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之父考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父亲究竟是什么人?对此问题大致有三种不同说法: 最早的说法是:“父为任城尉,因家焉”。这种说法显然不可靠,因为李白写的《任城县厅壁记》根本未提到他父亲曾在此作过县尉,而是说:“白探奇东蒙,窃听舆记,辄记于壁”。可见他是路过任城,而非家居任城。在李白的诗中也多次说他是从外地迁到山东寓居的,如“余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从李白的诗中还看出,他寓居在山东的家并未在任城而是在沙邱。如“我家寄在沙邱旁,三月不归空断肠”。“我来竟何事?高卧沙邱城”。李白写了好几篇怀念居住在山东的子女的诗,情感很真挚,但无一句怀念其父的,足见其父并未在山东寓居,更不会在任城作官。  相似文献   

2.
《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此传以李白为“山东人”,大误;“父为任城尉,因家焉”,亦属无稽。唯与孔巢父等隐于竹溪,集中有诗可证,当为实录。因传既以李白为山东人,故叙其事于“少”时。《新唐书》本传纠正了旧书关于李白籍贯的错误,但仍叙竹溪共饮于天宝以前,改为“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  相似文献   

3.
《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此传以李白为“山东人”,大误;“父为任城尉,因家焉”,亦属无稽.唯与孔巢父等隐于竹溪,集中有诗可证,当为实录.因传既以李白为山东人,故叙其事于“少”时.《新唐书》本传纠正了旧书关于李白籍贯的错误,但仍叙竹溪共饮于天宝以前,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李阳冰<序>、范传正<碑>作了新的解说.认为范<碑>的"隋末"暗示武后建周.李<序>用"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之典,暗示李白先祖有一次"指李树"--即得李姓,后因罪,恢复原姓.神龙之初,又复李姓.并考得李白先祖的李娃是赐姓而来.认为李白为李勣的裔孙,由于受李敬业倒武之祸,成了"绝嗣之家".李阳冰、范传正在述说李白先祖之时,不得不用曲笔.杜甫、元稹、<旧唐书>称李白为山东人,就有根据了.  相似文献   

5.
唐以来不少诗评家都不惜笔墨地指出李白诗歌具有奇的特点。如(李白)“以奇文取称”(元稹),皮日休也说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刘枣强碑文》)顾璘在《息园存稿》中更是把李白与庄子及书法家怀素相提并论,“文至庄,诗至太白,草书至怀素,皆兵法所谓奇也”。上述评语,无不突出“奇”字。用“奇”字以概括李白诗歌独特的审美风范,很有见地。本文拟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不妥之处,诚望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6.
1971年,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提出,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此后,几乎所有涉及李白生平的出版物,都遵此说。笔者根据最早受李白委托为其编集的魏颢的《李翰林·序》、由李白临终前“枕上授简”为之编集的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以及李白友人范伦之子范传正为李白所立墓碑的碑文三条资料,得出李白确确实实生于蜀地而非蜀外任何地方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李邕为李善之子,是开元天宝中颇负盛名的作家。两《唐书》文苑中有传。李白、杜甫、高适等大诗人有都曾与之交游;晚年被奸相李林甫嫉恨,杖杀于齐州任上,李白、杜甫都有诗作悼念他。李白何时与李邕交游?这涉及李白的《上李邕》诗的系年。钱谦益《少陵先生年谱》在天宝四年下注云“李邕为北海太守,陪宴历下亭,李白、高适俱有赠邕诗,当是同时”。据此,  相似文献   

8.
李白《公无渡河》一诗,元萧士赟谓为“讽止当时不靖之人自投宪网者”。清陈沆《诗比兴笺》谓为悲永王磷而作,诗中渡河之叟系指李璘。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亦以为李白从璘之作,但以渡河之叟为李白自喻。以上诸说虽不相同,或不尽相同,但均认为此诗必有所指,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然此诗究竟因何而作,指归何许,谨陈一得之见,以供参考。此诗若联系李白幽州之行加以考察,其义自明。而《赠何七判官昌浩》《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二诗,则是打开幽州之行秘密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李白乐府名篇《上云乐》是否含有景教意蕴,学术界颇有争论。揆诸文本并结合葛洪《太清金液神丹经》、西安所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敦煌景教文献与开封犹太人碑刻等相关文献中的旁证,可知"道"与"大道"可指异教法门,"元气"为景教士借用之道教术语,女娲、盘古之名为西方神灵的音译或意译,而李白的身世决定他接触景教士的机会极多,故而可推定本作品应当为景教歌辞,应作于唐玄宗或唐肃宗时期。  相似文献   

10.
《古风》五十九首是李白的代表作,后人研究李白,很少不提到《古风》的。历代学者一致指出它是对阮籍《咏怀》和陈子昂《感遇》的继承,但对《古风》的评价却不尽相同。一些学者对《古风》备极推崇,如刘克庄说:“太自《古风》与陈子昂《感遇》之作笔力相上下,唐之诗人皆在下风”(王琦《李太白全集》引)。《唐宋诗醇》说:“白古风凡五十九首……其间指事深切,言情笃挚,缠绵往复,每多言外之旨……岂非风雅之嗣音、诗人之冠冕乎?”陈廷焯说:“李白一生大本领全在《古风》五十九首”(《白雨斋词话》)。这  相似文献   

