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鲜诗人丁茶山是实学派代表诗人,李朝实学之“集大成”者。丁茶山诗论中的文学思想体现在其文学观念、创作思想和审美理想等方面,核心是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为了更好地发挥诗歌的“补政”功能,丁茶山主张诗人作诗首先要以儒家经典提升志向、以实用之学、民族之学增广见闻、加强修养,而后“触物兴感”才能成就佳作。“抑扬顿挫”、“形似传神”与“清新的民族风格”是丁茶山追求的审美理想。他在诗论中体现的文学思想具有很强的实学色彩和美学价值,这不但成就了丁茶山自身创作实践中的鸿篇佳作,而且在朝鲜文坛上大放异彩,对当时和后世诗人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丁茶山是朝鲜王朝中期著名的实学派学者。对于他的思想及文学、语言等方面,已有不少学者论述,而对其训诂学方面的成就却无人问津。纵览其著作,对经籍的研究占绝大多数,其中有讲经解经的,也有训诂著作。这是他的学术成就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要全面了解和评价丁茶山,并且了解训诂学在朝鲜的发展情况,就有必要研究分析丁茶山对训诂学的贡献。为此,本文将就丁茶山的训诂理论及实践做分析探讨。丁茶山,名若镛,字美庸,又颂甫,堂号与犹堂、茶山。生于一七六二年,卒于一八  相似文献   

3.
丁茶山的美学观卢星华紫荆一茶山丁若镛(1762—1836)是活跃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的一位朝鲜实学思想集大成者,既是卓越的思想家又是实学派的现实主义代表诗人。他出生于广州马岘里的贵族儒学家家庭,字美镛、颂甫,号思岩、茶山、与犹堂。父亲丁载远...  相似文献   

4.
“实学”本义为切实有用之学。中国实学可溯诸汉代儒学以经学兴起之时,然作为概括一种学术本质特色的特指范畴,则始于北宋。宋儒视先秦孔孟儒学为崇实黜虚,修己以治人的实学。程、朱宣称“惟理为实”,学者泛观博览,格、致、正、诚,穷理、尽性,进而修、齐、治、平的功夫,就是圣门实学;陆王则宣称“心即理”,心学即实学。明清之际,实学表现为一股具有忧患意识、经世意识、批判意识、启蒙和改良意识、实证科学意识和哲学唯物论意识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近代实学表现出了重振儒学经世传统、救亡图存、中体西用和趋时更新等新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5.
震撼人心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蒋虹丁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188—1953)于1940年9月“带着血和泪”写了自传性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以下简称《旅程》),一向被美国国内外奥学者公认是奥尼尔本人、乃至整个美国戏剧史上的最高成就,美国各州经...  相似文献   

6.
从《经雅》看戴震的治学方法胡锦贤《经雅》是清代大学者戴震考辨草木鸟兽虫鱼之名,而未定稿的一部专著。由于这部书稿,戴震现存著作中未曾提及,诸家亦未著录,书稿后又流落民间,致使两个多世纪以来,世不知有此作矣。《经雅》书稿是近代著名藏书家武昌徐恕于1959...  相似文献   

7.
从《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看,江藩基本把握住了戴震的学术全貌,比较注重戴震对友朋后学的影响,当然,这两点处处都渗透着江藩的“纯汉学”眼光;江藩对戴震以“晓徵为第二人”颇有微词,这是缘于他认为戴氏之学低于钱大昕,实际上他在多处是惠戴并称的;江藩品人论学多以戴震为参照,其前辈学者及友朋论戴惠之学亦无贵己贱彼之迹象。认为吴皖分帜之观念始于江藩且其有重吴略皖之倾向,实有武断之处。  相似文献   

8.
戴震(1723—1777),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等官,为乾嘉时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数学家,精通音韵文字训治之学,于乾隆十七年写成《屈原赋注》传于世,其注《骚》之原则与特点颇为鲜明。本文分析论述了戴震注《骚》的原则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1.据说,“研究历史就是研究原因”;“历史学家是以他所提出来的原因而知名的”[1]。例如对古代罗马兴亡史的研究,古埃及学者阿庇安(约95~165)的《罗马史》指出,土地问题是罗马共和国末年内战的基本原因;法国学者L.孟德斯鸠(1689~1755)的《罗马盛衰原因论》指出,罗马之所以兴盛是由于实行共和制,之所以衰败是由于实行专制暴政;英国学者E.吉本(1737~1794)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指出,“基督教和野蛮主义的胜利”,破坏了罗马的英勇精神,是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德国学者B.G.尼布尔(1776~明对)的《罗马史》指出,“…  相似文献   

