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统治导致了南非长久以来难以解除的种族间的矛盾与冲突。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反映了"反向种族主义"在当今白人与黑人社会各个领域的动向,及南非人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2.
南非曾经是世界上惟一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在争取种族平等与自由的斗争中,南非人民历尽艰难曲折,最终以和平方式结束了种族主义统治。1994年4月27日南非举行了首次多种族的全民大选,建立了民族团结政府。曼德拉及其领导的非洲人国民大会积极推行民族和解政策,使南非避免了一场民族仇杀,终于完成了黑人解放的历史使命。它告诉人们,在解决民族争端的过程中,宽容、灵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态度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南非城镇黑人,主要指的是居住在所谓“白人南非”地区的大城市周围,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黑人。城镇黑人问题,历来是南非种族主义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南非执政党国民党内部争论的中心问题之一。在南非现任总理彼得·博塔刚刚上台的时候,西方有关评论就曾经指出:“对博塔的新政府来说,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居住在南非一些城市的不愿很好地配合种族家园计划的八百万黑人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桩相当引人注目的怪事,即臭名昭彰的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在“削弱”种族歧视,“改善”种族关系,“使各民族履行不可剥夺的自决权”的喧嚣声中,接二连三地宣布“承认”国内一些黑人部族成为分立的“黑人共和国。”南非白人政权搞的这种“黑人独立”,绝不是一项任意的政策所导致的结果,而是它长期  相似文献   

5.
小说《春季日语教程》中塑造的"白人意识的黑人学者",形象生动地体现了黑人的种族身份越界,阐释了黑人知识分子在种族身份构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基于种族越界叙事,分析黑人教授普特帕特在"政治正确"以及"种族协商"策略之下的种族身份越界,可以展现黑人知识分子为寻求种族关系发展做出的努力。同时种族身份越界方法的使用,也有效传递了里德对于种族主义以及文化多元主义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投机行为的讽刺。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是论述南非种族主义全面发展的特殊道路及其原因。种族主义发展的法律化、制度化、全面性,以及“班图斯坦”的产生和“黑人独立国”的“形成”都是这一特殊道路的具体表现。南非经济的高度垄断和法西斯化、国家政权的法西斯化是种族主义极端发展和特殊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谁问你了?》对美国“后种族”时代种族主义的诘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辨析“后种族”时代的概念基础上,对蜚声当代美国文坛的畅销作家特瑞·麦克米兰的最新作品《谁问你了?》的多重主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揭示黑人老年群体的生活困境、“福利皇后”刻板形象的根深蒂固、毒品和贫困对黑人社区的瓦解以及黑人女作家“种族冒充”主题在当代的体现等,麦克米兰对仍旧存在的种族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并高度赞扬了黑人妇女的坚忍和奉献.作家意在表明:即便已经进入21世纪,美国的种族主义仍远未结束,且在诸多方面亦如奴隶制废除之初时一样严重.把“种族中立”和“无视肤色”作为“后种族”时代核心概念的宣传,实质上是掩盖“种族等级”的事实和为了阻碍实现“民主和正义的理想”的托词而已.  相似文献   

8.
任何关于权利的讨论都涉及阶级差别。加拿大黑人作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下的少数族群,始终面临种族歧视并产生文化认同问题。这既反映了主流族群借民主、平等之名施行种族渗透策略,多元文化主义在本质上将走向最终的同化,也反映了黑人群体的认同更多是基于贫穷的经济地位。黑人学校教育已经产生的争议充分证明黑人少数族群在多元文化主义之下的权利之争应该是与种族主义、贫穷、边缘化做斗争。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澳大利亚种族政策出现的一系列变化有着深刻的国际根源。美国与南非的反种族主义斗争在澳大利亚产生强烈反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不仅直接关注澳大利亚种族问题,而且成为土著活动家争取种族平等的渠道与场所。这一切给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带来强大的国际压力,成为战后澳大利亚种族政策转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南非黑人工人阶级诞生于十九世纪后半期的矿业革命初期,是非洲大陆形成最早、人数最多的一支工人阶级队伍。一百多年来,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把南非建成非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统治,他们却生活在世界上最专制、最黑暗的社会制度下,呻吟在极为悲惨的人间地狱之中。为了求得民族的自由和独立,他们始终高举民族解放斗争的大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有种族偏见的人、黑人以及所谓的黑人,描述了他们因种族偏见而造成的不幸,反思了南方被打败的根本原因,愤怒地谴责了种族主义,对南方惨遭不幸的人们寄以了无限的同情.福克纳在后期创作中认为,就黑人而言,他们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人,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卑不亢,这样就可能改变白人对黑人的旧观念,从而达到消除种族偏见的目的.尽管这种观点有些狭隘,其探索精神可贵.  相似文献   

