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2195年。1954年首次发现于湖北凉山屈家岭,此后又在湖北、湖南和河南等地陆续发现了几十处具有同一性质的文化遗存。屈家岭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域是在汉水中下游交汇的江汉平原。考古资料丧明,屈家岭文化的农业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2006,(1):307-308
本刊讯11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等单位主办的“蚌埠双墩遗址暨双墩文化学术讨论会”传出讯息:在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境内发掘出的双墩文化遗址,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中国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早在7000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区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淮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丰富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次讨论会有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历史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  相似文献   

3.
哈民忙哈遗址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纬43°以北地区,首次大面积发掘保存最完整的史前聚落遗址。遗址埋藏条件良好,出土遗物丰富。发掘中清理出的因失火坍塌的房址、保存相当完整的房屋木构架痕迹和极为震撼的大批非正常死亡人骨遗骸殉难场所,证明该遗址是遭突发事件废弃的,而凝固历史瞬间所展示的原生状态,为聚落复原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哈民忙哈遗址遗存的文化面貌独特,与周邻地区已发现命名的新石器文化均不相同,根据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可确定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哈民文化"的发现,在空间上填补了以往区域考古工作的空白,在时间上充实和完善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研究的薄弱环节,在聚落考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肇源白金宝遗址的第三次发掘,以其揭露面积大,遗存资料丰富,使松嫩平原汉代以前考古取得了新进展。位于遗址最早文化层面上的第一期遗存,是一种新发现的考古文化。它的发现填补了松嫩平原汉代以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的空白。大约从距今6000年到距今2000年,松嫩平原经历了新石器、青铜和早期铁器时代。据对已识别古文化遗存的认识,可划分为六个考古学年代期。这一考古学年代分期标尺的确立,将深化松嫩平原汉代以前考古学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考古》一九八五年第十期,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杨虎、朱延平同志执笔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公布了一种以往未知的新的考古学文化——兴隆洼文化。这是我区东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突破,也是我国北方燕山南北考古的一项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先秦时期畜牧遗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蒙古先秦时期畜牧资料的考古发现 内蒙古考古发现的先秦时期畜牧遗存,主要包括家畜骨骼、陶塑、金属工具和雕造有动物形象的器物以及岩画等。兹按年代和考古学上的文化类型分别简述如下。 1、新石器时代 兴隆洼文化 1983年开始发掘的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各房址居住面上,房址、灰坑和围沟废弃后的堆积中,都有较多的猪骨,以及鹿、狍骨骼。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这个地区考古学史上的几个问题例1,“从本世纪四十年代起,裴文中先生曾提出了‘彩陶文化’和‘细石器文化’系统的概念,认为这一地区存在着两种文化的‘混合文化’”.其实是,本世纪40年代,裴文中先生将发现于河套南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区分为“彩陶文化”和“细石器文化”,并明确指出“除一、二地点不甚清楚外”,这两种文化的遗物“皆不混合于一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明过程考察的不同角度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文明的起源应当从它的发展过程来把握。通过考古学来考察文明过程有四个角度:建立各地的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 复原考古学文化的社会结构; 进行农业、手工业、聚落、墓地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寻找文明因素之间内在的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两河流域文明过程的研究受到世界考古学界关注, 在聚落等级的建立、手工业专门化和劳动分工的程度等方面已经可以从考古学的研究上升到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两河流域文明过程的后两个角度的研究成果启示我们, 中国古代文明过程考察还有很多考古发现上的空白, 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在方法论方面, 需要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考古资料与社会参数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兰州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很早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本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安特生、夏鼐、何乐夫、裴文中等人分别在西柳沟以东、桑园峡以西的黄河两岸,进行调查发掘,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许多宝贵的实物资料。解放后,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这里进行规模较大的,有组织的考古发掘,使兰州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概貌更加清晰。本文试根据已经发掘的墓葬遗址,对兰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作以简要的论述。 —、兰州的地理位置和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  相似文献   

