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朱舜水命名的"舜水学"之所以能够成立,不仅反映在舜水对先哲的思想传承上,主要还在于其传奇生涯、学问技能、师友关系、回传故土、中日交涉以及对日本思想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舜水可谓近世最了解日本的中国士人之一,但其日本观也有局限性.与中国近代以前几乎所有的日本研究者一样,舜水的日本观也有以中国为参照系的模式特征.因此,在舜水的日本观中,共同点仍明显多于不同点,中国色彩仍大大超出日本特色.除了文化观和日本观,舜水在其他思想文化领域其实并无太多原创性的东西.他虽然以实学、实用、实行著称于世,但在理论高度上却难与明清之际的实学大师们一比高下;他虽然也对明朝覆亡的原因做过总结、对未来的政治制度做过设计,但与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相比仍有相当距离.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尤其是东亚市场的提供者,作为曾经缺乏互动意识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输出者,如何使中国人调整心态,借着市场提供者的机会,本着平等、互动、共享之精神,重现精神财富创造者的昔日辉煌,乃是摆在所有人文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国东南沿海的地理环境与人文优势,使之有可能承担起东亚共同体价值资源的起源地和再生地的重任,但前提是必须走出"乡贤"意识而转化为"东亚"意识,这对于构建"和文化",也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简帧是台湾散文作家中特立独行的一位,其文章以狂狷不灭、孤意不绝而著称。读简帧的书经常为其散文的刚健和柔情所打动,而这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之所以能水乳交融,与其发自内心的水情结有着深刻的联系。水的刚性、柔性、流动性,都以不同的面貌展现在简帧的散文中。  相似文献   

4.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铸造了傣族人民个性鲜明的水情结。文化是各个民族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成果的总和,透过傣族人民的水情结,我们将可以领略到该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审美追求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和孙犁同为现当代作家,对童年水边生活的眷恋使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水这一文学意象来建构他们的文学世界,抒发对故乡和人民的无比热爱。由于个人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及作品风格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笔下的水世界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情结"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为我们解读文学尤其是解读诗歌意象的深层意蕴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我们发现中国文人普遍存在着一段未了的情怀———恋水情结,而这个情结源自于不易获得的前意识。它并不是一个死寂不动的存在,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外物的激发沿着直觉、理性、审美的路线向前梯次展开,最后座实在水意象上,使这个水意象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多元甚至是相反的主题指向。这种相反的主题指向以水滨迎娶与情崩离散等婚恋现象和退隐江湖与激流勇进等人生进退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善于写"水",善于表现"水",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水"在其作品中都随处可见,"水"作为其文学作品的精神文化原型,渗透着作者孤独情结的生命体验,并从中可探寻楚文化在湘西这片土地上对沈从文影响的传承性,有着超现实的价值意义和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8.
虞舜其人其事,自《尚书》而下,经史子集,众说纷纭,但是,以舜之道德操守为基本内核的儒家文化从未动摇。陈仲庚等人主持编撰的《舜文化研究文丛》从多个角度对舜文化进行了探讨和挖掘,是近年来舜文化研究领域取得的一大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虞舜在未被四岳向尧帝推荐之前,耕、陶、渔的具体地点在蒲坂(今山西蒲州)城北四十里处之诸冯、北陶城一带;在被四岳向尧帝推荐和尧二女(娥皇、女英)"嫔于虞"之后,虞舜耕、陶、渔的具体地点与活动中心,主要是在蒲坂城东南的历山脚下、黄河之滨、雷泽湖畔、妫汭水旁.在尧帝未迁都平阳(今临汾)之前的"妫汭舜都"在蒲坂城东南八里的"舜居妫油",即"九龙口".  相似文献   

10.
11.
从水之原始意象看沈从文创作的"水"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沈从文作品中心灵外化且有丰富内涵的情结.他的"水"情结与水的原始意象有内在联系,水传达孤独、隔阻、忧郁这一意象与沈从文孤独忧郁的情感相对应,这与作品中传达的孤独感和悲剧性相吻合.水的另一原始意象--女性,也与沈从文创作的女性化倾向相关.  相似文献   

