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批判的新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自由主义目前是主导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主要理论思潮。这种思潮不仅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取向,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也有重大影响。信奉这种思潮的学者把新自由主义看做是治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甚至宣称苏联社会主义的瓦解也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功劳。批判这种思潮的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坚决反对借鉴新自由主义的任何观点。为了进一步弄清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本文将从批判者和被批判者的角度阐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2.
2007年爆发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新自由主义所鼓吹和推行的价格和利率市场化、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等理论观点、政策主张和社会秩序以沉重打击,引发了西方有识之士对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产生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西方政要和学者分别从解除对金融的管制、加剧贫富分化、推行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等方面剖析金融危机的实质、原因和危害,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是导致这场殃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逼迫西方国家由自由放任转向政府干预,促使西方有识之士探求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扩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影响,预示着新自由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
杨逢银 《浙江学刊》2004,(6):190-193
经济自由与社会平等之间的紧张问题是西方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内部一个基本的理论困境和制度设计的困厄.这在价值层面表现为经济自由与社会平等之间的冲突,在制度层面则表现为自律市场与政府干预之间的紧张.本文立足于西方自由经济思潮的这一基本困境,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以自律市场与政府干预的关系问题为主线,分析了西方经济自由思想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复至新古典自由主义形态演变的三部曲,并总结了其在处理市场与政府之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以期对当代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哈维深刻地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指出其实质是以信贷膨胀和金融投机作为掠夺、诈骗手段的一种新剥削方式的崩溃,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产。哈维进一步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推动金融垄断资产阶级权力的巩固,他号召普通民众发起反抗新自由主义及其剥夺性积累的激进政治斗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此外,哈维还揭示了后现代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全球资本积累模式之间的关系,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妥协。在西方政治向右转的背景下,哈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政治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来剖析新自由主义和国际金融危机等新问题,为人们提供了解读当代资本主义的独特而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转变,相应地,西方权利理论也经历了多次嬗变.古典自由主义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为基础,论证了自然权利的正当性和先在性.功利主义认为社会功利是个人权利的依据,具有作为权利理论的坚实基础.而新自由主认理论则认为权利应该具有优先性,权利原则是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理论形态的更迭只不过是支撑权利的自由主义理论基础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动所体现的是对权利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论解说,为自由主义及其权利理论提供不同于传统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热潮中的冷思考--对新自由主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化 《学术交流》2003,(12):116-118
20世纪30年代,新自由主义作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现代变种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论的对立面出现。70年代达到复兴并呈现出新的特征。80年代新自由主义对一些主要西方国家的政府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90年代中期以后,新自由主义的一些观点渗入我国经济改革政策,其合理成分对于我们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有价值的,而对其存在的错误还要进行科学的批制。  相似文献   

7.
发展型国家已经成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在发展模式、国际政策等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发展型国家这一概念广泛地涉及国家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从根本上探究国家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相对作用问题,关系到重商主义与自由放任政策的选择。本文从新自由主义的视角分析发展型国家受到的挑战与困境,进而思考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国家的角色。笔者认为,新自由主义霸权的日益扩展,挑战着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观念,从而削弱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角色与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失败,哪种学说将取而代之?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们寻求替代性学说的过程中,一种继承并创新李斯特经济学遗产的新李斯特主义经济学日益得到人们的承认和欢迎.与李斯特经济学相比,新李斯特主义经济学具有五个新的特征,它创造性地发展了李斯特有关国家是世界经济秩序的基石、生产力发展的活动特定性和经济政策的时空特定性等学说,对李斯特主义有关国富国穷的典型化事实提供了演化经济学的理论解释,提出了替代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有关重建世界经济秩序的四项基本原则,预见到欧盟危机并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它还倡导恢复国民经济优先于国际贸易的“去全球化”作为解决目前危机的根本措施.新李斯特主义经济学将有可能影响到许多国家对华经济政策的制定,对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变革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新政治经济学视阈下,新制度经济学之意识形态理论构建在其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与国家理论之上。新制度经济学引入意识形态是出于一种自洽性的需要。代表国际垄断资本利益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谋求利益。新制度经济学充当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当代中国代表。作为一个本来在西方影响力有限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制度经济学却在社会主义中国受到热捧,充当了垄断资本利益的代言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认识极有必要。对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全面认识需要新自由主义视野。新制度经济学是一种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的价值理念隐含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过程之中。新制度经济学之意识形态理论构建与引入的过程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展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凯恩斯主义就业政策的失灵、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大规模失业这种共同挑战,西方国家却采取了多样性的劳动就业政策选择,即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劳动就业政策、以瑞典等北欧国家为代表的合作主义劳动就业政策、以法国与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劳动就业政策和以丹麦等国为代表的灵活安全性劳动就业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种多样性的劳动就业政策选择根源于对失业的多样性解释、多样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各国多样的历史文化传统.这对我国有着重要启示:新自由主义劳动就业政策并非是解决失业与就业问题的唯一选择,更不是最优选择;高福利与充分就业是能够结合在一起的;多样性劳动就业政策选择本身也包含着一定的共同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普遍的经济范式包含着价值一元与价值多元、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等价值冲突,这些冲突使新自由主义经济体制在付诸实践时不可避免地导致失败。消除新自由主义经济体制价值冲突的可能路径首先是把方法论整体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同时保留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合理因素,以扩大其理论视角;其次是用历史主义的方法消除其一元主义、普遍主义的弊端,具体分析自由、平等、正义等价值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内涵,将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与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重构其理论。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作为近当代西方政治思想领域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对世界影响巨大,是西方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自由主义的内涵丰富,约翰.格雷(John Green)指出作为一种政治理论的自由主义拥有四种典型特征:个人主义、普遍主义、平等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的这些典型特征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根据自由主义产生的基础和不同发展时期的具体经济社会状况,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完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权思想的演进就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变化的集中反映,而且私有财产权也是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基础。通过对西方产权思想演进的简析和梳理,自由主义及其典型特征的实质内涵及意义将会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3.
林经纬 《唐都学刊》2013,29(5):77-81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治主张背后有其理论本质。西方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和西方现代性的内在逻辑是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渊源。要最终破除新自由主义的影响,需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质公平正义的理念;需要挖掘以德性、正义与善为主题的西方古典思想文化资源,以消除西方现代性的流弊;需要加强经典教育,以夯实人们的思想文化底蕴,提高思想鉴别力。  相似文献   

