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少年偏差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类型、特点、成因作了初步分析 ,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寻求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取犯罪青少年使用网络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少管所500余名在押青少年和1800余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犯罪组青少年与对照组青少年上网状况的对比,可以看出,犯罪青少年在网络使用方面与正常青少年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更长的网龄、高昂的上网费用、更为频繁的上网次数、上网地点多集中于网吧;上网内容更多以休闲交友、寻找乐趣为主,打游戏是其首要选择;对网络世界表现出一定的痴迷,对于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道德评价出现一些扭曲。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J市青少年社区矫正为个案,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进行研究,在基于“人在情境中”的社会工作核心理念的基础上,认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应该涵盖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只有在这三个层面上同时着手,才能够帮助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地完成矫正任务,实现其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网络偏差行为。经LSD检验发现,在过激、色情、欺骗三个网上行为维度上,大四学生显著高于低年级的学生;网络道德各维度与网络偏差行为各维度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男生相较女生更易脱离网络道德约束。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意向、网络道德情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网络道德水平越高,发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逐步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提出了预防网瘾的对策,主要是不断完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以改善青少年社会化的环境来帮助青少年预防网瘾。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城市居民的社会支持探析--以郑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的社会支持分为正式社会支持与非正式社会支持两大类。对郑州市城市居民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表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会支持已趋向多元化,但非正式社会支持仍是城市居民社会支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社会支持渴望实现理性突破。要增强城市居民的社会支持,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其非正式支持能力,同时加快正式社会支持的发展,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此,方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与公民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探讨青少年心理素质和自尊在其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自尊量表以及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对116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青少年社会支持、心理素质、自尊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能够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问题行为;(3)社会支持能够分别通过心理素质与自尊的中介作用来影响来青少年问题行为;(4)社会支持能够通过心理素质-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弱势群体,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弱势群体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行为,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本文从制度分析入手,从社会学、政治学的多学科视角分析我国弱势群体偏差行为的形成机制,借助于行为偏差理论,研究弱势群体偏差行为的成因及社会矫正的若干对策,从而探讨弱势群体调整行为目标,优化社会结构的可能性与重要性。社会矫正是纠正弱势群体偏差行为的较好出路,所以不仅要加强制度的整合和创新,同时应提高政府制度实施机制的效率,发挥社区网络支持的作用,从而有效地矫正弱势群体的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行为特征及其与网络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对浙江、湖南和甘肃三省六市1884名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文章对青少年网络社会生活介入程度、网络行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对网络的认知及其与网络行为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探讨.研究发现,目前青少年的网络社会生活介入程度总体适度;网络行为取向主要集中在工具性行为与情感性行为;性别、文化程度与地域因素对工具性网络行为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情感性网络行为的影响;青少年的网络认知与网络行为间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在转型中国,政治参与正在网络社会中广泛形成。网络社会人际关系的特征与政治参与形成的扩散性动员的需求相拟合。网络社会人际关系的高密度、群簇化、多维连接和单一、非正式、弱关系的特性使得扩散性动员能够围绕特定事件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从而促进网络社会中集体行动的广泛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越轨现象已成为我国社会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失范、越轨文化的习得、社会控制的弱化等原因,导致农民越轨行为泛化,集体越轨行为增多,农民越轨行为呈现“现代型”特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越轨问题,应该提高农民合法致富的技能,拓宽农民致富路径,加强农民的再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的社会控制,对闲暇生活、娱乐场所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不良亚文化是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阻碍社会进步及破坏社会风气、校园文化氛围的文化。这些文化现象对大学生不良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又对大学生违反社会公德、违反校规校纪以及违法犯罪等越轨行为起到了加剧作用。因此,必须采取多方面应对措施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的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个体或群体在其主观意识的支配下,偏离社会主导行为规范的行为称之为高校学生越轨行为.高校学生的越轨行为严重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此,家庭需给予高校学生正确引导和适度关注,学校需加强和改进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社会需创造适合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对性越轨行为的羞辱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性越轨行为者的羞辱感降低,二是公权力引导媒体、社会公众羞辱过当。问题的关键不是加大羞辱力度,而是要唤起性越轨行为人的羞辱感。羞辱罚具有正负效应,羞辱罚的有效威慑和威慑失灵并存。与传统社会羞辱罚的有效威慑相比,现代社会羞辱罚更多地体现出威慑失灵。我们应当根据羞辱罚的两个维度——正当性和表现力,进行羞辱分类和羞辱管理、当事人选择羞辱、重新融合羞辱,以凸显羞辱应有之力量。同时,要规制公权力滥用羞辱罚的行为,以现代人格力量和程序规则来规避羞辱罚的弱点。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中的偏差行为是指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偏差行为主要是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在成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下,比较容易矫正。偏差行为的辅导应坚持保密性、认真鉴别、不预设标签、发展性、普遍和个别相结合、全方位辅导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的杭州,在社会习俗不断改良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失范问题.在休闲方面的失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以赌博之风为主的一些旧习的复起和愈来愈盛的奢靡之风.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加强青少年政治理论教育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设中,全球化迅速发展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作用,导致青少年的政治理论教育总体上呈现"弱化"态势,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当采取加强理论创新、重视媒体宣传、加强高校阵地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运用社会学理论对学生越轨行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青少年学生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于行为与构成要件的关系,存在着构成要件论与行为论的争议,前者主张在构成要件阶段评价行为,而后者要为行为本身单独构建一个阶层,由于行为概念本身具有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机能,为实现这些机能,应当采取行为论的观点。对于行为概念,仅在大陆法系中就存在因果行为论、社会行为论、目的行为论和人格行为论等学说上的聚讼,其中,人格行为论由于结合了存在论和规范论两方面的考虑,因而在实现行为概念的各项机能方面显得较为妥当。同时,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由于缺乏专门的行为概念研究,而造成了体系上主客观的失衡和评价对象的缺失,因此,应该借鉴人格行为论的观点在犯罪构成之前确认行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博士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明确"学术失范"的含义和表现的基础上,对博士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对我国博士研究生学术行为正确引导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