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内师师专业对话是同一高校的教师之间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采取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方式。当前同一高校师师专业对话存在对话观狭隘、形式主义严重、漠视课堂教学和局限于人为组织活动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对话本身的价值,而且也影响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为此,高校在观念层面应树立多元价值观、正确的冲突观、科学的竞争与合作观;在制度层面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师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团队对话制度并扩大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在操作层面需积极培育教师团队精神、促进教师自然合作、完善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2.
方向军,笔名方一壶,1964年生,甘肃民勤人。1990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99年结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2009年作为访问学者进入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现为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书画院副院长,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  相似文献   

3.
尽管几次遭刘勃舒光生以“不愿曝光”为由婉言回绝,我还是禁不住想要动笔写写他的故事。并作为了他突出的艺术成就和拥有的各种行政、艺术头衔,令我心仪的是他那鲜明的艺术家气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身为国内外知名的大画家、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又是全国政协委员、美协常务理事,除了薄薄的一只简历外,他手头居然没有任何一份个人资料。不仅如此,作为徐悲鸿先生的得意门生,几十年来他和诸多画坛巨擘耆宿有看广泛的交往及良好的情谊,从中央美院副院长到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可以说麾下集中著几代书画名家,本该是近水楼…  相似文献   

4.
管如莉 《华人时刊》2012,(12):64-65
徐东,现在为苏州美协会员,东瑜画坊主持、太仓青少年中心教师。从少年起喜爱绘画艺术,求学于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跟随上海朱屺瞻艺术馆的张韧慈、章涪陵夫妇学习绘画,毕业于苏州教育学院美术师范专业后参加工作,从事美术教育。定居太仓后跟随军旅画家高仁岐先生研习油画,后又跟随北京中央美院王华祥教授研习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并获奖,被常熟博物馆、中央美院教授等收藏,《美术大观》等专业刊物选用刊发。  相似文献   

5.
探讨“师生对话中教师的教育姿态”这一问题.无可避免地应当追溯教师内心的精神世界。这一“精神世界”可以从广义上来理解.比如教师的性格、价值观、人生观、知识背景等;若单就狭义上理解,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情绪状态。比如我们时常提到的“教师不要带着情绪上课.  相似文献   

6.
巴西著名的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他批判了"讲授"的弊端,认为"讲授"把教学中主客体关系绝对化;他批判了"储蓄教育观",主张实施"对话式教学"。他的教育思想精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揭示了对话本质,他认为,对话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人类社会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包括行动和思维等两个基本要素,他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二是揭示了对话的特征,他认为对话表现为平等性,提问是对话的前提和对话依赖于合作;三是揭示了对话实现的保障,他认为对话的顺利进行需要爱和信任、平等的话语权和谦恭的态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对话式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教育者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构建和谐课堂,有助于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对陈文彪老师的采访约在下午两点,时间一到,他准时出现在黄浦区业余大学的门口,而此前他还忙碌在另一个校区。背着大号的电脑双肩包,他单肩一甩、三步并作两步,带领我们走进了他的办公室。陈文彪是黄浦区业余大学的骨干教师,日前荣获"2013年上海市百名成人教育优秀教师"称号。与他对话,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那平和的语气,就像耐心地在为学生解答。他的朋友曾开玩笑说,陈文彪的经历都可以写一本传记了。  相似文献   

8.
王晓伟:我初到美院的时候是读研究生,毕业留在这里任教,前后整整14年的时间。虽然本科是在山东艺术学院,但是从小就对中央美院很向往,下定决心一定要到中央美院来。SHMJ:你在山东艺术学院所学的是壁画专业,而我却只看过你一些油画作品。王晓伟:我一直还在从事壁画创作,一般是针对全国的美术展览或是工程项目。我认为,如果壁画作为独立的创作不依附于环境、建筑,它的发挥空间就会相当受限制,而油画是绘画中的绘  相似文献   