14.
佟德志 《浙江学刊》2005,(5):116-1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垄断的资本主义阶段,美国的自由主义也由传统自由主义转变为新自由主义.本文剖析了杜威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并分析了其在自由主义的理论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威威 《唐都学刊》2009,25(5):42-47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以自己的独特理路,重构了责任伦理观.认为责任是自由的衍生物,在自由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工具价值;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排斥社会责任;尊重个性,维护自由,发展自我,是个人发展赋予的一种内在责任;政治参与是公民的消极责任.其责任伦理观重构具有以下特点:逻辑理路以理性主义展开;个人自由优先,责任从属于自由;提倡消极的自由;公民对国家尽有限的责任.尽管当代西方自由主义试图重构责任伦理以挽回其理论诟病所带来的现实危害,但由于其理论内核的不足,其理论自身的局限性终究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萧易忻 《社会》2014,34(6):165-195
“医疗化”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国内外社会学界对此尚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以物质力量、制度、观念为分析框架,探讨新自由主义如何加剧并转变全球的“医疗化”状况。在物质上,产、官、学复合体网络的多方利益形成有力的市场力量,从而促成医疗化;在制度上,则是由于药品之国际专利权的制定与各国导致医疗化的政策;在观念上,某些压力团体因为要强化“竞争力”而推动某种服药的观念、个人自主健康管理的盛行、风险恐慌的论述普遍化及另类医疗的兴起等氛围都加剧了“医疗化”。 即便有反新自由主义的力量,但医疗的供给面与需求面均被牵涉到因商品化可获利的普遍利益中,因而新自由主义的结构性力量仍难以撼动,从而使医疗化加剧。  相似文献   

17.
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学说,又是一种西方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映像。我们可以从最为根本的古典自由主义出发,来寻找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自由主义者信仰的“自由与权利”。  相似文献   

18.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围绕"福利国家"的理论和政策实践,在西方国家引起了频繁和热烈的争论."福利国家"或者"社会国家"不仅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抨击的一个主要靶子,而且在西欧和北欧的"左翼"圈里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即使在素以"福利国家"著称的瑞典,近两年来也围绕这个问题在社会民主党内部和学术界出现了持续的舌战,有人甚至喻之为"玫瑰战争".怎样评价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模式?"福利国家"与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衰退和危机有何关系?怎样看待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模式?摆脱当前"福利国家"危机的出路何在?在以里根和撒切尔政府为代表的某些西方国家向"福利结构"宣战同时,这一系列问题尖锐地摆在西方学术界、舆论界和政界面前,也引起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欧洲社会民主党是当代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克服自身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难题 ,以应对 2 1世纪的挑战 ,社民党正面临着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和调整。作为这种变革和调整理论基础的“第三条道路” ,是当代资本主义经过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和注重市场调节的“新自由主义”两个发展阶段后 ,社会民主党寻求新的经济和社会平衡点的探索。本文认为 ,“第三条道路”的出现代表了西方国家在现有制度内进行探索和改革的一种方向 ,成为东西方“冷战”时代紧张消解后的一种新的政治选择 ,并使之成为“全球化战略”的基本纲领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政治就是城市政治,无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还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都从批判和辩证的角度对发生在城市这一现代特定场域下的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理论反思。在这一意义上,新马克思主义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阶级关系分析方法,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定矛盾以及后现代特定时空下城市的政治状况,以城市空间的权力关系和城市正义为分析进路,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内分析和批判城市政治。新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全新视角,赋予了城市政治研究持久的动力,对于认识和反思当代城市社会政治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