感头痛的事,花几百万元,几千万元新上的项目,却因缺少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流动资金配置,成年累月吃不饱开不足,好好的“摇钱树”就变成了“苦菜花”,你说可惜不可惜,有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没问题,就因流动资金不足,原料购不进,批量上不了,设备好躺在车间里“睡觉”,你说急人不急人!有些企业的负责人整天东奔西路找资金,然而如愿的却很少,成本大,“血汗钱”被利息所吞食,你说要命不要命!最近,笔者带着这一问题,深入企业进行了调研,终于摸清了“症状”,了解了“病因”,找到了一些医治的药方”。  相似文献   

16.
要落实好“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必须坚持把“用好的作风选人”摆在首位。  相似文献   

17.
王宪平 《经理人》2005,(4):43-43
悟性往往是从问题中来梁漱溟先生在《我的自学小史》中写道:“自学最要紧是在生活中自觉。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好一个“问题”中人!梁先生的这番话不由使我联想,企业领导者何不是一个“问题”中人?  相似文献   

18.
《经理人》2005,(5):46-47
在经营管理上,不用怀疑堤义明的成功和非凡的智慧。或许受着多种命运考验的人,最容易成为哲学家,堤义明也无疑是商人中的哲人。“做企业是细节”,“做企业是长跑”,“做企业是积累”,“不用聪明人”等一系列哲学慨括,已经获得许多中外企业家的共鸣,也早已经深深印在我的行动和文字中了。他的理论跟杰克·韦尔奇那种试图完成一种体系的努力不同,而与亨利·  相似文献   

19.
有则关于虾与蟹赛跑的寓言 ,小狗裁判分别给它们判了个“倒退冠军”和“横行冠军” ,结果皆大欢喜 ,自己还赢得个“聪明裁判”的美名。世间万物皆有其“质”的规定性 ,若取其特定的“质”作为标准 ,它便是“第一”。看来标准不同 ,“第一”也不同。对于人的判断 ,也是同理。大凡“第一” ,应该是“关键中的关键”。而关键的总是少数的 ,因而“第一”也就是“少中之少” ,乃至是“唯一的”。君不见 ,在企业里 ,“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效益第一”、“创新第一”、“科技第一”等等口号满天飞。太多的“第一” ,恐怕很难让人明白究竟谁…  相似文献   

20.
一个好的企业不但要有知名的品牌,还要有过硬的“内功”,也只有练好了“内功”,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如何打牢企业发展基础,练好“内功”?笔者试从工作机制、考评模式、沟通方式和人文关怀等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