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几年,对李贽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化,无论是治思想史的专家,还是研究史学和文学领域的学者,都有新的专著和论文不断涌现。2012年9月召开的李贽国际学术研讨会,无疑是对李贽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与会国内外学者围绕李贽的思想启蒙,文化品格,毁誉参半的巨大争议,耿李论争,编纂书籍与文学创作、学术论战,地域与思想家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学术研讨。不少学者将研究视角放在世界历史坐标里,不仅进行中国历史的纵向比较,也有汉文化圈的横向考察,对李贽的思想贡献、历史定位进行了再思考,为反思中国文化传统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此次研讨的问题,不仅角度新颖,各具特色,而且涉及的主题广泛和深刻,既有宏观把握,也有微观研读,体现了当今国际学术界对李贽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文章是对"‘李贽与云南’全国学术研讨会"的综述;李贽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云南是其思想转机的重要之地,对研究李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张建业、章培恒、黄霖、高桥稔、左藤链太郎、张文勋等著名学者在研讨会上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晚明耿定向与李贽的讲学、交游、著书、论辩等学术活动吸引了境内外各家学派大师汇聚鄂东。耿、李二人之论道讲学以至公开论战,掀起鄂东学术热潮。其既是鄂东学术思想活跃之代表,亦是鄂东学术据点逐渐形成之标志。这些活动对推动晚明学术发展以及鄂东地域文化形成均具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首都师范大学、南安市人民政府和麻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李贽研究学会筹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5月 2 8日至 31日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与会代表 ,有来自我国香港和内地、及日本、韩国等地的专家、学者及各方人士六十余人。大会在学会会长张建业教授的主持下 ,进行了学术研讨。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李贽在我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加深对李贽的研究 ,这对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 ,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会学者还本着百家争鸣的精…  相似文献   

5.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学问的重要性和目的,李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此外,李贽强调学者的"勤学"和"怀疑精神",强烈呼吁学术宽容和学术自由,并积极追求学问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晚明“无善无恶”说之于是时学术范型的影响问题,以王龙溪、李贽、黄道周等的思想为中心进行阐释。研究认为,李贽通过“童心说”传承王龙溪的“无善无恶”思想,试图寻找具有本体意味的天理良知;黄道周等掀起回归儒家经典的学术运动,提出儒学重建在于由理学、心学向经学的过渡与转型,将经学的过渡与理学打通,贯通其中的“无善无恶”说成为晚明学术新范型——理学向经学转向的先导动因。  相似文献   

7.
袁中道尝誉李贽为"今之子瞻",李贽与苏轼二人并论之基础及其意义何在实有值得探讨之处。苏轼备受晚明文人推崇,而李贽正是当中彰扬苏轼之第一人,研究之初首先引证李贽对苏轼之推重,其次讨论李贽在晚明苏学盛行之风潮中的代表性地位。晚明文人与道学家对立之意识,可上溯至北宋之洛蜀党争,故李贽被视为"反道学"之文人,实亦承继了苏轼蜀学与洛学对立之精神。然李贽学术乃阳明嫡传,而阳明心学尽管与程朱理学相颉颃,却无疑仍属道学一脉,以性命之学为依归。由此进一步考察李贽之"反道学",仅在反程朱之一尊;而其表彰苏轼,亦正代表了阳明心学涵融洛、蜀之精神,今日重新正视李贽与苏轼之学术,对儒学之过去与未来亦将有更开阔之思考。  相似文献   

8.
明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曾任云南姚安知府 ,其间为政 ,兴利除弊 ,清正廉洁 ,为云南姚安各族人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李贽在云南的这段仕宦生活 ,对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纪念李贽逝世 4 0 0周年 ,由中国李贽研究学会筹委会、楚雄州政府、姚安县政府、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联合主办的“李贽与云南”全国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10月 15日至 19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市两地举行 ,来自全国各省市区、港澳地区及日本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和各方人士参加了学术研讨 ,其中有著名学者张建业教授、章培恒教授、黄霖教授、漆绪…  相似文献   

9.
明中叶以前的复古思潮使正统文学创作陷入困境,文学批评也是因循前代。李贽的“童心说”一出,从哲学和文学两个层面开创思想启蒙之先河,他还通过评点的方式有意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促进了小说、戏剧的繁荣与发展,其学术启蒙意义影响深远,直至现代。   相似文献   

10.
2 0 0 2年是明末杰出的思想家李贽逝世 4 0 0周年 ,他一生中对宋明理学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学术批判 ,而有权有势的论敌对他却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政治迫害 ,这就形成了李贽被迫害致死的悲剧。李贽至死也不明白真正推崇儒学的是那些将它作为统治工具的当时和历代的最高统治者 ,而绝不仅仅是理学家 ,这也是他的悲剧所在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论述了高校知识分子的需求特征、高校统战工作运行机制的特殊性、做高校统战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指出只有把握系统性、政治性、情感性、科学性和活动性 ,才能做好高校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对英语学习存在着许多误解,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的本质、语言能力的要求、学习者的价值、语言测试的实质和目的等方面的理解上。只有消除这些误解,才能学好英语。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些误解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这些误解的理据;着重指出,学习观念是指导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机制。教师如果能赋予这个机制更多的科学性,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也有利于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本世纪初,内隐学习研究成为认知心理学的又一个研究热点,多学科交叉的前景日趋显著。内隐学习研究不仅有助于对学习本质心理过程与机制的了解,而且对二语习得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内隐学习的内涵以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内隐学习的心理机制和特点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支持。同时,内隐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论“团队学习”及研究生“学习型团队”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到研究生学习当中,以期通过团队学习,改善研究生的学习方法,提高研究生学习效果。通过对团队学习的概念以及团队学习的特征、目的的介绍,从学习本质、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分析了研究生为什么要团队学习;就共同愿景的修炼、深度汇谈的掌握和习惯性防卫的消除等方面论述了研究生学习型团队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习型组织中蕴涵的人本思想。人是企业的主人和灵魂,而学习力是组织向上的张力,这种张力是创造的本源。以人为本的学习型组织"以自我超越人"为人性的假设,复归了完整的人性,为员工的自我实现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使员工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组织这种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课堂学习研究对于形成教师实践共同体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作为学校的改进计划之一,课堂学习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学校发展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并通过对一节研究课的设计、实施、评价和分享,希望在教师、研究人员和教育者之间建构实践共同体,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学习研究所具有的协作特征不仅为教师创造了一套共享的知识、价值观和信念,而且还为他们一起所经历的教学事件创办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7.
学习策略及其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习策略”是教育心理学、 学习理论和教学论等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必需。本文从信息加工理论出发,探讨了学习策略的概念与性质,一般学习策略的发展以及学习策略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师法自然为设计理念,以红豆工业园区内原有的自然资源——红豆杉为依托,注重环境容量与可持续发展;以绿色空间体系为中心进行绿化,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生态多样性,合理安排项目空间,增加生态多样性达到虽由人做、宛若天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传播生态学强调的是信息传播过程的和谐互动,而信息时代的语言学习是一种多模态信息传播过程。因此在综合分析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从信息生态学的视角指出,外语学习的各种模态应有机和有效地组合为一体,使之和谐互动,优势互补,以提高外语学习绩效,并据此提出外语学习模态的组合原则应为有效原则、激发原则及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工科院校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和困难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工科院校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以工具型动机(即实用目的)为主;将近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学生对外语学习本身感兴趣, 并从中获得了乐趣和成就感;另有一半的学生对外语学习有畏难情绪, 并对教材、授课方式及语言使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