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法是一种国际语言现象,是各民族在认识自然、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共同创作的。通过对英、藏、汉语自然物比喻、动物比喻、人或事物比喻以及比喻思想文化内涵比较及翻译,可以看出英、藏、汉语比喻表达法具有的共性为人类文化的交流、发展和融合带来很多便利,而从思想深处认识语言之间所具有的共性是进一步促进各民族间交流和沟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土家语俗语是在土家族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并经过锤炼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由于土家语没有文字,今天已经很难就每一个俗语的来源以及特征进行考证,但从类型学角度看,土家语俗语的形成与土家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生计方式、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同时土家语俗语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具有跨越性、在内容上具有民族性、在形式上具有灵活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汉语比喻与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语言具有双向互动性,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的语言哲学观,制约着该语言社团全体成员运用语言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摹写。汉语修辞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化基因对句法单位的象似组合,汉语比喻辞格的生成都具有某种编程式的钳控。汉语比喻的构建、喻体取舍、喻点的多"边"二"柄",无不潜存着丰富的汉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而比喻则是其中富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的代表。特殊的设喻方式给翻译增添了难度。本文拟从...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修辞学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形成规律俄汉语里大同小异 ,而且各自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通过喻体、喻理两方面来分析归纳两种语言中的比喻 ,可仔细体会各自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居都仡佬语俗语是居都人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概括提炼出的通俗简练、意义深刻的语句。它们句式灵活、朗朗上口,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蕴含着居都仡佬族自然环境、劳动生产、婚姻习俗、审美价值等方面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中借助动物某些特征的联想来比喻人的现象自然亦被打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它们源于各自民族文化并充分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本文便从动物喻人这个视角来比较汉英文化的异同,探讨影响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若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论比喻的创造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喻是人类文化的创造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中产生的比喻也必然染上不同的民族文化色彩,它的形成必然要受民族文化的制约:各色各样的民族文化制约着喻体和相似点的选择;民族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影响着比喻的产生;民族艺术传统影响着比喻的形成;民族生存环境、生活风俗制约着比喻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民族语言都与该民族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相当数量的词语蕴含着丰富的国俗语义。文章以汉语的"红"和英语的"蓝"两个色彩词为例,在列举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解释了造成两种语言色彩偏好的深层原因。旨在表明,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所增添的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就难以达到对语言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0.
维吾尔文学作品中比喻的民族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人类最重要的话语形式之一。一切物理世界的似同和差异都经过民族文化的过滤和加工。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也是如此。作家对喻体的选择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民族不同,造成喻体选择也有所不同。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维吾尔文学作品中作家对喻体选择的社会文化成因以及不同喻体所体现的独特的维吾尔文化内涵。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比喻的特点,探讨不同文化对比喻构成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傣语中的水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首先考察了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特征,认为“水”是西双版纳地理环境中一个十分突出的因素,因而,傣族文化中也具有十分浓厚的“水”情结。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进而分析了傣语词汇、俗语、诗歌与“水”的联系,试图以此阐明傣语中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12.
英语形象比喻的翻译与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文化渊源与习俗出发,分八方面举例浅析英语中某些形象比喻的内涵意义与其民族的生活习惯、历史发展,宗教信仰、想维方式等关系,说明形象比喻的可译性受制于文化习俗等因素。翻译时,要么采用换喻,要么采用意译,使其言辞达意,符合译文的语言规范。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选择比照物象及其语义特征 ,再描述所述物象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过程。其中 ,比照物象及其语义特征的选择反映民族的思维特征和语言特征 ,具体应用到所述物象 ,就能体现出该语言表达式的文化所属。因为比喻中比照物语义特征的选择和使用范畴在各民族中有所不同 ,导致不同民族对词的概念之间的联想特征和处置方法的不同 ,从而引起比喻表达式的文化类型之间出现差别。《一层楼》、《泣红亭》中的比喻 ,在所用物象的文化属性上 ,分为蒙汉两个民族共有物象和汉族特有物象两种。比喻用法还反映民族的审美价值观及其变化。《一层楼》和《泣红亭》的作者在语言思维及比喻的应用上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是经济、文化接触和汉语言教育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在进行语言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比喻就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比喻具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在文化背景具有共性的情况下,我们采用直译法;具有民族个性的比喻采用意译;也有个别属于不可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汉、英文化之间存在空缺是很多译者苦苦思索的问题。后殖民杂合理论主张颠覆和反抗西方文化霸权,在译文中多保留原语的异质文化成分,这对粗俗语的翻译有切实的指导作用。粗俗语的翻译无论在语言文化上还是在翻译策略上,其杂合都是必然而必要的。《水浒传》赛译本和沙译本中粗俗语的翻译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合。在全球化的今天,粗俗语的翻译应当根据其文化空缺程度的不同,在借助归化策略清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更多的异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平等交流,保持文化差异性和混杂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从昔日庞大的英帝国兴起直到现在,马在英国军事历史和英国民族的生活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基于马在英民族文化具有的独特形象意义,从马的英语语义和习语、历史文学和英国民族的体育娱乐生活三个层面探讨英国的"马文化"。  相似文献   

17.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中的词汇与文化息息相关 ,英语习语是词汇中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最为敏感的部分。英语习语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词汇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习语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民间性 ,从英美地理环境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习语的比喻性和整体性 ,从英美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习语的地域性和和谐性。  相似文献   

18.
动物因其秉性不同 ,而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有着相同或不同的象征意义。比较汉俄两种语言中涉及动物的某些成语、谚语、俗语等语言现象 ,可以揭示出民族特性 ,对日常对外交往中语言形式的取向 ,以及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普遍存在于汉英语言中。惯用语是口语中一种短小固定的语言样式,它往往超越字面意义,获得一种比喻性的整体意义。在惯用语意义形成的过程中,隐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文化密不可分,它是人类抽象思维的重要特征和重要手段。由于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因素,英汉隐喻在共性基础上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本文探究了英汉惯用语中的隐喻现象,及其反映出的文化认知异同,以期译者在进行跨文化语言翻译时,准确把握隐喻语言的认知特点;英语学习者能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两种语言都是高度发达的语言 ,因而有着众多的习语。习语是某种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提炼出来而形成的独特的具有固定形式的短语或短句。它包括成语、歇后语、俗语、谚语等。它们不仅言简意赅 ,而且形象生动 ,比喻贴切 ,妙趣横生 ,给人以美的感受。但由于地域、生活习俗、宗教、历史等各方面的差异 ,英汉习语都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在英汉习语互译中 ,要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关键在于吃透原文习语的意义 ,尤其是原文字面意义之下所隐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