12.
“黑人家园”与南非经济张忠祥非洲国家取得独立后,在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传统社会,如何让传统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很多国家对此都作过尝试。南非白人政府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推行的“黑人家园”政策,撇开种族主义的性质不说,归根...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刻上了种族、阶级、性别和身份的烙印。同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一样,黑人戏剧作品也把身份认同、种族主义、边缘化作为创作主题。本文根据西方后学批评理论对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进行尝试性解读,分析了黑人女性戏剧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实现了种族和解的新南非,为弥合白人统治时期因长期奉行种族隔离制度而造成的社会分裂,迅速提升黑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改善黑人的生存状况,保护社会的宗教、语言多样性,通过立法、司法、行政及社会组织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种族隔离制度对南非这个多种族、多族群社会造成的严重伤害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治愈的。当前,黑人的贫困和失业、艾滋病肆虐以及周边国家大规模人口入境谋生等严重社会问题依然困扰着南非。  相似文献   

15.
南非是目前世界上种族歧視和压迫最猖獗的地区。南非維沃尔德政府的种族歧視政策的加剧,南非黑人反对种族歧視政策斗爭的高涨,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的;在历史上,殖民主义对南非的奴役和掠夺,形成了目前英国和南非白人(即当时所謂的布尔人)的垄断資本集团。在当前,世界人民的头号敌人——美帝国主义又成了維沃尔德法西斯統治的后台老板。本文試图从南非被奴役被掠夺的血腥的历史,証明种族压迫和歧視的根源是阶級压迫和剝削。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南非是世界上唯一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这种政治制度的反动性,是导致旧南非必然破产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种族隔离时期在白人范围内实行的政治制度相近于西方的民主宪制模式,这在某种意义上为新南非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南非延续三百多年的种族主义统治的结束,临时宪法的拟订和实施,第一次不分种族的全民大选的成功进行,新旧政府的平稳更替,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以及新南非建立后的政治发展,表明南非正在向种族平等、民主和健康的社会进行着成功的历史性转变。南非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略论加维运动兴起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内战结束后 ,黑人及其后代虽然在法律上不再是奴隶 ,但是美国社会黑人仍然受到种族歧视 ,处境艰难。为生活所迫所引起的黑人大迁徙 ,使黑人不断地涌向城市 ,形成有利于黑人进行大规模抗议运动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 2 0年代兴起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 ,增强了美国黑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维的宣传鼓动活动 ,唤醒了黑人美好的种族意识。这一切最终促成了加维运动的兴起。加维运动虽然失败了 ,但却唤醒了黑人 ,打击了种族主义气焰 ,在黑人解放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是一位国际政坛的风云人物,他一生都致力于反对政府种族歧视政策、推进南非民主进程的斗争,并因此遭到当局监视而被捕,在度过了长达27年失去自由的监禁生活后,1990年2月10日,南非政府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已是72岁高龄、两鬓斑白的曼德拉,走出监狱的第二天,即投入到自己钟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中,并在南非首度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有5万人参加了就职典礼。就职典礼后,曼德拉设宴招待各国特使、来宾,他先致词欢迎大家的到来。他说,他深感荣幸…  相似文献   

19.
南非妇女是南非反种族主义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容忽视。本文作者在利用外国学者的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对1913年南非布隆方丹妇女反对南非奥兰治自由邦“通行证法”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认为这场运动是一次非暴力的和平抗议运动;是有组织有领导的自觉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在反对南非殖民运动和白人种族主义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指出,此次运动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妇女运动相比,不能称作女权运动。  相似文献   

20.
新南非的曙光熊仲琪南非共和国是当代世界上唯一公开实行种族主义统治的国家,它这一段不光彩历史的帷幕正徐徐落下。南非民主改革的航船,驶过腥风血雨的航程,迎着狂风巨浪和雷鸣闪电,进入1994年。一个统一、民主、种族平等的新南非正在产前的阵痛中,宛如躁动于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