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赵东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0):43-45,92
赛珍珠独特的文学史意义和文化比较意义,在西方20世纪文学史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将赛珍珠研究的成果运用在外国文学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强化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意义。随着赛珍珠研究的不断深入,赛珍珠研究对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意义也不断凸显出来,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西方视野下的东方文化认同、中外古典小说技法融合、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标准。  相似文献   

2.
进化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而进化文学史观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它承续了我国古文论中之进化思想因素,又自觉借鉴了西方现代进化文学史观,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进化文学史观,以胡适、茅盾为代表的新文学先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尝试运用进化文学史观研究并书写了外国或中国文学史,显示出进化文学史观的主要功能特点与突出缺欠;进化文学史观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阶级论文学史观相比异大于同得小于失,同现代性文学史观相比同大于异失小于得,惟有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方可视为科学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3.
外国文学史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课程。以文化自信为导向进行外国文学史教学,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价值诉求,更是发展新文科的历史趋势。基于文化自信导向,外国文学史教学在内容设计上,需要建构中国化外国文学史知识体系,挖掘外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精心选取具有时代性的典型案例。在外国文学史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比较文学视野、主体性思维、共同体理念是增强文学自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试析情感智力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情感智力理论受到关注的原因有三:它提出情感智力是影响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认为情感智力是可以后天习得塑造的;它的研究对象涵盖了多种职业领域、多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情感智力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对比、追踪研究、测验等方法,这些方法运用的结果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应该重视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重视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相结合。关于情感智力概念的准确定义、成功的标准、如何表示情商EQ水平的高低、情感教育如何更具体是进一步尚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用叙述的方式来展现文学史的发展过程是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法。选择何种叙述线索不仅是如何处理具体叙述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文学史家的史观、史识和史才。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编写和出版的英国文学史为研究对象,按照叙述线索和叙述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叙述模式概括总结为四种,即以理论观念预设为主线,以文学体裁为主线,以重要作家为主线和综合多种因素为主线的叙述模式。同时举例分析了上述叙述模式各自的特点,并从中挖掘中国学者在构建文学史框架时所体现的史观、撰写标准和本土意识。总之,多角度、多元化的叙述模式体现了中国学者在英国文学史写作方面日臻完善的叙述技巧和不断突破与创新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谈谈外国留学生中高级口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对外汉语中高级口语的教学问题谈谈看法:一、坚持标准,因材施教;二、创造语言环境,发挥留学生表达的主观能动性;三、关于话题的选择。中国是汉语的故乡,拥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汉语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针对外国留学生学习口语的特点和需求,将有限的书本教学与社会自然实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学生的中高级口语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更显示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笔者从事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实践为依据,探讨文学史建设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文学史观;研究视角与研究本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表达方式,方法与模式,史著的框架与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主纽在于回顾与反思20世纪中国文学史教科书编纂与研究的风雨历程。文章认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编纂与研究之轨迹大致可分为三大时期,文章分别选择了一种文学史名著作为该时期文学史著作的代表,试图通过对三个时代三部文学史名著的剖析来透视不同时期文学史著作和文学史史观的不同特质。最后,作者提出“重写文学史”需要建构多元化的文学史观和铸造个性化的学术品性  相似文献   

9.
外国文学史的编著是外国文学学科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一代学人的外国文学史研究的成就和经验的一种总结方式。然而,截至目前,我国虽有为数众多的作为教材的《外国文学史》,也有若干种具有较高水平的、内容丰富的国别文学史,而没有作为学术专著的、对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进行总结的、具有权威性的外国文学通史类著述。这种现状必须改变。美国批评家韦勒克、沃伦指出,应当编写一部综合性的、超越民族界限的文学史;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和译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也表明,编写这样综合性的外国文学史很有必要。这种具有权威性的外国文学史著述,也可以称为“科学院版”《外国文学史》。这种外国文学史在篇幅上应当是一种大型的、多卷本的、纵览古今的著述,在内容上应当涵盖世界各地区的各主要民族和国家的文学,在编写观念上应当体现宏阔的文化视野和为人类语言艺术的发展立传的意向,其作者队伍则应由素有研究的学者构成。我们呼唤这样的“科学院版”《外国文学史》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10.