10.
赤峰上机房营子石城址考古发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90年代,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阴河中下游及英金河流域的考古调查,共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80余座。但以往的工作多为考古调查和试掘,调查者将石城址及城址内的石堆建筑均定为夏家店下层文化。2005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赤峰初头朗镇上机房营子石城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表明,石城址发现的石堆建筑为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这一考古发现,为研究石城址及与之相关的其他石建筑的年代和性质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巴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巴蜀文化研究不仅具有深远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深入探析长江上游的历史文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巴蜀文化概述 “巴蜀文化”作为一个命题,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正式提出来的。从4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学术界对巴蜀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史(尤其先秦史),考古学、古文字和民族学方面。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学者注意到巴蜀文化在整个历史时期显  相似文献   

12.
大庆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大同区,红岗区,让胡路区,龙凤区和萨尔图区进行了全面的文物考古调查工作。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遗物点30多处,采集到文物标本5000余件,这些遗址和遗物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大庆地区的古代历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1949年以来,湖南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绩,通过七十余年的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构建了距今50万年至10000多年间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区域类群和年代序列,较为完整地建立了距今10000年至3800年间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社会的时空谱系。湖南的史前时代由此变得清晰,湖南史前史可据此书写。考古成果展示了湖南史前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古发现揭示了湖南史前人们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湖南史前的辉煌创造,不仅是湖湘文化之源,还积极融入和引领了多元一体早期中国文明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古文化与中华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中国腹地的考古学研究分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系统,而把介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独立入海的淮河流域一分为二,淮河以北归入黄河流域,淮河以南归入长江流域。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淮河流域东到大海,西至中原腹地,其文化面貌表现出特有的多元性、过渡性和开放性。从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到夏商周的徐夷、淮夷,淮河流域古文化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郭大顺 《文史哲》2004,(1):15-16
古文化的辽西区,以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为主,波及到京津唐地区,是探索燕山南北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点地区.这一地区是我国近代考古开始较早的地区之一.1921年就有安特生(J.G.Andersson)对锦西沙锅屯遗址的发掘,1930年梁思永先生又对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进行过调查,但五六十年代,由于缺乏大规模发掘和系统资料的积累与发表,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相比,此地区的考古工作显得较平静.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辽宁朝阳地区、内蒙古敖汉旗文物普查的开展,喀左县东山嘴、建平县与凌源县交界处牛河梁、敖汉旗大甸子等一些重点遗址的发掘和一系列新的考古文化的建立,辽西区古文化的研究,不仅赶上了全国的步伐,而且有面貌一新之感.当时全国考古研究已逐渐进入由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研究向文明起源的讨论过渡的阶段,辽西区作为这一研究的一个重要试点,这两方面研究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依据典型遗址层位关系、器物形态比较、碳 14测定数据等材料 ,本文将东北八个新石器文化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自早至晚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确定了各种文化所处的时间位置。分别从遗址分布、房址、墓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原始艺术品、经济类型等方面 ,概括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量石器、陶片的发掘,填补了大庆地区文物考古的空白,纠正了大庆地区没有史前文化的说法,丰富了黑龙江省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内涵,探讨研究大庆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形式和原始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文化带动战略促进龙山经济振兴闵祥平城子崖;位于我们龙山镇西部。1928年4月,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在山东作考古调查时首先发现了城子崖遗址,采集到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黑陶片等,因近靠龙山而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此后,考古工作者又...  相似文献   

19.
西藏新石器时代包括卡若、曲贡、加日塘、玛不错等文化类型,这些考古学文化与甘青、川滇等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西藏并非仅仅是文化的接受者,进一步说明西藏新石器文化是中国相互作用圈的一部分,这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地区原始雕塑艺术初探连吉林近年来在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中,经常发现一些以人物、动物形象为主的原始文化时期的雕塑艺术品。这些雕塑品涉及的内容广泛,使用的材料有陶器、石器、玉器等,以赤峰地区发现最多。现依其所处年代的大致顺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