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刑事再审程序现行规定的问题的分析,试图寻找出一条改革与完善之路.  相似文献   

2.
付淑玲 《经营管理者》2009,(19):130-130
中外刑事再审制度在适用范围、提起主体、改判原则和发起时限和次数存在差异。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再审制度的规定不仅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而且还存在层次的理论缺陷。由此,我国应借鉴国外制度设计的价值理念,使我国再审制度实现实体真实和正当程序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刑事再审程序是我国对已经生效的裁判的重新审理,是独立于普通程序的特殊救济程序。在不同的价值理念指引下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再审制度,我国在“有错必纠”理念指引下过度追求实体真实,造成再审程序在申诉多、申诉难,级别管辖,启动主体,再审审级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尽合理之处,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民事再审程度的完善进行了探讨。民事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再审或依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以及人民法院依照自身的职权,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而又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再次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一种特殊的法律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5.
民事再审程序是纠正法院生效判决和裁定的重要程序,依据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法院、当事人均可成为启动主体。但是目前该规定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制约了该项制度的价值发挥,本文就此问题的有关解决对策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应策略,以期能尽快的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采用多元 化的模式,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难题;似乎在合理的形式下实则是与民事诉基本法理的严重矛盾;完善当事人再审启动程序,修正司法救济“全能化”的观念,以重新构造我国的民事诉讼再审启动程序制度、本文拟就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普通程序简化审这一被告人认罪案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叶桃 《经营管理者》2009,(22):283-283
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存在证据立法不完善、证据规则不健全、证人作证规则不合理、人权保障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从充实证据规则立法、完善刑事证据规则、合理建构证人作证制度、加强人权的立法保障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也越来越重视程序正义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就刑事诉讼而言,由于它事关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因此一旦刑事诉讼在程序上存在缺陷,它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将会非常严重,对社会的危害也将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在发挥应有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立案审查程序过于原则,立案条件过于笼统的问题,实践中侦查机关的实际做法与文本中的规定出入较大,对于侦查的启动,我国应该废除作为独立开始阶段的立案程序,单设侦查篇,下设二章,即第一章立案,第二章侦查,取消立案的独立性,把立案纳入侦查的一部分,这样才符合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犯罪率居高不下,法院无法承受日益增多的案件,造成许多案件久拖不决。面对如此困境,我国应当对现行的不起诉制度予以改革,赋予检察机关对部分案件提前作出处理,不再进入审判程序的权利,以期缓解法院的压力,提高司法系统的办案效率,维持司法机关的正常运转,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民事再审事由作为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突破口,要想解决“申诉难”和“申诉滥”的困境,必须以科学设立民事再审事由为根基.究竟何为科学设立,设立后又如何使民事再审程序顺利推进,使得人民的合法权益达到最大化的保护呢?针对这些疑问,本文主要从设立民事再审事由的角度进行探讨,力争寻求一个最有效的方式提高民事诉讼效率,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在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上存在严重缺位:理论上对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缺乏深入研究,立法上对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缺乏规范,实践上对利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缺乏投入,同时社会关注度也明显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体系的构想.首先,应确立刑事被害入社会救助的原则、内容;其次,制定我国统一的〈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指引〉,整合零散的社会资源;最后,建立刑事被害人融会救助机构全国网络系统,并对机构的工作范围、工作程序进行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城乡差距的长期存在,受乡村地区地理环境、民俗传统及诉讼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尚需依乡村地区特殊性进行变革.本文就乡村地区刑事审判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实践研究改革方案,健全现有的司法系统,更好地捍卫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我国首次发表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春旺 《决策探索》2005,(12):57-57
在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监督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审判工作监督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进行的司法尝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对"赔钱减刑"的质疑众说纷纭。本文详细界定了刑事和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探讨了刑事和解的积极意义以及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也是国际公认的矛盾凸现期,社会阶级成分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分配结构都面临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呈现多发态势,与此相伴随的是身体财产伤害、盗窃等案件也日渐增多。面对这些案件屡屡发生,是以更严厉的刑罚处罚威慑犯罪,还是用便利、低廉的调解办法解决,这引起了法学界人士的思考。2004年4月起南京市雨花区在全国率先试水“刑事和解”机制,对一些涉及轻伤害等的刑事案件,允许加害方和受害方“私了”。有人认为,此举是借鉴恢复性司法理论,科学把握刑事政策,创造性地执法,促进了社会和谐;也有人认为,此举不仅不利于保护弱者的合法利益,而且有悖于国家法律,激发更多人对社会、法治的不满,破坏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简易诉讼审判程序也在逐渐发展和完善。如何在简易程序中充分赋予被告人的辩护权,以及审判人员权利的约束,都是在刑事审判实践中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是保护被害人权益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刑事纠纷的一种解决方式,其重要理念是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因其兼顾被害人与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保护,刑事和解有助于加害人的改过自新,有利于平复被害人的心理创伤,最大限度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于未成年的保护相当重视,这在刑事法律各项制度中有一定的体现。现行的刑事司法制度对于未成年人有着一些特殊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却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体系,并且其中很多的规定都是原则性的,且较为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那些针对未成年人特点的,在实践过程申迫切需要的一些制度,这就导致了很难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的保护。面对这样的情况,迫切需要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系统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对当前的现状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