将口述历史引入文学研究,可以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创意的文学史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文学史教学相比,口述史实践教学更具有操作性、互动性、创造性。文学口述史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选题与立项、寻访与访谈、整理与发表。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的研究和编撰与大学的文学史课程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和十分密切的关系。兴起于上世纪末叶的文学史研究热潮,不仅推动了一大批中国文学史教材的编撰,更促发了革新文学史教学的呼声。在教学的总体原则上注意开放性与务实性的结合,在授课的思路方法上讲求全局性与偏重性的辩证,在具体问题的讲解分析上做到史料与论断的并重,不仅有助于革新文学史教学,而且有助于正确处理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教育的关系,促成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史作为中文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闹读、分析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能力。在当前深时削减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与艺术史的选择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改革中国文学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而把比较文学方法引入中国文学史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可能性与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近30年时间里,中国学者出版了几十部不同类型的俄苏文学史著作.如果以十年为界的话,这30年大体可以分为1980年代的复苏期、1990年代的发展期和新世纪以来的活跃期三个时段.剖析近30年中国俄苏文学史研究的基本面貌、“重写文学史”的提出和文学史观的变化,以及对通史、断代史、文体史等几种样式的已有成果,可以考察近30年中国对俄苏文学的研究.有三点值得关注:第一,凸现文学史建构的整体意识;第二,倡导文学观念和研究方法的革新;第三,坚持中国学者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对一种研究模式的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近、现、当代文化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为人们运用的一种二元对立的基本研究模式提出置疑,认为这种基本模式及三种分模式对人这一文化主体严重漠视,有着巨大的缺陷,在实践上也有局限性;着重指出文化和文学的选择是一种个人性行为,提出了重新考察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发展进程的新角度以及“对应点重合论”观念,强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学习外国和继承传统的问题,而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自身创造力的发挥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CSSCI的11284篇外国语言学研究论文为数据源,采用知识图谱方法分析了外国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共同体、主题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外国语言学研究存在分别以文秋芳和许钧为代表的两个科学共同体;该领域具有15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其中,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思辨能力培养、英语能力量表和产出导向法研究这4个主题需要引起重视;有效教学、基于国家标准的教学质量评估与文学和文化翻译问题的研究将是未来外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各具特色的默杀──刘勰、钟嵘、萧统文学史观之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文学史家对于他们最看不起的作家、作品往往不惜使用“默杀”的杀手锏。本文具体研究《文心雕龙》、《诗品》、《文选》三部书在这一方面的特色,分析齐梁时代文学史观的衍化,并进而指出:由分析历史上的文学史家入手,作文学考古学的探讨,乃是今天重写文学史的一大任务;文学史不必求全求细,一味收容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材,《中国文学史》编著甚丰,编著者在撰写指导思想上,在其反映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上,在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评价上,呈现百家争鸣的现状,它给教学者带来了如何选择教材的问题。如何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为本,有选择地参照其他文学史进行教学是本文论及的重点。打破传统“文学史”与“作品选”讲授时间比例,以精讲作品入手,以学生课外阅读为辅,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文学嬗变是值得实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在近代以来的大学文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教育发展的某种不平衡性,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从20世纪初第一部文学史问世,到21世纪初琳琅满目的各类文学史的繁荣,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教学已走过了百年历程。其中所经历的曲折与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正在成为一种历史的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学术背景下,无论是文学史的研究还是文学史研究与教学的关系,都还有不少问题值得人们认真思考与探索,比如文学史研究如何走近历史,灵性、悟性、文学性与文学史写作及教育的关系,文学史教学与文本阅读问题,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文学史格局,等等,而所有的思考与探索,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们更接近文学的本质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9.
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是自“重写文学史”理念提出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文学史。与同类著述相比,其成就主要有三:一是概括性较强、条理性较好,有利于初学者接受;二是吸收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或做法;三是世界文学视野与比较文学方法的应用。同时它也存在四个问题:一是“人的文学”理念泛化;二是现代性与现代化概念含混;三是台港文学如何“入史”的问题;四是史料与史实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出现,除了与文学史写作本身的艰难、“重写文学史”实践不够等有关外,还与“集体编撰”的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经典扎根理论的方法,研究了大学生和家长两个群体的多任务认知和行为,对多任务行为的文献做出了重要补充和更正。首先,文章所发现的多任务行为选择逻辑弥补了目前多任务行为形成机制的文献真空状态。其次,文章首次提出了“时间价值空间”的概念,并发现了同一国家文化下的时间价值子空间的存在。第三,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的多任务行为研究主要依据的是早期学者对外国文献的注译,存在与我国国情不相符合的问题。文章中提出的多种时间价值子空间并存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外国文献的观点,纠正了外国主流文献对中国时间观文化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