12.
论舜文化中的行政伦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舜是传说中上古社会以圣贤著称的行政首领 ,是儒家德治模式中为政以德的道德典范 ,开创了古代社会善治的典型。儒家学者通过托古的手法描述舜及其臣下丰功伟绩 ,勤政爱民、敬德慎罚是舜文化的核心内容 ,它开启了中华民族行政管理伦理文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俄狄浦斯情结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婆媳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婆媳矛盾引发的"几乎无事的悲剧"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屡见不鲜,以往论者多从社会政治、道德伦理层面上来解读.事实上,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深入到孤儿寡母的潜意识,人们不难发现正是或隐或显的"恋子情结"使婆婆在儿子的婚姻上进退两难,对媳妇产生怨恨、忌妒之情,并刁难和折磨媳妇.软弱儿子的"恋母情结"不但使矛盾难以调和反而有所激化,悲剧也就再所难免.封建宗法社会极端压抑和剥夺女性性欲的罪恶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4.
西王母献舜白玉琯,是两者之间最主要的交往传说。而白玉琯作为关键的祥瑞物品,其中蕴涵着对舜治理天下达到完美境界的褒奖,也与舜的家世祖功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这个祥瑞之物是只有舜才能获得的。这一传说母题有两种变化途径:一是将西王母向舜献祥瑞的故事,模拟复制到同样伟大的黄帝头上,但祥瑞物不能是白玉琯,因为黄帝不具备这样的家族功勋;另一种是更加渲染祥瑞物白玉琯的神奇功能,甚至连西王母与舜帝有时也可以不出现,这主要出现在九嶷山一带的地方传说中。  相似文献   

15.
考察张贤亮的作品,不难发现张贤亮有一个难解的情结,那就是对女性的关注和赞美,这已经成为了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文学现象。张贤亮把大部分篇幅献给了女性,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张贤亮之所以如此,是跟他的遭际命运息息相关的,同时他对女性的描述受到了传统文本和传统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内蕴深厚,本文通过对贾平凹乡土小说的分析研究,探讨贾平凹小说中的乡土情结。文本从对故乡山水的留恋,对西北女性的赞美及为其鸣不平,作者的商州情结,对故乡生活苦难的反思四个方面,展示了贾平凹对西北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西北地区落后观念的担忧。通过商州故乡仁厚纯真的民性风情展现西北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7.
清初遗民文人周容在入清后始终坚守遗民志节,并结合其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创作了大量反映明清之际遗民情结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或表达由故物故人故景引发的故国之思,或表现亡国之恨,或展现坚韧不拔的守节之志,在同时代的遗民文章当中,周容身体力行的散文创作无疑具有深刻的代表性。深入分析周容散文中的遗民情结,对理解明末清初知识分子的思想精神状况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始终被饥饿困扰着的路遥,却以惊人的毅力,创造出了丰硕的文学果实。他的生命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了,但是他的作品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他的精神和人格,激励了一批又一批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志之士。重读路遥的作品,深深地感动于他那坚强的意志,更有感于他那种饥饿情结以及在对抗饥饿时的那份坚定。  相似文献   

19.
中华礼法研究对于《尚书》学的依赖迄今未能导出宏观规范说,以致帝舜邦畿政治构造不清,礼法问题的结构价值因而不明。其根源是学界不曾自省《尚书》学方法欠妥。讨论揭示,此等欠缺导致两个链式问题:一是没有夯实虞史传《虞书》的语言可靠性基础,亦即尧舜时代语言哲学基础不明。二是此等欠缺催生宋明清学人的孔传《尚书》怀疑情结。讨论亦揭示,伯夷由于职分特点能够以近乎全知的叙事视角记述尧舜业绩,而其全知叙事视角的基础是舜帝设定的语言哲学,其核心是古文时态观。基于此重大发现,且在兼顾孔子理《书》视角的前提下,舜邦的政治构造得以揭示,从而为中华体系礼法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文学中针对"西部"题材的文学创作虽然很多,但仅仅是由于题材特征的原因并不足以形成具有西部情结的文学。因为西部情结的形成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就是以"西部情结"为情感的,然而在接下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及"20世纪90年代之后"两个阶段中,西部情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个变化的过程,值得人们研究的是体现于这一变化过程中的审美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转变,而这些"转变"必然要涉及到针对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