11.
游国恩、王起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蜀道难》“使李白获得巨大声誉”。《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也久成定论。自古及今,研究此诗者经久不衰。对于李白写本诗的意旨,《唐诗鉴赏辞典》称“有种种寓意之说”。追溯到传世较早的两宋本《李太白集》,在《蜀道难》题下均注有“讽章仇兼琼也”。赞同此说的著名学者有北宋的黄庭坚、沈括  相似文献   

12.
王士祯《论诗绝句》说:“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废声.白紵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堪称第一等伟大诗人,而谢朓是仅以山水诗而著称的杰出诗人.可是,翻开《李太白全集》,我们会发现李白心折谢朓,多有追慕之作.在《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独坐敬亭山》、《游敬亭寄崔侍御》、《谢公亭》、《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谢公宅》、《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秋夜板桥浦汎月独酌怀谢朓》等许多诗中,都直接或间接地称赞谢朓,不仅对谢朓诗“三四称服”,而且在创作实践中“诚心仪之”,出于谢朓又胜于谢朓. 这个事实向我们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大名鼎鼎的李白如此推崇小小的谢朓,甚至竟是“一生低首谢宣城”呢?对此进行一番探讨,对正确认识和研究六朝诗歌、唐代文学无疑是有益的.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敬希方家赐教.  相似文献   

13.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卒年,历来诸说纷纭,致其享年亦无定说。李士训《记异》中明白记载了李白“大历初”仍在人世的资料,却始终未被研究者重视。李文结合唐代诸家碑传、序文,考察李白系年诗文,证明李白应生于神龙初年(约705)、卒于大历初年(约766),享年62岁。  相似文献   

14.
李白《将进酒》一诗,前此诸家均以为是天宝三载李白去朝以后的作品。自李白两入长安说基本确立以后,《将进酒》以及其他与此诗相类的作品,其系年问题都有重新考虑的必要了。夫诗为心声,李白之诗尤多系至情之流露,至情之流露又多缘感遇而发。其笔底之波  相似文献   

15.
李白王昌龄同是盛唐著名诗人,都主要活动在开元天宝年间,(王昌龄略长于李白),晚年又都有贬谪之行,李病死,王被害,结局都很凄凉。他们在政治上都不得意,在诗坛上却都享有盛名:李白有“诗仙”之称,王昌龄有“诗家夫子”(一作“诗家天子”)之誉。在七言绝句的创作上,两人超群逸论,不相上下,被后人并推为“七绝圣手”。如明焦竑《诗评》云:“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壁”。王世贞《艺苑卮言》也说:“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这些评语,都是将两人相提并论、一样推崇的。  相似文献   

16.
从李白诗歌深层意蕴的探索可知,李白的思想不是儒道合并,他的政治思想、生活原则充分体现了道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李白诗的深层意蕴是着眼于人生价值的层面.而"道"之境界就在于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体验.道家思想本质上就是由"守静"的功夫,通过主体的修炼和自我的"反观",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人的心灵的整体和谐,从而达到"同于道"的境界.老庄哲学中的"无为"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有为".李白"进"与"退"的不同态度与表现,正体现了老子哲学密切结合的两个方面.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深得老子哲学之体要,他是对老子哲学理解得较为准确、运用得较为有效的诗人.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先生四十五年前发表《李太白氏族之疑问》一文,说李白是西域胡人,八,九年前,郭沫若同志的《李白与杜甫》问世,又说李白虽不是西域胡人,但却是出生在中亚碎叶城的中华汉人。  相似文献   

18.
唐刻《韦碑》与静南军节度韦君靖,唐史失载,史家多认为可补《唐书》之阙如."王文"首以"韦君靖乃东川一部将耳"等由,对其"节度使"身份提出质疑.本文据以考征、探索,印证韦君靖"都督带使持节兼军号"的节度身份,无可置疑.  相似文献   

19.
《新唐书》本传记载,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刘全自说李白“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庚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范传正在《庚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上记载李白“少以侠自任,而门多长者车,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器度弘大,声闻于天。”宗祁说李白“为任侠,轻财重施。”(《新庚书·文艺列传》),由以上记述可见,任侠为李白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  相似文献   

20.
不一定     
李南 《华人时刊》2004,(5):48-48
随手翻翻,忽然就翻到了李白的《任城县厅壁记》。认真读过这篇文章,忽然就想到了这个题目。 清王琦注本《李太白全集》卷二十八收录李白写的记、颂、赞这三种题材的文章共二十篇,《任城县厅壁记》列为第一篇。“鲁境七百里,郡有十一县,任城其冲要”。任城即今天的山东省济宁市。李白26岁那年,怀“四方之志”出蜀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