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从股东至上治理理论、人力资本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和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等治理理论的比较分析入手,提出中国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力资本产权契约治理实践应以人力资本治理理论和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为依据,以此为基础提出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平衡,建立了家族企业职业经理财产权契约、控制权契约和人权契约协同治理模式,并以阿里巴巴为例进一步探寻协同治理模式的具体应用,不仅拓展了家族企业治理研究内容,又创新了中国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力资本产权契约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公司不但要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还应当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集中体现了对公司本质的新认识、对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视,符合经济民主化的要求,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还指出,公司应当推行职工参与制度,吸收职工参与公司内部治理;作为主债权人的银行应该有限地参与公司内部治理;但供应商、消费者、社区与政府不宜介入公司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3.
职工持股和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强调人力资本对创造公司财富的重要性以及专用化人力资本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职工持股和参与公司治理在实践中有多种形式.也存在一些的异议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与公司治理绩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的一般原理,对公司治理参与各方利益均衡进行分析。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存在多重利益博弈关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是提高公司绩效的基本动力。"济南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公司治理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利益严重失衡,矛盾冲突长期难以有效解决所致。  相似文献   

5.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评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司治理模式是一套治理公司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随着公司的发展演变,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诘责,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开始为人们所青睐.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传统"股东至上"逻辑的质疑;其实践常见于德国与日本的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是公司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面临着进一步演变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控股股东代理问题反映的是"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实行单边治理,造成企业财务治理效率低下.企业应该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财务共同治理机制,实现公司治理的制衡,以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从"消费者核心论"入手,按照"公司剩余索取权"、"进入和退出"、"公司治理"、"外部性"原则对消费者主体地位进行研究,认为消费者不属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确定"企业与消费者"为"必要但不充分"关系,消费者群具有"必然不相容性"特征。消费者地位和价值的科学性确认,对于利益相关者主体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经济伦理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以保证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为前提的一套有关公司治理的权利安排、责任分工以及激励约束的制度安排。文章重新界定了公司治理,分析并比较了三种典型公司治理结构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在公司治理中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进而对"股东中心型"和"利益相关者模型"两种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得出"利益相关者模型"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会逐渐代替"股东中心型"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社会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日益加强,随着越来越多对"股东至上"理论的质疑,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大债权人的银行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必须要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银行有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和能力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不能发挥治理效应以及介入公司治理的障碍,结合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介入监事会是目前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最佳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了股东至上主义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特征及全球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提出了以股东与利益相关者融合为基础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中国模式:建立利益相关者董事会和实行外部监事会。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人力资本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是人力资本经济,人力资本管理对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全球化市场竞争至关重要。文章从人力资本特点出发,通过分析企业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管理的重要性,结合我国人力资本管理现状,提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应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企业财务安全软边际,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选取2009~2019年沪深两市27 022个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为数据来源,从防范财务困境风险角度实证检验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研究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困境之间存在经济上和统计上都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质量越好,越不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对财务困境起到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困境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研究表明,企业有意识地通过加大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和强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动做好利益相关者管理,建立良性利益相关者关系机制,提高企业财务安全硬边际和软边际,可以有效防止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力资本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理论界在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上一直都是从非人力资本角度研究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主体的出现使治理结构进一步复杂化.构建基于人力资本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试图构建基于人力资本的公司复合治理结构模式,完善我国人力资本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应解决的相关问题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05-201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履行利益相关者责任及社会总体责任时对存货管理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针对关键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存货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但具体影响方向因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不同维度的利益相关者权力博弈,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表现与存货水平间呈现显著U型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效率,同时为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原本作为社会学和管理学交叉学科里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前者探讨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后者研究社会各相关群体与企业的关系.到20世纪90年代,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理论明晰了社会责任的范围;另一方面,公司社会责任诸多现成的实证方法和实证结果,弥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证方面的不足。两者的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为企业理论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领域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公司资本制度之所以未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皆因在“实体规则程序化”背景下,验资制度、公司与股东人格分离制度和会计制度得不到有效遵循所致。那种认为法定资本制抬高了公司的设立门槛、增加了公司设立成本的观点,实质上是一个伪命题。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出路在于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制度和验资制度,为法定资本制功能的正常发挥铺平道路。只有将来社会信用机制以及保障债权人合法利益的其他制度健全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比较灵活的折衷授权资本制度或者授权资本制度。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背景下,企业直面的不是社会责任承担与否的问题,而应是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入,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明确了义务对象和责任范围,增强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操作能力。结合社会企业家理论中社会价值创造的观点,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内涵与维度进行界定,并通过来自全国多地企业的358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可以划分为两个维度:其一为企业法律、伦理与慈善实践维度;其二为关系实践维度,为现实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提供了方向指导。最后,本文从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积极吸纳就业并提高员工薪酬待遇;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重视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以促进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系列制度安排,传统的公司治理目标大多是遵循"股东至上"--保护资本的神圣权利这样的历史逻辑.而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上述逻辑的弊端随着现代公司社会性的逐步增强而日渐显现出来,特别是随着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的上升,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我国企业在创新公司治理结构时,应当逐步树立公司治理的社会价值观,协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对战略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应重新定位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并将利益相关者关系看作是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从而变革战略理念和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