9.
本期"师出名门"向读者推荐的是:中央美院一画室胡建成教授和他的三位弟子刘钧、万立和徐紫迪。中央美院一画室是个注重油画传统研究的画室,几十年来,在这里任过教的老师,对于中国写实油画的推进,无不是以写实油画的探索着手,写实语言的精到,无不成为他们手下的"绝活"。可以说当今艺坛瞩目的油画写实高手许多都出自一画室。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当前,在高校教师职业专业 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及其专业化发展问题存在许多误解和模糊认识,需要提高思想认识。 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荣誉感。高校 教师职业专业化可以通过强化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结合实践经验不断反思以及专业对话等途径来实现, 从而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对所处地域文化的敏感性,故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尊重文化多元的差异,并从中保持必要的张力,是当下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要求。从文化向度来讲,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文化适应性、文化融合性、文化自觉性等方面。未来其专业发展,需要经由寻求理论知识学习与文化体验之间的协调,通过"全球"与"地域"文化间的对话,保持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间必要的张力,于教学实践与反思间形成动态的发展,以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意识且能适应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学生的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以前,我常说,我是教语文的。随着教语文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我应该努力用语文教人。这句话就成了我今天和各位同行交流分享的话题。我以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这里的“语文”应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的方式,不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来感悟,来表达,叙事、隐喻、抒情、对话,乃至一声问候,一句评价。  相似文献   

13.
对话存在于主体间的相互关联中,体现出关联性,它是与“独白”相对的。“独白”的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是排斥他者的逻辑,正确理解对话,关键就在于妥善地处理好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当然,对话并非为了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寻求“一致性”,相反,对话是为了“差异”和“谅解”。从归根结底意义上讲,对话乃是一切存在的前提,是任何具体存在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条件。易言之,对话绝非理由和动机,更不是手段和目的,对话本身就是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文瀚2004年就读于中央美院附中2008年就读于中央美院《冬天的树》在08年中央美院展览"观察与表达"中获二等奖2009年集体创作《大阅兵》获年度中央美院学生优秀作品奖一等奖2010年《女人体》获壁画系优秀作品奖SHMJ:谈一谈你为什么选择壁画专业?张文瀚:在壁画系我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会对西方的绘画体系和材料体系有...  相似文献   

15.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介绍的是姚志峰老师,他出生于1993年,是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最年轻的老师,同时也是学校2013届优秀毕业生。因为成绩突出,姚老师毕业后留校,成为数控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16.
7月11日我校高等专科学院隆重举行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这届毕业生有8个专业,计287人。参加毕业典礼大会的有深圳市副市长邹尔康,市计委办副主任罗章,电子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鲍厚俊,校长罗征启,副校长郑天论,各系(处、室)领导,教师代表以及其他来宾和全体毕业生。毕业典礼由高等专科学院副院长廖汉光主持。他首先介绍了首届毕业生在校三年的半工半读、政治思想工作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他说,这届毕业生学完了各自专业  相似文献   

17.
公关是一个专业度与资源度高度整合的行业,对复合型精英人才的需求始终是业界的共同愿景,用关键点传媒执行总裁刘亚鹏的话来说,可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近日,《国际公关》记者就如何打造专业团队与刘总进行了深入对话,他认为,公关公司管理层一定要想透并用好一个"予"字。  相似文献   

18.
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脱胎于他的存在主义哲学观 ,是他哲学观的升华。契诃夫与巴赫金有着非常接近的哲学美学观 ,其作品中有对话因素 ,小说《姚尼奇》就通过对话展示了姚尼奇从一个尚有一丝志趣的青年蜕变成一个典型市侩的过程 ,表现了他灵魂的堕落  相似文献   

19.
顾正志 《金陵瞭望》2011,(17):22-25
2011年5月18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曲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十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李鸿良获得了第25届梅花奖。他说,这个奖他等了34年——  相似文献   

20.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从根本上说是要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研究理解的意义并回答"理解何以可能"这一问题。他在对艺术经验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一种普遍的理解模式,即"游戏—对话",这种模式适用于对世上一切经验的理解。"游戏—对话"这一重要的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探究解释学的理解与真理的问题。"游戏—对话"可以阐明理解活动所具有的对话性、超主观性、辩证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在他看来,理解是一种游戏,我们的世界经验具有普遍的语言性。我们是在语言的游戏中达到对世界的理解的,真理就产生于自我理解的过程之中。任何一种理解都具有对话的结构,在对话中真理能得以自身显现。解释学经验中具有对话的模式,解释学经验就实现于对话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