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伊始的中国诗坛,出现了这样有趣的现象:历史向前狠狠地跨出了一大步,却发现仍在过去的一个起点上。我们曾多少次地呼唤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原来它却早已离我们而去,十年动乱带给我们的只是一些虚假的粉饰生活的作品。感谢“四五”天安门诗歌运动,彻底揭穿了这些打着现实主义招牌的赝品,以血和泪刷洗了受玷污的诗坛,一个新现实主义的诗歌大潮在中国大地上涌起了。  相似文献   

2.
1999年中国诗坛爆发的“盘峰论争”,使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模糊不清的诗坛面目得以显影。客观上,“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成为中国90年代以来诗歌观念的两条主脉,并对新世纪以来的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臧克家与现实主义诗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克家与现实主义诗派张洪超罗振亚承继五四时期“人生派”诗歌流脉,30年代诗坛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现实主义诗潮,这股诗潮没有社团、期刊或宣言主张为标志,流动而分散;但却凭一种内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美学精神,把各个抒情群落分子集聚了起来。它以臧克家为潮头...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的特点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主潮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我们说,鲁迅、巴金、老舍、曹禹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茅盾、丁玲、叶紫、萧军、夏衍、张天翼、赵树理、周立波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的创新也是现实主义的;二十年代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四十年代七月派作家的创作同样是现实主义的,就理论而言,如果说茅盾二十年代文学“为人生”的主张是现实主义的一种,那么,稍后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倡导和周扬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张扬同样是现实主义理论在中…  相似文献   

5.
十四行诗形式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四行诗(或称“十四行”、“十四行体”、“十四行体诗”)是从外国引进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从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十四行诗作者最初受到注意的是闻一多和朱湘,以后有冯至、卞之琳。这种诗歌体裁在新中国成立直到“文革”结束,几乎绝迹于中国诗坛。但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行诗又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而且连续  相似文献   

6.
袁可嘉的诗论即关于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主要包括诗的本体论、有机综合论、诗的艺术转化论、诗的戏剧化论、戏剧主义论等内容。总的来看,它深受西方诗潮的影响,并几乎论及了中国现代主义新诗在20世纪40年代所遇到的所有重大的理论问题,堪称中国现代主义诗论的一种总结;同时也论及中国现实主义新诗在20世纪40年代所遇到的一些核心理论问题,并直接针对着中国现代诗坛的"现实",堪称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诗论。  相似文献   

7.
1980年刘国尧创作了诗歌《别学我,新来的徒弟》后,就引起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守护神”——谢冕的注意,从此,他便以“新生代”一员的资格,立足于八十年代中国诗坛上。1987年3月,海外版《瞭望周刊》向世界介绍“在探索中发展的中国诗歌”时,把刘国尧划入“近年来引人注目的”“影响较大的”“现实主义派”。这样的归类至少可以说明,刘国尧已然是当今不可忽视的有名诗人之一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90年代的诗坛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诗歌的既成定义不断被突破,诗歌的面目似乎越来越模糊,人们似乎越来越不知道什么是诗歌了。在80年代中期,当“朦胧诗”在经过一个时期的挣扎而屹立于诗坛之时,又出现了一个诗的“大爆破”运动,继“朦胧诗”之后...  相似文献   

9.
朱水涌这个问题的提出,起码有两个方面的必要,一是探讨文学发展规律和道路的必要。文 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情结”,从“五四”文化先驱提出“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两个最重要文学社团关于“为人生”与“为艺术”的争论,到40年代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从建国初期开展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以及这之后的几场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争论,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重新呼唤回归“五四”文学传统而引发的重要的现实主义的理论争鸣,文学与现实的问题一直纠缠着中国文学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可以说,百…  相似文献   

10.
论茅盾等人的社会剖析派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社会剖析派”的提法出自严家炎.因其较准确地概括了三、四十年代茅盾等人代表的现实主义主潮小说,既区别于初期革命文学中有罗曼谛克倾向的普罗小说,又区别于此前与此后出现的其它现实主义的小说流派而被承认和使用.剖析派是二、三十年代之变革命处入低潮,进入新的准备,意识形态迅速政治化的背景下,现实主义文学生态的产物.它以对中国“当代”性质和现状作科学、冷静、严肃的剖析,当然也是艺术形态化的呈现,真实地再现三十年代前后中国社会各横断面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人生世相而著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社会剖析派可说是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一个流派.”(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鸟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