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静 《兰州学刊》2008,(12):196-199
东巴文处于早期表词——意音文字阶段,存在为数不少的合文现象。文章以《纳西象形文字谱》为材料,在探讨东巴文合文含义的基础上,从东巴文合文构件数量、构件结构、构件位置、构件功能、构件读音五个方面对《纳西象形文字谱》里的合文进行穷尽性研究,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洋湖矼石刻佛像镌刻在一方如屋大小的花岗岩巨石上。巨石向阳的一面高、宽近四米,西高东低,犹如一只安祥伫立着的巨象。石刻佛像就处于“巨象”的前腿肩胛处,另在石刻佛像两边又镌刻有两尊较小的石刻造像。花岗岩巨石后面有长方约二十平米的屋基——极可能的情况是,巨石上覆顶为供佛的庵堂。石后小屋为僧人栖身之所。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江西作为东南沿海抗战的后方,大西南抗战的前线,因其具有的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侵华日军必争的战略要地之一。日军窜扰与轰炸所及达76个县市,其中有16个县市被日军所占领,前后历时8年之久,创巨痛深,实亘古所未有。江西抗战遭受的损失,据当时江西省政府的调查,在人口损失方面,全省人口伤亡达504450人之多,占全省原有人口的3.8%,仅南昌市在陷入敌手后,全城人口由26万锐减至6、7万人;在财产损失方面,约计1007202334千元(以1945年9月的物价为准计算),其中直接损失为671988572千元,合战前11.5亿元。日本侵略者对江西的肆意破坏蹂躏,几乎摧毁江西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也破坏和阻滞了江西实现近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述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以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为代表的一批忧国忧民,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杰出人士,用不同的思想和实践方式,去寻求和探索振兴中国农村之路。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经验,他们的乡村建设的成就和教训,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代石刻文续编》(以下简称《续编》)是向南先生继《辽代石刻文编》之后推出的辽代石刻文献的又一巨著,该书主要收录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土的辽代汉文石刻。辽代石刻可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辽代社会的政治变革、人口迁徙、民族融合、典章制度、历史地理、语言习俗等情况,从而有助于加强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史、边疆史  相似文献   

6.
福州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自汉以来,人们在狮头山、魁峻山、乌石山、鼓山、于山、泉山等地的岩壁上留下大量的文字题刻及岩画、造像。为查清福州摩崖石刻分布情况及其现状,笔者经过十年的实地抄录、测量、摄影,查阅有关资料,把书本记载与实物互为印证,查得福州鼓楼、台江、仓山、马尾及晋安区共有摩崖石刻1250多段,其中现存摩崖石刻934段,现分十一部份简略如下:一、鼓山巨崖石刻鼓山位于福州东郊,为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其现存的549段摩崖石刻中,有宋刻89段(诗刻11段、题名71段、榜书7段),元刻11段(诗刻、题名各5段、榜书1段)…  相似文献   

7.
题序在宋词文本中,虽非必不可少,却也举足轻重,前人已有注意但论述较少,近代的词学研究甚至史学、音乐学研究中,经常征引它作为辅助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受到了不少关注.本文从前人近人相关论著和近三十年来研究论文两个方面来回顾宋词题序的研究进展状况,总结此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并展望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太平兴国五年榜进士立论,对宋初进士的籍贯与地理分布、家世与仕途,以及婚姻关系、政治道德、政治观念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把握宋初进士的特质及宋朝士大夫阶层的发展轨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徽州徽班,顾名思义,就是徽州人兴办的、唱徽戏的戏班。这里包括徽州人在本土办的徽班,和在外地(如扬州、杭州等地)办的徽班,也包括在明代中叶以唱昆曲为主的徽班,和兼唱目连戏的徽班。  相似文献   

10.
卢作孚先生是在中国二十世纪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研究卢作孚的思想、精神和实践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二十五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卢作孚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 ,对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卢作孚研究 ,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从嘉陵江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 ,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王兵 《江淮论坛》2005,(3):150-154
《古文观止》是一部流行了三百余年、至今不衰的古文选本,然而自其刊刻以来,学者对此研究较少。新中国建立以后,《古文观止》的研究才逐渐多了起来。本文便从成书背景研究、版本研究、编注特点研究等方面对50年来的《古文观止》研究作一简要的梳理,并对相关争议的问题做出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石刻作为未经窜改的第一手材料,文献真实性强,其产生时间、地点确切,能为文字的定时、定点研究提供直接证据。本文以北朝石刻为材料,初步分类描写当时俗字存在的普遍面貌,并对其产生理据作出一定的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海南中西部地区拥有宋元直至明清的古代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或描述山水形胜,或记述相关史实,属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所做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石刻资料的整理汇编和知识的介绍上,而从学术角度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进行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因此本文拟对这些古代摩崖石刻做一探讨,以期挖掘海南古代摩崖石刻所具有的文学、历史、文化、旅游价值,进而推进海南历史文化建设,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相似文献   

14.
处在我国传统艺术由初创期到成熟期转化发展阶段的南朝齐梁帝陵艺术,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儒、道、佛思想,玄学清谈论,韵律说之风,对于齐梁帝陵建筑的构思、规划和石雕制品的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陵墓布局整体规范,主要置品神道柱富有神秘宗教色彩,砖画艺术蕴含哲理,形神兼备,石雕圣兽气韵生动,由抽象物化为意象造型是我国雕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作者认为,齐梁帝陵石雕是我国雕塑艺术不可多得的杰作,不能简单地视为“着意于修饰和图案化,朴素的写实精神逐渐消失”,而应该予以充分了解和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泰山石刻资料著录数量比清代前期有明显增加。学者们在泰山石刻的考释、辨伪与综论上,取得显著成就,提出秦泰山刻石很可能是后人仿制品等卓见。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等人对泰山石刻的纪录和解析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泰山石刻研究从这一时期走向系统化。  相似文献   

16.
甘露 《兰州学刊》2009,(11):190-193
《创世纪》是纳西族的创世史诗,它是早期经典的代表,对于研究纳西族的历史、语言、文字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对该经典中假借字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经典中假借字数量占总字数的50%左右,不少假借字已趋于统一和固定,成为一种造字法;被借字多为单音节字,也可以借双音节字的一个音节,还有借双音节字来表示双音节词的;被借字表示的多为具体实在的意义,而假借字意义则主要表示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文珍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86-87,76
本文对王士稹笔记小说研究加以梳理,归类述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评述了藏区经文石刻在内容的选取、形式的排列上透视出的石经雕刻者独特的编辑学思想,及其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编辑学实践做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李海燕 《理论界》2010,(8):168-170
隋唐五代时期是石刻发展的鼎盛时期。与此同时,石刻楷书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成熟定型。本文运用ACCESS数据库技术,在全面调查隋唐五代石刻楷书的基础上,从汉字自身的角度探讨其传承与变异的原因。同时,将其置于隋唐五代时期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从社会的角度对其发展的原因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景教在传播中国过程中往往依附佛教或借用佛教元素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泉州景教也遵循了这一规律,这可从景教石刻上得到印证。泉州景教石刻所反映的浓厚的佛教元素,不仅暗示了泉州景教徒与中国其他地方的景教徒保持着某种联系,而且许多图像组合的创新,反映了泉州景教石刻受不同文化环境而形成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