10.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中庸》的纲领,涉及到性、命、道、教等心性说的一系列概念,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朱熹沉潜反复数十年,汇通诸家而成《中庸章句》,成就最为杰出。朝鲜学者丁茶山诘难朱熹的《中庸》心性说,提出了颠覆性的意见。今由郭店楚简《性自命出》、《尊德义》等篇出土文献,而知朱熹之说更接近于《中庸》的本义,二氏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五四”作家的古典文艺研究──读《静农论文集》吴相洲台静农先生(1902-1990)是现代著名作家、书法家、学者。《静农论文集》(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93年版)便是他作为一个学者的成就的代表。其中收作者自1936年至1976年有关古代文学(15篇...  相似文献   

12.
戴震(字东原)《屈原赋注》书后附《音义》三卷,习惯上称为《屈赋音义》,其作者为何人,有清以来无定说。笔者论定其为戴震作,请略述如下。一、写本与刻本的异同戴震《屈原赋注》,今所见有刻本与写本两种。刻本十二卷(《注》七卷,书后附《通释》二卷,《音义》三卷...  相似文献   

13.
中古汉语/-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是近代汉语的显著特点之一,但是对它的演变年代至今没有定论。本文通过朝鲜韵书中所反映的对音标记,指出/-m/尾韵早在《四声通考》(1455)时代已经消失(“右音”变为/-n/),到《翻译老乞大朴通事》(16世纪初)时期连“左音”也变为/-n/韵尾.其中,只有“怎”“甚”两个字直到《伍伦全备记谚解》(1721)还保持着/-m/韵尾,本文对此也作了考察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到了朝鲜朝后期,朝鲜的有识之士为了弥补性理学(朱子学)的弱点和克服其弊端,在“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和“实事求是”的旗帜下,兴起了一种新的学潮,后人们把这一新兴的学问称为“实学”或“后期实学”。大体说来,朝鲜朝的实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其中,...  相似文献   

15.
戴震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和杰出的考据学大师。戴震卒子清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即公元一七七七年,诸说一致。关于戴震的生年,一些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工具书和著述均记生于一七二三年。如《辞海》、《辞源》、《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中国古代史》(南开大学)、《中国简史》、《中国通史纲要》、《戴震哲学著作选注》等。考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世宗宪皇帝雍正元年癸卯,先生生”,“先生以十二  相似文献   

16.
近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葛荣晋先生新作《中国哲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爱不释卷,通读全书,颇受启发。葛荣晋教授在中国哲学界以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实学一脉著称。实学,简而言之,为经世致用之学,今日之实学精神为中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所贯彻。《中国哲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一书问世,实是葛荣晋先生多年探究实学并关注中国当代企业发展实际之结果。  相似文献   

17.
戴震反对前人舍《诗序》而论《诗》,以毛、郑为“陋儒”,定郑、卫为“淫诗”的作法,肯定了《毛诗序》为子夏之学,即使非其亲为,而其中之师承当不诬;并且认为,“变风变雅”也如“正风正雅”一样,同样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与“里巷狭邪”,淫僻烦惑之事毫无关系。由今日出土的材料可见,戴震所言与《诗论》的意旨极其相近。以《孔子诗论》与戴震治《诗》的基本观点作比较,说明了戴氏的《诗经》研究著述对今日的《诗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诗论》也为研究戴震的治《诗》成就出示了证明。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为根据好太王碑和《三国史记》等有关资料,把朱蒙建立高句丽国的年代推定为公元前1世纪后半期(公元前37年),这一传统见解是比较稳妥的,理由如下:(1)好太王碑第1面有“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余”的记录,第3面有“东夫余旧是邹牟属民”的记...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的例言中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①由此可见,句读论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是该书的重点,正名、字类等内容都是为它作铺垫的。“句”和...  相似文献   

20.
戴震的哲学思想集中表现在《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中,而他早年的《原善》三篇实为其雏形。本文对戴震思想中作为“善’的主要内容的“仁’与“智”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